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是一种用于传输和交换数字信号的标准,尤其在电信网络中广泛应用。这个标准是由国际电联(ITU-T)制定,旨在统一全球的数字传输系统,提高网络的效率和灵活性。下面将详细介绍SDH的基础原理,包括其复用、层级、映射、开销以及指针处理。
1. SDH复用:SDH的复用过程是将低速的支路信号(如PCM30/32)通过一系列规则的映射和复用操作,整合到高速的STM-N(Synchronous Transport Module level N,同步传输模块级别N)帧中。例如,通过将多个E1(2Mbps)信号复用成一个STM-1(155.520Mbps)信号。图示中展示了不同层级的复用结构,如34/140M Mux、8/34M Mux等,它们是将不同速率的信号组合在一起形成更高速率的通道。
2. SDH层级:SDH定义了四个主要的层级,从低到高为STM-1、STM-4、STM-16和STM-64。这些层级代表了不同的传输速率,例如STM-1对应155.520Mbps,STM-4对应622.080Mbps,以此类推。不同层级的信号可以进行同步复用,以满足不同容量的需求。
3. SDH映射:映射是将低速信号放入STM-N帧特定区域的过程。例如,VC-12(Virtual Container 12,虚拟容器12)可以映射到TU-12(Tributary Unit 12),进一步组合成TU-3,最终放入STM-1的AU-3(Aggregate Unit 3)单元。这种映射过程确保了数据的正确传输,并且允许灵活的带宽管理和故障定位。
4. SDH开销:SDH帧结构中含有开销字节,用于监控和管理网络。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再生段开销(RSOH)和复用段开销(MSOH)。RSOH用于在再生节点间监测和恢复信号,而MSOH则用于复用路径上的监控和控制。此外,还有AU指针( AU-PTR),它用于调整由于网络时钟同步差异导致的帧定位误差。
5. 指针处理:在SDH中,AU指针处理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当低速信号映射到高速通道时,由于网络时钟速度的微小差异,可能会导致数据错位。AU-PTR通过调整指针值来对齐数据,确保数据正确解复用和传输。MSOH中的指针处理类似,但作用于更细粒度的VC层次。
6. 帧对齐与映射:在SDH传输中,为了保持数据的同步,帧对齐是必不可少的。每个STM-N帧由270列和9行组成,包含开销字节、指针和有效载荷。在映射过程中,必须确保各个支路信号在正确的位置插入,以避免数据混淆。
总结来说,SDH原理是基于同步复用、映射、开销管理和指针处理的数字传输体系,其标准化设计使得网络管理和维护更为便捷,同时提供了强大的网络扩展能力。无论是从日本、北美还是欧洲的数字层次结构,SDH都为全球的通信网络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