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ART(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数字通信领域的通信协议,它允许计算机系统与串行设备之间进行通信。随着电子产品智能化水平的提升,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作为一种灵活的硬件平台,因其可编程性和高效的硬件资源利用率,在数据通信接口设计方面受到关注。本文介绍了利用硬件描述语言VHDL(VHSIC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非常高速集成电路硬件描述语言)在FPGA中实现UART核心功能的方法。
UART的核心功能包括数据接收和数据发送,它的基本工作原理可以概述如下:
1. UART的数据帧格式通常由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可选)和停止位组成。起始位标志着一帧数据的开始,数据位按照约定的位数顺序传输,之后是可选的校验位,最后是停止位,用来标识一帧数据的结束。
2. UART的工作原理是在接收器端,通过识别起始位来确定数据帧的开始,然后根据设定的波特率时钟同步接收串行数据帧,并去除起始位和停止位,再进行奇偶校验,最终还原出并行数据帧。
在UART的设计中,其内部结构包括以下几个关键部分:
1. 数据总线接口:负责接收来自CPU或其他设备的并行数据,并将并行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或将接收到的串行数据转换为并行数据,以便CPU处理。
2. 控制逻辑和状态接口:管理UART的工作状态,包括发送和接收过程中的控制信号,以及处理各种状态标志。
3. 数据接收模块:负责接收外部设备传来的串行数据,进行处理并转换为并行数据格式。
4. 数据发送模块:负责将来自CPU的并行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格式,并加入起始位、停止位等,进行数据发送。
5. 波特率发生器:用于生成符合通信标准的波特率时钟信号,它是UART中确保数据同步的关键部分。
在实现FPGA上的UART设计时,使用VHDL语言进行文本编程,通过Quartus II等软件平台进行波形仿真,以验证设计的正确性。利用FPGA实现UART功能的优势在于它可灵活修改逻辑功能,提升硬件资源的利用率,从而能够根据需要缩小系统体积,并简化电路的接口结构。
当前UART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尤其在嵌入式系统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设计独立的UART功能成为高性能系统解决方案的一部分,满足了全双工通信的需求,解决了信息交换过程中因工作速度、数据格式和信息类型不匹配带来的问题。
文章还指出,传统上实现RS232C异步串行通信接口,通常采用专用集成电路芯片UART或者在微处理器芯片内集成UART。然而,这种方法往往存在资源浪费。相比之下,采用FPGA实现UART的核心功能模块能够有效避免资源浪费,提高硬件资源的利用率,并且支持设计者根据需要灵活改进FPGA的逻辑功能,从而优化系统性能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