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是软件工程中的一种最佳实践,用于解决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这些模式是经验丰富的开发者们在解决相似问题时总结出的解决方案模板,它们为程序员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方法来设计可扩展、灵活和可维护的代码。在这个"23个设计模式完整DEMO"中,你将找到所有23种经典的设计模式的实际应用示例。
1. **单例模式**: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在多线程环境中,单例模式可以防止多个实例的创建,保证资源的有效利用。
2. **工厂模式**: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子类决定实例化哪一个类。工厂方法使一个类的实例化延迟到其子类。
3. **抽象工厂模式**:提供一个创建一系列相关或相互依赖对象的接口,而无需指定它们的具体类。
4. **建造者模式**: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与其表示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
5. **原型模式**:用原型实例指定创建对象的种类,并且通过复制这个原型来创建新的对象。
6. **适配器模式**: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一个接口。适配器使原本不兼容的类可以一起工作。
7. **装饰器模式**:动态地给一个对象添加一些额外的职责。装饰器提供了比继承更灵活的扩展对象功能的方式。
8. **桥接模式**:将抽象部分与它的实现部分分离,使它们都可以独立地变化。
9. **组合模式**:允许你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来表现“整体/部分”层次结构。组合模式使得用户对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的使用具有一致性。
10. **享元模式**:运用共享技术有效地支持大量细粒度的对象,减少内存占用。
11. **代理模式**: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
12. **职责链模式**:避免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耦合在一起。让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将这些对象连接成一条链。
13. **命令模式**:将请求封装为一个对象,从而使你可用不同的请求对客户进行参数化,对请求排队或记录请求日志,以及支持可撤销的操作。
14. **解释器模式**:给定一个语言,定义它的文法表示,并提供一个解释器,用于解释该语言中的句子。
15. **迭代器模式**:提供一种方法顺序访问聚合对象的元素,而又不暴露其底层表示。
16. **中介者模式**:用一个中介对象来封装一系列的对象交互。中介者使各对象不需要显式地相互引用,从而使其耦合松散,而且可以独立地改变它们之间的交互。
17. **备忘录模式**:在不破坏封装性的前提下,捕获一个对象的内部状态,并在该对象之外保存这个状态。这样以后就可将该对象恢复到原先保存的状态。
18. **观察者模式**:定义对象之间的一对多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会得到通知并被自动更新。
19. **状态模式**:允许一个对象在其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它的行为,对象看起来似乎修改了它的类。
20. **策略模式**:定义一系列的算法,并将每一个算法封装起来,使它们可以互相替换。策略模式让算法的变化独立于使用算法的客户。
21. **模板方法模式**:定义一个操作中的算法骨架,而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使得子类可以不改变一个算法的结构即可重定义该算法的某些特定步骤。
22. **访问者模式**:表示一个作用于某对象结构中的各元素的操作。它使你可以在不改变各元素的类的前提下定义作用于这些元素的新操作。
23. **组合模式(Composite)**:将对象组织成树形结构以表示“部分-整体”的层次结构,组合模式使得用户对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的使用具有一致性。
这个DEMO包含的每个模式都提供了具体实现,可以帮助你深入理解这些设计模式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提高你的编程技巧和设计能力。在实际开发中,灵活运用这些设计模式可以让你的代码更加高效、易于维护和扩展。通过学习和实践这些DEMO,你将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的软件设计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