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是电力系统中一个极为关键的技术组成部分,它主要由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构成。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的核心目的是实现配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配电网拓扑分析应用,以及与其他应用信息系统的交互功能。这一系统对于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供电质量,扩大供电能力,实现配电网高效经济运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智能电网战略的启动和推进,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建设与应用迎来了新一轮的热潮,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根据文中所述,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的试点建设,历经十多年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成功案例和实际运行经验。这些系统的稳定运行在配网调度和配电生产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文中分析了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的建设模式,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
1. 馈线自动化主站系统:以重合器和分段器等自动化开关设备为核心,无需建设通信网络和主站计算机系统,主要通过自动化设备相互配合,在故障时实现故障隔离和健全区域供电恢复,从而提高供电可靠性。日本东芝公司和美国Cooper公司的技术模式是这一类型的代表。
2. 实时应用主站系统:主要涵盖配电运行监控(DSCADA)、馈线自动化(FA)、配电高级应用(DPAS)、配电仿真培训(DDTS)等功能,适用于配电网的正常运行和故障监控。这种模式下,调度员能够通过遥控手段隔离故障区域,恢复健全区域供电,是目前我国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的主流应用模式。
3. 仅有配电管理功能的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主要实现配电自动化的管理功能,包括自动成图、设备管理、地理信息系统(GIS)、配电工作管理(DWM)、停电管理系统(OMS)、故障投诉管理(TCM)等,旨在提高配电管理效率,对供电可靠性影响有限。此种模式在实际应用中相对较少。
4. 集实时应用与管理应用于一体的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结合了上述两种模式的特点,同时实现配电网的实时监控管理和配电管理功能,支持从即时数据传递到批量非实时数据的间接传递,灵活集成为客户服务和其他业务系统。
文章还提出了针对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的三个主要风险预测与管理建议:
1. 技术风险预测与管理:由于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涉及技术环节多、难度较大、涉及范围广,所以对于设备和系统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有极高的要求。
2. 财务风险预测与管理: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作为系统集成化建设,产业化后需要大量的资金周转。通过积极寻求第三方合资或资金投入,形成良性循环,从而降低财务风险。
3. 市场风险预测与管理:鉴于智能电网建设是一个新兴市场,为了将市场风险降到最低,需持续关注市场变化,调整建设流程。在产品调研和研制阶段,制定市场培育与开拓计划,充分利用公司优势资源,争取形成价值链上所有环节的利益和战略合作关系,构建稳固的客户资源。
文章最后的收稿日期为2013年8月12日,表明了文章的时效性和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通过上述内容的分析,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的重要性、建设模式以及面临的挑战和风险管理措施等方面的知识点已经得到了详细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