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PGA至简设计原理与应用
#### 第一篇 FPGA基础知识
##### 第一章 FPGA简介
**1.1 什么是FPGA**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是一种高度灵活且功能强大的集成电路(IC)。与传统的集成电路不同,FPGA允许用户在制造之后重新编程其内部电路,从而实现特定的应用逻辑设计。这一特性使得FPGA成为电子系统设计中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在原型设计、硬件加速、信号处理和通信系统等领域。
**1.2 FPGA的基本结构**
FPGA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三个核心部分:可编程逻辑块(Programmable Logic Blocks,PLB)、可编程互连资源(Programmable Interconnect Resources,PRI)和可编程I/O单元(Programmable Input/Output Units,PIO)。
- **可编程逻辑块(PLB):** 这是FPGA中最主要的功能单元,通常由查找表(Look-Up Tables,LUTs)组成,可以被配置为执行各种逻辑运算。
- **可编程互连资源(PRI):** 连接各个PLB之间的路径,可以通过编程来改变信号传输路径,实现复杂的逻辑连接。
- **可编程I/O单元(PIO):** 控制FPGA与外部世界的数据交换,包括输入输出缓冲器和其他控制电路。
这些核心组件通过配置存储器进行控制,配置存储器可以保存用户的逻辑设计信息,以便在上电时加载到FPGA中。
**1.3 更为复杂的FPGA架构**
随着技术的进步,现代FPGA已经远不止这些基本元素。它们可能还包括嵌入式存储器块、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模块、专用的接口控制器(如PCI Express、Ethernet等)以及其他高级功能。
**1.4 带嵌入式处理器的FPGA**
为了提供更强大的处理能力,某些FPGA集成了软核或硬核处理器,例如ARM或MIPS。这些处理器可以在FPGA内部运行操作系统,执行复杂的控制任务,并与其他硬件逻辑协同工作,实现高性能计算。
**1.5 数据存储以及配置方式**
FPGA的配置数据通常存储在外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如Flash或EEPROM。在设备启动时,这些数据被加载到FPGA的配置存储器中。根据FPGA类型的不同,配置存储器可以是SRAM或Flash类型,前者需要外部存储器来加载配置数据,后者则可以直接从内部存储器读取。
#### 第二章 FPGA开发流程
FPGA的设计和实现过程相当复杂,涉及多个步骤:
**2.1 功能定义/器件选型**
首先需要明确设计的目标和需求,选择合适的FPGA型号。这一步骤包括确定所需的逻辑资源数量、存储器大小、输入输出接口数量等。
**2.2 设计输入(Design Entry)**
在此阶段,设计人员将逻辑设计转化为一种形式,通常是HDL代码(VHDL或Verilog),也可以是图形化的方式。这是整个设计流程的基础。
**2.3 功能仿真(RTL-Simulation)**
在设计完成之前,需要通过仿真来验证其功能是否符合预期。功能仿真通常基于寄存器传输级(Register Transfer Level,RTL)模型进行。
**2.4 综合优化(Synthesis)**
综合是将HDL代码转换成具体的门级网表的过程。这一过程中,FPGA工具会自动对设计进行优化,以满足性能、功耗和面积的要求。
**2.5 综合后仿真**
综合完成后,需要再次进行仿真,确保优化后的设计仍然满足功能需求。
**2.6 布局布线(Place & Routes)**
布局布线是指将设计映射到具体的FPGA资源上,并优化信号路径的过程。这一过程决定了最终电路的物理布局。
**2.7 时序仿真(Timing)**
时序仿真用于验证设计在实际运行时是否会遇到时序问题,比如设置时间(setup time)和保持时间(hold time)是否满足要求。
**2.8 板级仿真与验证**
在将FPGA集成到更大的系统之前,需要对其进行板级仿真,以确保它能够与系统的其他部分正确交互。
**2.9 编程与调试**
最后,通过编程将设计加载到FPGA中,并在实际硬件上进行测试和调试,以确保一切按计划运行。
通过以上步骤,FPGA设计人员可以实现从概念到实现的完整过程,构建出符合要求的高性能硬件系统。
- 1
- 2
- 3
- 4
前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