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介绍

A区稠油油藏热采合理注汽参数优选

preview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198 浏览量 更新于2020-06-14 收藏 782KB PDF 举报
针对稠油蒸汽驱开发过程中的汽窜、受效不均导致的采收率低等问题,采用油藏工程分析方法和油藏数值模拟技术,考虑该区块的地质特征,对A区稠油油藏热采合理注汽参数组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块最优的水井段长度300 m、注汽强度优选值为12 t/m,注汽速度应大于等于300 t/d,井底蒸汽干度大于等于50%、随焖井时间优选值为6~8 d,注汽量增量的优选值为10%。该项研究对后期A区油藏的开发至关重要。 在石油开采领域,稠油油藏的开采是一道难题。由于稠油高粘度的特性,传统的开采手段难以奏效,因此,热采技术应运而生。热采技术,尤其是蒸汽吞吐和蒸汽驱,成为提高稠油采收率的有效手段。对于稠油油藏而言,蒸汽驱技术通过将高温蒸汽注入油藏,既加热稠油降低其粘度,又提供驱动力将油驱至生产井,显著提升了稠油的流动性。 然而,在蒸汽驱开发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汽窜问题和受效不均等难题,这直接影响了采收率。汽窜是指注入的蒸汽穿过油层,而不与油相充分接触,导致热量和蒸汽的浪费。受效不均则是指蒸汽在油藏内分布不均,未能全面加热油层,影响油藏的整体反应。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原本旨在提高采收率的热采技术反而降低了效率。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研究人员针对A区稠油油藏采用了油藏工程分析和油藏数值模拟技术。这两项技术的运用,使得研究人员能够深入分析油藏的地质特征,并通过模拟实际的热采过程来预测各种注汽参数下可能达到的效果。油藏工程分析方法基于理论模型和实践经验,对开采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估;油藏数值模拟则模拟油藏动态,以预测不同注汽参数下的开采效果。两者的结合能更精准地指导实际操作,提高热采的效率和采收率。 在综合地质特征后,研究得出了一组最优化的注汽参数组合:水井段长度设定为300米,注汽强度定为12吨/米,注汽速度不低于300吨/天,井底蒸汽干度至少为50%,焖井时间优选为6到8天,注汽量增量的优选值为10%。这些参数的选择,是基于大量的理论计算和实验分析得出的。参数的合理设定有效解决了汽窜问题和受效不均的难题,显著提升了稠油油藏的采收率。 具体而言,较长的水井段长度可以更好地控制蒸汽的注入范围,减少汽窜发生的可能性。较高的注汽强度可以确保蒸汽在油藏中形成足够的压力,保证驱油的有效性。而较快的注汽速度能够快速提升油藏温度,加快热能传递效率。保持较高的井底蒸汽干度有助于将热能更有效地传递到油藏中,提高加热效果。焖井时间的合理延长,则有利于蒸汽在油藏内的充分扩散,进一步提升油层加热效果。适度增加注汽量则可以进一步提升油藏温度,促进稠油的流动性和采收率的提高。 通过上述优化后的注汽参数组合,A区稠油油藏热采的开发得到了显著改善。研究结果不仅解决了汽窜和受效不均等关键问题,而且有助于提高油藏的经济性和资源利用率。这一研究的成功,为A区稠油油藏的热采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并为其他类似油藏的开发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依据。未来的稠油油藏开发,可以借鉴A区的经验,进一步优化注汽参数,不断提高稠油油藏的开采效率和采收率。
身份认证 购VIP最低享 7 折!
30元优惠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