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法刻蚀技术是一种通过化学反应来移除半导体材料的方法,在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这篇发表于《ECSSolidStateLetters》的研究论文中,研究人员展示了如何通过湿法刻蚀工艺在绝缘膜上制备超薄锗(Germanium-on-Insulator, GOI)薄膜的技术,并探讨了该技术的可行性与潜力。 在半导体领域,随着晶体管特征尺寸不断缩小至纳米级别,传统的硅(Silicon, Si)材料的电子和空穴迁移率开始受限,无法满足未来高性能器件的需求。因此,具有更高电子和空穴迁移率的锗(Germanium, Ge)成为了替代硅的重要候选材料。此外,将锗与绝缘体材料结合的GOI结构,能够减小结电容并改善静电控制,这一结合为先进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器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文章中提到,目前制备GOI的方法包括锗冷凝技术、液相外延技术和层转移技术等。而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开发一种新型的湿法刻蚀方法,利用稀释溶液(NH4OH:H2O2:H2O2以1:4000的混合比例)在低温(5°C)下减少GOI薄膜的厚度。通过这种方法,研究人员能够很好地控制刻蚀速率和薄膜的厚度均匀性。 为了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研究团队制备了具有15纳米厚度的Ge薄膜GOI晶圆,并通过湿法刻蚀方法得到了均匀度良好的薄膜。刻蚀后的薄膜表面粗糙度的均方根值小于0.5纳米,且与原始样品相比没有出现退化,这表明湿法刻蚀工艺在减少Ge薄膜厚度的同时,也保持了表面的平滑度和质量。 研究团队使用经过湿法刻蚀工艺处理的GOI晶圆,成功制备出了背栅 Junctionless 晶体管(JLTs)。这些晶体管展现了良好的电流开关比和载流子迁移率,证明了湿法刻蚀工艺在有效减薄Ge薄膜方面的有效性。 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成果是在开放获取的许可下发布的,即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License (CCBY),它允许在任何媒介中不受限制地重用该工作,只要适当引用了原始作品。 论文指出,随着晶体管尺寸的进一步缩小,GOI基板被认为是未来晶体管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材料,尤其是在制备高级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如无结晶体管JLTs)方面。然而,制造高质量的超薄体(Ultrathin body, UTB)GOI基板仍然具有挑战性,这需要后续研究的进一步探讨和优化。 通过这篇研究论文,我们可以看到湿法刻蚀技术在现代半导体制造中的重要作用,并且为未来超薄Ge基器件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进步,预计它将在半导体工业中扮演更加关键的角色。





























- 粉丝: 4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我的收藏
我的下载
下载帮助


最新资源
- 第八章---SIMULINK交互式仿真集成环境.doc
- 海外业务子体系试验室工作指导书范本-(3).pdf
- 大数据时代隐私权侵权构成要件的特殊性.docx
- 光明村1-4组施工小结.doc
- 3G三种制式的无线网络设计规划比较.doc
- 变频器100问.ppt
- 暖通及空调安装工程质量控制要点.pdf
- PLC四层电梯设计机电朱威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doc
- 如何确定针对性的培训需求.doc
- 美工--美丽的花瓶-.doc
- 基于众筹现状探析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趋势.docx
- 系统安全分析培训讲座.ppt
- 机电创优质量控制措施图文解析(高清标准图解).doc
- 平法入门识图与造价图解-钢筋计算讲座.pdf
- 定额解释(2004.doc
- 阿里云Redis数据库技术解析.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