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_algorithms_KMeans:从零开始使用scikit-learn进行K-Means聚类


在机器学习领域,聚类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用于发现数据集中的自然群体或类别。K-Means算法是聚类中最常用且简单的方法之一。本教程将介绍如何使用Python的scikit-learn库从零开始实现K-Means聚类。 我们需要了解K-Means的基本原理。K-Means算法的目标是找到K个中心,使得数据点到其最近中心的距离平方和最小。这个过程包括两个主要步骤:初始化中心和迭代优化。初始化通常选择随机的K个数据点作为初始聚类中心,然后将每个数据点分配给最近的中心所在的聚类。接着,重新计算每个聚类的中心(即该聚类所有点的均值),并重复此过程直到聚类中心不再显著变化或达到预设的最大迭代次数。 在Python中,scikit-learn提供了KMeans类来实现这个算法。我们需要导入必要的库,如numpy、pandas和matplotlib,以及scikit-learn的KMeans: ```python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 接着,我们需要加载数据。这可能来自于CSV文件或其他数据源。假设我们有一个名为"data.csv"的文件,可以使用pandas的read_csv函数读取: ```python data = pd.read_csv('data.csv') X = data.iloc[:, :-1].values # 提取特征数据,假设最后一列是目标变量 ``` 接下来,我们可以创建KMeans实例,并设置K值(聚类数量): ```python kmeans = KMeans(n_clusters=3, init='k-means++', max_iter=300) ``` 在这里,`n_clusters=3`表示我们要找三个聚类,`init='k-means++'`是K-Means++初始化方法,它可以提供更好的初始中心选择,`max_iter=300`指定了最大迭代次数。 现在,我们可以拟合模型并预测聚类: ```python kmeans.fit(X) predictions = kmeans.predict(X) ``` 为了可视化结果,我们可以用matplotlib绘制散点图,其中颜色代表不同的聚类: ```python plt.scatter(X[:, 0], X[:, 1], c=predictions) centers = kmeans.cluster_centers_ plt.scatter(centers[:, 0], centers[:, 1], s=300, c='red', alpha=0.5) plt.show() ``` 此外,Jupyter Notebook是一个强大的交互式环境,它结合了代码、文本、数学公式、图像等,非常适合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项目。在这个项目中,你可能会使用Notebook的Markdown和代码单元格来逐步展示K-Means的实现过程,包括数据预处理、模型训练、结果评估和可视化。 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清晰地理解K-Means的工作原理,同时掌握如何在实际项目中使用scikit-learn进行聚类分析。记得在完成项目后,根据MIT许可条款妥善分享和使用代码。
































- 1


- 粉丝: 41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我的收藏
我的下载
下载帮助


最新资源
- 毕业设计零件的数控铣床铣削编程与设计.doc
- 氧化沟工艺概述.doc
- 任务19道路立体交叉.ppt
- 基于文化元素的建筑设计论文.doc
- A3-Fiberead-36kr开放日分享PTT.pptx
- 单片机LED点阵设计方案.doc
- 电力行业生产管理部主任关键业绩考核指标(KPI).doc
- 深度解读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docx
-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复习要点.ppt
- 施工合同承包方的常见风险与防范.doc
- 材料失效原因分析.doc
- 小班主题活动《快乐的南瓜节》.doc
- BIM在铁路行业的风险分析.docx
- 玻璃钢管道施工工法.doc
- 玻璃幕墙的主要性能指标.docx
- 全矿井智能化防尘监测监控系统.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