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T项目监理细则知识点解析
#### 一、总则
- **制定背景**:为了确保IT项目的顺利实施,提升监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制定了本《IT项目监理细则》。
- **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参与项目的各方,包括业主方、监理方、开发方及相关人员。
- **目标**:明确监理工作的标准和流程,提高工作的可操作性和透明度。
- **特点**:考虑到项目的特殊性和非现场监理的特点,本细则提出了一种较为简化的监理方式。
#### 二、项目角色
- **业主方**
- 负责项目的整体规划与决策。
- 代表业主方利益,监督项目的进展。
- **监理方**
- 监督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确保项目按照既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
- 总监理工程师负责整个项目的监理工作。
- 现场监理组负责现场的具体监理工作。
- 技术专家组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咨询。
- **开发方**
- 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包括软件开发、硬件集成等。
- 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和协调。
- 各小组组长分别负责各自领域的具体工作。
#### 三、项目内容
- **应用开发部分**
- 包括应用软件的开发、电子地图的制作等。
- 需要进行软件开发、安装、调试、技术支持等一系列工作。
- **总体测试**
- 对整个系统进行综合测试,确保各个模块之间的兼容性和稳定性。
- **系统硬件集成**
- 包括服务器等硬件的安装与调试。
#### 四、前期监理
- **审核招标文件**
- 审核系统需求、工作描述、投标者须知等内容,确保招标文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 **审核开发方提供的资料**
- 审核开发方的组织架构、关键人员配置、权责分配等信息。
- **审核开发计划及时间表**
- 审核开发的顺序、合理完成日期、开发环境等信息,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
- 关注质量需求管理、系统安全、保密需求管理等方面。
#### 五、过程文件
- **系统需求分析**
- 分析系统需求,包括系统的功能、性能、安全、保密等要求。
- 需求说明书应包括编写目的、背景、定义、参考资料等信息。
- 需求应具有可跟踪性、一致性、可测试性等特点。
- **系统设计**
- 建立高层的系统体系结构,确保系统需求得到充分实现。
- 体系结构需体现出系统的内部结构以及硬件、软件和人工操作的配置。
- 设计需符合可跟踪性、一致性、恰当性等标准。
- **软件需求分析**
- 明确软件的各项需求,包括功能、性能、物理特性等。
- 需求文档应描述软件的功能、性能指标、运行环境等细节。
- 需求应具备清晰、准确、可测试的特点。
#### 六、后期监理
- **试运行**
- 在项目完成后进行试运行,检验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问题和修改**
- 根据试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 **评审和通过**
- 组织评审会议,对项目的最终成果进行评估。
- **培训计划的实施**
- 提供培训,确保用户能够熟练使用系统。
- **完工验收**
- 最终验收,确认项目达到预期目标。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出,《IT项目监理细则》为IT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和规范,涵盖了从前期准备到后期验收的各个环节,旨在确保项目的高效、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