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应用】
数据库是管理和存储数据的核心工具,它允许用户高效地检索、更新和组织大量信息。在学习数据库应用时,我们通常会涉及到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如创建、查询、修改和维护数据。
1. **设置过滤器**:
在数据库中,过滤器用于筛选特定条件的数据。例如,在SB表中,我们可以设置一个过滤器,只显示1990年至1995年的记录。使用`set filter to`命令结合逻辑表达式可以实现这一功能。如:
```
use sb
set filter to year(启用日期) >= 1990 and year(启用日期) <= 1995
list
set filter to
list
```
这样的过滤器设置可以帮助用户快速聚焦在所需的时间段内的数据。
2. **设置字段表**:
字段表定义了数据库表中显示的列。通过`set fields to`命令,我们可以选择性地显示或隐藏特定字段。例如,要显示编号、名称和部门,可以执行:
```
use sb
set fields to 编号,名称,部门
list
set fields off
list
```
这使得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定制视图,提高工作效率。
3. **创建表的结构**:
创建新的数据库表结构使用`CREATE TABLE`命令。命令的基本格式是:
```
CREATE TABLE <表名> ( <字段名1><字段类型>[ (<字段宽度>[, <小数位数>])], <字段名2>...)
```
例如:
```
create table dx (编号 C(5), 年月 C(4), 费用 N(6,1))
list stru
```
这个例子中,dx表包含编号(字符类型,长度5),年月(字符类型,长度4)和费用(数值类型,总共6位,1位小数)。
4. **插入记录**:
使用`INSERT INTO`命令可以直接在表的末尾添加新的记录。例如:
```
INSERT INTO sb (编号, 名称, 启用日期, 价格, 主要设备, 备注)
VALUES ("110-1", "打印机", {08/15/97}, 5000.00, .F., "调拨")
```
插入记录时需确保字段类型与提供的数据匹配,并按字段顺序提供值。
5. **修改表结构**:
使用`ALTER TABLE`命令可以对已有的表结构进行修改,包括添加、修改或删除字段。例如:
- 添加字段:`ALTER TABLE <表名> ADD <字段名> <字段类型>`
- 修改字段:`ALTER TABLE <表名> ALTER[COLUMN] <字段名> <字段类型>`
- 删除字段:`ALTER TABLE <表名> DROP[COLUMN] <字段名>`
- 重命名字段:`ALTER TABLE <表名> RENAME COLUMN <字段名1> TO <字段名2>`
给定的例子中,涉及对DX表的操作,如添加摘要字段、更改年月字段类型、重命名字段和删除字段。
6. **记录维护**:
数据库中的记录可以通过定位和移动记录指针进行管理。如:
- **绝对定位**:`GO/GOTO <expN>` 移动到指定的记录号。
- **相对定位**:`SKIP <expN>` 从当前位置移动N条记录。
- **记录指针位置**:`RECNO()` 函数返回当前记录号。
这些操作对于在大量数据中导航和处理特定记录非常有用。
数据库应用涵盖了从创建表结构、插入和查询记录到修改表结构以及高效浏览记录等多个方面。掌握这些基本操作是理解和运用数据库系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