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云原生应用可观测性实践-向阳1
需积分: 0 16 浏览量
更新于2022-08-04
收藏 8.44MB PDF 举报
【云原生应用可观测性实践】
在当前的数字化时代,云原生应用已经成为企业级IT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原生应用的复杂性不断增加,为了有效地管理和维护这些应用,可观测性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能力。可观测性是指通过收集和分析系统内部的数据,来理解系统行为和状态的能力,它有助于快速定位并解决问题,确保服务的稳定性和性能。
1. 可观测性的成熟度模型
可观测性的成熟度模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
1.0 基础支柱:这是可观测性的基石,包括指标(Metrics)、追踪(Tracing)和日志(Logging)。指标用于监控系统的整体状态,追踪用于理解请求在整个系统中的传播路径,日志记录了事件的详细信息,这三者共同提供了全面的视图。
1.1 数据割裂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数据可能分散在不同的系统和工具中,需要通过关联来形成完整的视角。关联数据的关键在于统一上下文,如使用Trace ID等。
1.2 重复建设:各个业务团队可能会各自构建观测性工具,导致资源浪费和标准不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推进2.0阶段的统一服务。
2.0 统一服务:建立一个集中的可观测性平台,整合Metrics、Tracing、Logging,提供统一的数据采集和分析,以降低重复建设和提高效率。例如,OpenTelemetry作为数据采集传输的标准化方案,可以实现跨团队和组件的数据关联。
2.1 数据存储的统一:使用如InfluxDB、Elasticsearch或DeepFlow等工具,建立统一的数据存储,以便于高效检索和分析。例如,DeepFlow的演进过程展示了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性能的提升,其“Index-free”设计优化了数据存储的效率。
3.0 进一步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可观测性会持续演进,例如,引入Tag和Exemplars来增强数据的关联性和深度,以及处理高基数(Cardinality)数据的挑战。
【构建内生的可观测性能力】
构建内生的可观测性能力意味着将可观测性设计融入到系统的每一个层面。这包括:
1. 设计之初就考虑可观测性:在开发阶段,应遵循“你构建它,你就应该能够观测它”的原则,确保每个组件都能够生成有用的数据。
2. 遵循开放标准:采用如OpenTelemetry这样的开放标准,确保数据的互操作性和未来兼容性。
3. 自动化监控:通过自动化工具,实时监控系统指标,设置警报阈值,及时发现异常。
4. 文档和培训:提供清晰的观测性文档,对团队进行培训,使他们能有效利用可观测性工具。
5. 持续优化:定期评估和优化可观测性平台,确保其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
【在混合云、边缘云中的实战】
在混合云和边缘云环境中,可观测性面临更大的挑战,如网络延迟、数据安全性、以及跨不同环境的数据集成。解决这些问题需要:
1. 异构环境的兼容性:确保可观测性解决方案能在不同云平台和边缘设备上运行,并能收集到一致的数据。
2. 分布式追踪:在分布式系统中,通过追踪技术跟踪请求在不同节点间的流转,以便分析性能瓶颈。
3. 安全的数据传输: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加密,保护敏感信息。
4. 实时响应:在边缘环境中,由于计算资源有限,需要优化数据处理和传输,实现快速响应。
通过上述实践,云原生应用可观测性可以帮助企业在复杂的云环境中实现高效运维,提升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yxldr
- 粉丝: 25
最新资源
- [广东]办公楼测量施工方案.doc
- 斜井衬砌施工技术(分报告之五).doc
- 班会课件:做一个快乐高效的班主任.ppt
- ××银行年度培训计划.doc
- 高708班百日誓词.doc
- 临电施工方案-天津壳牌.docx
- 项目提出建设的动因.docx
- 第4章-视图控制.ppt
- 城镇供水工程招标文件.doc
- 2019年二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基础知识考前模拟试题(八).doc
-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的基本特性研究.doc
- 项目新技术开发或应用计划表.docx
- 010601ⅰ模板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docx
- flashmv《棉花糖》大学本科毕业论文.doc
- 会议点名簿Excel模板.xls
- 物联网行业绩效管理实施方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