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目的:
第 1 部分:建立网络并配置设备的基本设置
第 2 部分:配置并检验 RIPv2 路由
• 配置并检验路由器是否正在运行 RIPv2。
• 配置被动接口。
• 检查路由表。
• 禁用自动总结。
• 配置默认路由。
• 检验端到端连通性。
第 3 部分:在设备上配置 IPv6
第 4 部分:配置并检验 RIPng 路由
• 配置并检验路由器是否正在运行 RIPng。
• 检查路由表。
• 配置默认路由。
• 检验端到端连通性。
实验准备:
• 3 台路由器(支持 Cisco IOS 15.2(4)M3 版通用映像的 Cisco 1941 或同类路由器)
• 2 台交换机(支持 Cisco IOS 版本 15.0(2) lanbasek9 映像的 Cisco 2960 或同类交换机)
• 3 台 PC(采用 Windows 7、Vista 或 XP 且支持终端模拟程序,比如 Tera Term)
• 用于通过控制台电缆配置 Cisco IOS 设备的控制台端口
• 如拓扑所示的以太网电缆和串行电缆
实验报告 - CCNA 网络系统规划与设计
实验目标是掌握Cisco设备上的RIPv2和RIPng路由协议的配置与验证。RIPv2是距离矢量路由协议,适用于IPv4网络,而RIPng是RIPv2的IPv6版本。
1. 基本设备设置与网络构建:
在实验的第一部分,你需要建立拓扑中的网络连接,并对设备进行基本配置。这包括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初始化、命名、密码加密、权限级别设置以及控制台和VTY登录密码。此外,还要配置消息提示(MOTD)、同步日志记录、接口IP地址以及主机名,确保所有接口都按照地址分配表进行配置。检查PC主机的配置,确保它们能够连接到相应的路由器。
2. RIPv2配置与验证:
第二部分涉及RIPv2的配置。启用RIPv2路由协议并通告相应的网络,例如在R1上执行:
```
R1(config)# router rip
R1(config-router)# version 2
R1(config-router)# network 172.77.10.0
R1(config-router)# no auto-summary
```
然后,配置被动接口(不发送RIP更新),如:
```
R1(config-router)# no ip rip send version 2 passive-interface G0/1
```
接下来,检查路由表,确认RIPv2路由已经学习到。配置默认路由,例如:
```
R1(config-router)# default-information originate
```
验证端到端连通性,确保所有设备之间可以互相ping通。
3. IPv6配置:
在第三部分,你需要在设备上配置IPv6。这包括设置IPv6地址、邻居发现和全局单播地址。配置完成后,同样需要验证设备间的连通性。
4. RIPng配置与验证:
第四部分涉及RIPng的配置,这与RIPv2类似,但适用于IPv6环境。配置RIPng,通告网络,检查路由表,配置默认路由,以及验证连通性。例如,在R1上配置RIPng:
```
R1(config)# ipv6 unicast-routing
R1(config)# router ripng
R1(config-router)# version 2
R1(config-router)# network ::/0
R1(config-router)# no ipv6 ripng auto-summary
```
这个实验提供了实践经验,帮助理解RIPv2和RIPng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在实际网络环境中配置和验证这些协议。通过这些步骤,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路由选择过程,以及网络层在端到端通信中的作用。同时,实验还强调了网络连通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配置和排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