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P的配置方式有2种方式:xml配置和AspectJ注解方式。下面这篇文章主要给大家介绍了关于spring中aop的xml配置方法的相关资料,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借鉴,下面来一起看看吧。
Spring中的AOP(面向切面编程)是一种编程范式,旨在将关注点分离,以便更好地管理系统的横切关注点,如日志、事务管理和权限控制等。AOP通过定义切面(Aspect)来封装这些关注点,使得核心业务逻辑与系统服务相互独立,降低代码的耦合度。
在Spring框架中,实现AOP有两种主要方式:XML配置和AspectJ注解。本文主要讨论的是XML配置方式。在XML配置中,你需要在Spring配置文件中定义目标对象、切面类以及具体的切点和通知。
创建目标对象。在例子中,`BraveKnight` 类代表核心业务逻辑,它有一个`saying()` 方法。然后创建切面类 `Minstrel`,包含两个方法:`beforeSay()`(前置通知)和`afterSay()`(后置通知),分别在`saying()` 方法执行前后调用。
接下来,配置Spring的XML文件。这里需要引入`<aop>`命名空间,并声明`<bean>`以定义目标对象和切面类。`id`属性用于唯一标识每个bean。例如:
```xml
<bean id="knight" class="com.cjh.aop2.BraveKnight"/>
<bean id="mistrel" class="com.cjh.aop2.Minstrel"/>
```
在`<aop:config>`标签内,定义切面(`<aop:aspect>`)。`ref`属性指定切面类的bean ID。接着,定义切点(`<aop:pointcut>`),`expression`属性用于编写切入点表达式,该表达式确定哪些方法会被通知。在这个例子中,`execution(* *.saying(..))` 表示匹配任何包下的任何类的`saying()`方法。
然后,定义通知。`<aop:before>` 和 `<aop:after>` 分别声明前置通知和后置通知,`method`属性指定了要执行的通知方法,`pointcut-ref`属性引用之前定义的切点ID。
完整XML配置如下:
```xml
<aop:config>
<aop:aspect ref="mistrel">
<!-- 定义切点 -->
<aop:pointcut expression="execution(* *.saying(..))" id="embark"/>
<!-- 声明前置通知 (在切点方法被执行前调用)-->
<aop:before method="beforSay" pointcut-ref="embark"/>
<!-- 声明后置通知 (在切点方法被执行后调用)-->
<aop:after method="afterSay" pointcut-ref="embark"/>
</aop:aspect>
</aop:config>
```
测试代码通常会使用`ApplicationContext`加载配置,并通过获取bean实例来触发AOP代理。例如:
```java
ApplicationContext context = new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applicationContext.xml");
BraveKnight knight = (BraveKnight) context.getBean("knight");
knight.saying();
```
在运行这段代码时,`Minstrel`的`beforeSay()` 和 `afterSay()` 方法会在`BraveKnight`的`saying()`方法执行前后自动调用,实现了AOP的功能。
总结来说,Spring AOP的XML配置方式涉及以下几个关键点:
1. 定义目标对象和切面类的bean。
2. 创建切点表达式,确定需要拦截的方法。
3. 配置通知,包括前置通知和后置通知,指定通知方法和切点。
4. 在测试代码中通过ApplicationContext加载配置并执行业务逻辑。
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你在实际项目中灵活运用Spring AOP,实现更清晰、更模块化的代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