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BD(Distributed Replicated Block Device)是一种分布式复制块设备技术,主要应用于高可用性集群环境中,通过TCP/IP网络实现实时的数据镜像。DRBD允许数据在主节点和备节点之间实时同步,确保在主节点出现故障时,备节点可以无缝接管服务,避免数据丢失并减少业务中断时间。
在安装DRBD前,需要了解以下几点:
1. 系统内核版本要求:官方建议,如果Linux内核版本低于2.6.33,需要手动加载DRBD模块;而内核版本2.6.33及以上,只需安装客户端软件即可。
2. 硬件环境:通常需要两台主机,每台主机至少两块硬盘,其中一块用于操作系统,另一块用于DRBD数据备份。推荐两块用于备份的硬盘大小相同,以保持数据镜像的一致性。
3. 主机名设定:DRBD依赖于主机名来识别主机和备份机,因此需确保在两台主机的`/etc/hosts`文件中正确设置主机名和IP地址,并保证两主机间网络通信畅通。
安装步骤:
1. 检查DRBD模块是否已加载,通过`lsmod`命令查看。
2. 接下来,进行硬件准备,例如创建DRBD使用的分区,如 `/dev/sdb5`,并挂载到 `/opt`。
3. 安装DRBD软件包,这通常通过包管理器(如yum或apt-get)完成。
4. 配置DRBD,编辑配置文件`/etc/drbd.conf`。配置文件包括全局设置、通用设置和资源定义。例如,资源名为`r0`,协议设置为`C`,同步速度设置为10M,以及定义每个节点的设备路径、IP地址和端口等信息。
安装新硬盘的步骤:
1. 使用`fdisk -l`检查现有硬盘设备。
2. 创建新的分区,例如使用`fdisk`工具对新硬盘进行分区和格式化。
3. 将新分区配置到DRBD资源中,更新`/etc/drbd.conf`文件。
在单硬盘环境下,配置过程基本相同,但只需要将单一硬盘的分区信息添加到DRBD配置中。
配置完成后,启动DRBD服务,进行初始同步,并监控其状态以确保数据一致性。在主节点上,数据的写入会同时被复制到备节点,从而实现高可用性和数据保护。在主节点发生故障时,备节点可以通过接管服务继续提供业务,确保连续性。为了增加安全性,还可以结合其他高可用性工具(如Heartbeat)来自动检测和切换主备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