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S——Linux间资源共享》这篇文档主要介绍了如何在Linux系统之间通过NFS(Network File System)实现资源共享。NFS是一种分布式文件系统协议,允许一台Linux服务器(NFS服务器)共享其文件系统给其他Linux机器(NFS客户端),使得客户端可以像访问本地文件一样操作远程文件。
NFS服务器需要配置共享目录。这通常通过编辑`/etc/exports`文件来完成。在这个文件中,你可以指定哪些目录可以被共享,以及对哪些主机开放这些目录。例如,将`/sharesoft`目录以只读方式共享给IP地址属于`192.168.0.0/24`网段的主机,配置条目应写为:`/sharesoft 192.168.0.0/255.255.255.0(ro)`。这里的`ro`表示只读权限,`rw`则表示可读写权限。
配置完成后,需使用`exportfs -r`命令来重新发布共享设置,使得更改生效。服务器上的`showmount -e`命令可以用来查看当前对外发布的共享列表。
对于NFS客户端,它们需要挂载NFS服务器上共享的目录。这可以通过`mount`命令完成,例如:`mount 192.168.0.250:/sharesoft /mnt/nfsdir`,这里将服务器`192.168.0.250`上的`/sharesoft`目录挂载到本地的`/mnt/nfsdir`目录下。在此之前,客户端需要先创建挂载点,如`mkdir /mnt/nfsdir`。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对访问进行更严格的控制,比如通过HTTP身份验证。可以在共享目录下创建`.htaccess`文件,定义认证方法、提示信息和密码文件位置,然后创建或修改`.htpasswd`文件来存储用户名和加密后的密码。用户通过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来访问共享资源。
此外,NFS依赖RPC(Remote Procedure Call)服务,这是NFS通信的基础。确保RPC服务(如`portmap`服务)启动是使用NFS的前提。使用`rpcinfo -p`命令可以检查RPC服务的状态,如果未启动,需用`service portmap start`命令启动。
总结来说,NFS在Linux环境中的资源共享涉及到服务器端的共享目录配置、客户端的挂载操作,以及可能的安全措施如HTTP认证。NFS提供了一种高效且灵活的跨Linux系统文件共享解决方案,方便了不同机器之间的协作与数据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