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nux系统安装与应用实验知识点总结
#### 一、实验目的
- **了解Linux的发行版本**:在当前环境中,使用的Linux发行版是RHEL 6.0(Red Hat Enterprise Linux),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企业环境中的稳定发行版。通过实验了解不同Linux发行版的特点及其适用场景。
- **Linux系统对硬件资源的要求**:根据实验平台提供的信息,实验所用的硬件配置为Intel Core i3 2310M CPU、4GB内存、320GB硬盘和AMD HD 6630 1GB显卡。这些配置对于运行Linux系统来说是足够的。一般来说,Linux对硬件的要求相对较低,但高性能的应用可能需要更强大的硬件支持。
- **掌握Linux系统的安装方法**:本次实验采用光盘或U盘引导的方式安装RHEL 6.0。实验中还提到了几种不同的安装选项,如使用基本视频驱动安装、救援模式、直接启动本地驱动器等,以及如何使用kickstart文件自动化安装过程。
- **掌握Linux下的分区格式及方法**:实验中介绍了多种分区方案的选择,例如使用所有可用空间、替换现有的Linux系统分区、缩减当前系统分区大小、使用空闲空间或自定义布局。此外,还详细讲解了如何创建标准分区,包括/boot分区、swap分区和/分区等。
#### 二、实验平台
- **硬件环境**:Intel Core i3 2310M CPU、4GB内存、320GB硬盘、AMD HD 6630 1GB显卡和千兆以太网卡。
- **软件环境**:RHEL 6.0安装镜像。
####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详解
1. **引导方式**:使用光盘或U盘引导Linux安装程序。引导后出现多个选项,如全新安装、使用基本视频驱动安装、救援模式等。
2. **安装选项编辑**:可以通过Tab键编辑安装选项,例如使用kickstart文件进行自动化安装。
3. **语言和键盘设置**:可以选择系统语言和键盘布局,默认选择英文和美国式键盘布局。
4. **存储设备选择**:一般选择本地磁盘作为基本存储设备。
5. **磁盘初始化警告**:所有磁盘都将被初始化,数据会丢失,需谨慎操作。
6. **主机名和网络配置**:设置主机名,并可通过“Configure Network”选项配置静态IP地址。
7. **时区设置**:选择时区为亚洲/上海,并根据需要调整系统时钟使用UTC。
8. **设置root账户密码**:为提高安全性,建议设置复杂的密码。
9. **分区方案选择**:可以选择使用所有空间、替换现有Linux系统分区、缩减当前系统分区大小、使用空闲空间或自定义布局等方案。本实验选择了自定义布局。
10. **具体分区创建**:创建/boot分区、swap分区以及/分区。其中,/boot分区用于存放启动所需的文件,swap分区用于虚拟内存,而/分区则是根目录分区,通常包含整个文件系统的其他部分。
#### 四、实验注意事项
- 在进行分区前,确保备份重要数据,以防数据丢失。
-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分区方案,比如对于需要频繁重启的服务,单独的/boot分区能够提供更好的稳定性。
- 设置root密码时,应选择足够复杂的密码以增强安全性。
- 在配置网络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使用DHCP自动获取IP地址,或手动配置静态IP地址。
通过这次实验,不仅可以学习到Linux的基本安装过程,还能深入了解Linux系统的底层架构,为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