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计算是一种分布式开放平台,它将网络、计算、存储和应用程序核心能力整合在一起,在靠近数据生成源头的网络边缘侧提供边缘智能服务。边缘计算的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与云计算的关系:边缘计算与云计算协同工作,放大了边缘计算与云计算的价值。这种协同通过在数据中心与终端设备之间有效地分配工作负载和数据,从而满足对敏捷性、实时性和数据优化的需求。
2. 边缘计算的基本特点:包括联接性、分布性和融合性。联接性意味着边缘计算必须适配多样化的物理对象和恶劣的工作环境。分布性体现在边缘计算天然具有分布式计算与存储的能力,支持动态资源调度。融合性则是指边缘计算融合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实现OT(运营技术)与ICT(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协同。
3. 边缘计算的价值场景:例如智慧家庭、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等,这些场景要求边缘计算提供安全可靠的实时业务处理能力和数据分析功能。
4. 边缘计算的CROSS价值:包括连接性(Connetivity)、智能性(Smart)、实时性(Real-time)、安全与隐私保护(Security)。边缘计算需处理海量异构数据,确保数据的聚合和实时性,以及保护安全隐私。
5. 边云协同的总体内涵:通过提供一个总体参考架构,支撑包括广域接入网络、智慧家庭网络、物联网连接和工业现场等各种场景下的边缘计算应用。
6. 边云协同的关键技术:关键技术涉及网络通信、数据优化、边缘智能等,这些都是实现高效边缘计算服务的基础。
7. 边云协同的价值场景:具体场景包括边缘云联接、边缘云智能增值、工业现场的设备与流程优化等。
8. 边缘计算分类: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和服务方式,边缘计算被分为多个类别,如面向智慧家庭、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的特定解决方案。
9. 具体的行业应用案例:提供各种实际案例分析,例如智慧家庭的网络子场景,工业过程优化,以及物联网应用中的系统控制等。
10. 缩略语表和参考文献:提供了文档中所用专业术语的解释和相关参考文献链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边缘计算领域的专业概念。
整个白皮书的撰写,旨在阐述边缘计算产业联盟(ECC)和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II)联合发布的关于边缘计算与云计算协同工作的新模式。通过边缘计算与云计算的结合,实现数据在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之间的无缝连接,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新的动力和机遇。边缘计算的发展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系统响应速度,并为数据隐私和安全提供新的保障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