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静态交通大数据助力,智慧停车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
“开车五分钟,停车半小时。”这句话在大城市的车主群体中经常听到,区别往往只是停
车耗时的“长”与“更长”。
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2019 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 3214 万辆,机动车保有量达 3.48
亿辆,其中新注册登记汽车 2578 万辆,汽车保有量达 2.6 亿辆,66 个城市的汽车保有
量超过百万辆。而国内停车设施建设速度远滞后于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停车位供给
缺口巨大。智研资讯预测,到2020 年全国停车位数量将达到 11949 万个,而若汽车保
有量以近五年的复合增速持续增长,届时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将达到 29141 万辆,停
车位比例仅为 1:0.4。
除总量供需矛盾外,管理落后和信息不对称还造成大量车位闲置。专家表示,开在城市
路上 30%的车都在找停车位。如果他们能在第一时间找到位置,便能缓解 1/3 的交通拥
堵。资源错配问题导致城市车位使用率低下,进一步加剧了城市停车难问题。
从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强城市停车场建设,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
提出“促进汽车消费,大力解决停车难问题”,多地持续加码智慧停车设施规划建设,政
策、市场、技术齐头并进,推动解决城市停车难题。智慧应用是将碎片化信息系统整合,
形成闭环,大幅度提高效率,智慧城市体系中的智慧停车也是如此。借助多维度大数据
分析及可视化展示等高科技手段,智慧停车未来有很大发展空间,可有效助力城市管理。
以千方科技在北京中关村西区进行的综合交通治理为例,通过智慧停车管理服务系统的
建设,海淀区在北京首次实现了路内、路外停车数据整合和共享。目前,海淀区备案的
近 500 公共停车场、6 万个停车位,13000 个路侧停车位等正在全部录入。系统通过大
数据研判分析技术,对各停车场的周转率、饱和率及对周围道路交通的影响等进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