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给定文件的信息,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相关的计算机网络知识点:
### 一、单项选择题解析
1. **拓扑结构**:
- **星形拓扑**:所有的节点都通过独立的线路与中心节点(例如集线器或交换机)相连。
- **网状形拓扑**:所有节点间通过多条路径相连,提供了高冗余度。
- **树形拓扑**:是一种层次化的星形结构,适用于大型网络。
- **总线形拓扑**:所有节点通过共享一条主干电缆(总线)相连,适用于小型网络。
2. **组织机构**:
- **ITU(国际电信联盟)**:负责制定国际电信标准。
- **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负责因特网标准的制定和发展。
- **ANSI(美国国家标准协会)**:负责制定美国的国家标准。
-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并发布各种技术领域的国际标准。
3. **网络交换方式**:
- **电路交换网**:为每次通信分配固定的线路资源。
- **报文交换网**:将数据分割成较小的单位,存储转发。
- **分组交换网**:数据被分割成更小的数据包,并在网络中独立传输。
- **虚拟交换网**不是一种典型的网络交换方式。
4. **计算机网络模型**:
- **互联参考模型**通常指的是OSI七层模型。
- **网络概念框架**是抽象的概念模型。
- **网络体系结构**是描述计算机网络整体设计的模型,包括各层次的功能、协议等。
- **网络结构描述**是对网络物理和逻辑结构的具体描述。
5. **面向连接服务的特点**:
- 在数据传输之前建立连接,确保了数据传输的顺序性和可靠性。
- 每个数据包携带的目的地址信息较少,因为连接已经定义了通信路径。
- 由于建立连接的过程较为复杂,因此通信效率相对较低。
6. **不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 **ARP(地址解析协议)**用于解析IP地址到物理地址。
- **TCP(传输控制协议)**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 **DNS(域名系统)**用于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
-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提供不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不保证数据的顺序和完整性。
7. **TCP/IP参考模型**:
- **应用层**:为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服务。
- **传输层**:负责源和目的应用程序之间的数据传输,例如TCP和UDP协议。
- **互连层**:处理数据包在网络间的路由选择。
- **主机—网络层**:处理与物理网络的接口问题。
8. **物理层特性**:
- **机械特性**:指接口的形状、尺寸等。
- **电气特性**:定义信号的电压范围、阻抗等。
- **功能特性**:定义引脚的功能。
- **规程特性**:定义如何控制数据的传输过程。
9.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多址接入方法**:
- **波分多址接入**不是蜂窝网络常用的接入方法。
- **频分多址接入**(FDMA)利用不同的频率来区分不同的用户。
- **时分多址接入**(TDMA)利用时间片来区分不同的用户。
- **码分多址接入**(CDMA)通过不同的编码序列来区分用户。
10. **数据传输速率计算**:
- 码元速率是指每秒传输的码元数量。
- 调制电平数为8意味着每个码元可以表示\(log_2(8)=3\)比特的信息。
- 因此,数据传输速率=码元速率×每码元比特数=3600×3=10800bps。
11. **TCP端口号范围**:
- TCP端口号用于标识不同应用程序,其范围是0到65535。
- 其中,0到1023是保留端口,由操作系统或知名服务使用;1024到65535是动态端口。
12. **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 **相位调制**、**频率调制**和**振幅调制**都是模拟信号的调制方式。
- **脉码调制**(PCM)是最常用的模拟数据数字化的方法,它包括采样、量化和编码三个步骤。
13. **ADSL的多路复用技术**:
- **频分多路复用**(FDM)利用不同的频率带宽来传输不同的信号。
- **同步时分多路复用**(STDM)按固定的时间间隔传输信号。
- **波分多路复用**(WDM)用于光纤通信。
- **异步时分多路复用**(ATDM)按需分配时间槽,提高带宽利用率。
14. **数据交换技术特点**:
- **报文交换**适用于突发性数据传输,但不适合实时通信。
- **电路交换**适合于持续的数据流传输,但不适合突发性的通信需求。
- **数据报方式**中的数据报到达目的地时可能需要重新排序。
- **虚电路方式**在数据传输前需要建立虚电路,类似于电路交换。
15. **广域网的拓扑结构**:
- **环形拓扑**适用于小型网络。
- **星形拓扑**主要用于局域网。
- **网形拓扑**提供高度的冗余和灵活性,适用于广域网。
- **总线拓扑**适用于小型网络。
16. **HDLC帧类型**:
- **命令帧**用于控制目的站的行为。
- **信息帧**用于传输数据。
- **无编号帧**用于链路管理和控制。
- **监控帧**用于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17. **静态路由算法**:
- **最短路由选择算法**选择路径长度最短的路由。
- **基于流量的路由算法**考虑网络负载。
- **泛射路由选择算法**将数据包向所有邻居转发。
- **链路状态路由算法**考虑链路的状态和费用。
18. **差错控制**:
- 差错控制技术旨在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中的错误,包括使用校验和、循环冗余校验(CRC)等方法。
19. **IP协议的特点**:
- IP协议不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它提供的是尽力而为的服务。
- IP协议采用无连接的数据报传输机制。
- IP协议不会检查被丢弃的报文,这是高层协议的任务。
- 当主机资源不足时,IP协议可能会丢弃数据报。
20. **ARP请求的方式**:
- ARP请求是通过广播方式发送的,以便所有节点都能收到并响应。
21. **常用端口号**:
- **HTTP**使用端口80。
- **TELNET**使用端口23。
- **SMTP**使用端口25,用于电子邮件发送。
- **GOPHER**使用端口70。
22. **IEEE802.3 MAC帧前导码**:
- 前导码用于信号同步,由56位组成,每字节比特模式为10101010。
23. **无线局域网中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 **CSMA/CA**(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用于无线局域网,以减少冲突。
- **FTP**(文件传输协议)用于文件传输。
- **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用于有线局域网。
- **SDP**(会话描述协议)用于多媒体会话描述。
24. **应对网络被动攻击的手段**:
- **检测恢复**:检测到攻击后采取措施恢复系统。
- **预防**:通过加强安全策略、使用防火墙等方法来预防攻击。
- **数据加密**:保护数据免受窃听。
- **认证**:验证通信双方的身份。
### 二、填空题补充知识点
25. **广播地址**:用于向网络中的所有节点发送数据。
26. **语义**:指协议中的语法和规则,用于解释控制信息的含义。
27. **令牌丢失**:令牌环网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之一,导致网络通信中断。
28. **因特网支持的服务**:包括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等,这些服务构建在TCP/IP协议之上,为用户提供丰富的网络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