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造酒工艺学》知识点详解
酿造酒,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饮品,其工艺学涉及到的领域广泛,包括酒精含量的定义、历史发展、原料选择、酿造过程等多个方面。酒度,即酒精含量,通常以体积分数来衡量。在欧美国家,标准酒度表示蒸馏酒的浓度,例如体积分数50%对应标准酒度100度。在中国,啤酒的历史可追溯到1900年,由俄罗斯技师在哈尔滨建立了第一家啤酒厂,而青岛啤酒厂则在1903年由德国酿造师创立。
啤酒生产中,辅助原料的使用至关重要。辅助原料能够降低成本,如使用大米、小麦等可以减少氮化合物,提高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辅助原料可以调整麦汁成分,比如使用蔗糖和糖浆可以增加发酵度,创造出口感清爽的啤酒。酒花在啤酒制作中起着关键作用,提供苦味、香味,同时有防腐效果。酒花的有效成分包括酒花油(赋予香味)、α-酸和β-酸(提供苦味),以及多酚类物质(有助于蛋白质沉淀)。
酒花制品多样,如酒花粉能提高α-酸的利用率,颗粒酒花便于储存运输,异构颗粒酒花则能提高苦味物质的利用率,而酒花浸膏则可准确控制苦味值,体积小且易于储运。β-酸酒花油则含有高比例的β-酸及其衍生物,有利于啤酒风味的提升。
大麦作为啤酒主要原料,其化学成分直接影响啤酒品质。淀粉是糖化的主要物质,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半纤维素和麦胶物质可能影响过滤。蛋白质中,清蛋白影响泡沫稳定性,球蛋白和β-球蛋白可能影响啤酒稳定性,醇溶蛋白和谷蛋白是麦糟蛋白质的主要成分,其中部分醇溶蛋白会导致啤酒浑浊。多酚类物质,如花色素原和儿茶酸,会通过聚合和氧化形成沉淀,影响啤酒的清澈度。
全制麦过程包括原料清选、浸麦、发芽、干燥和除根。浸麦的主要目标是提供足够的水分,并通过添加化学物质加速有害物质的浸出。发芽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如萨拉丁发芽箱的操作,涉及到投料、摊平、喷水、通风、翻麦、控制麦温和时间,以及出料等步骤。
不同的浸麦方法各有优缺点,湿浸法虽然简单,但发芽效率低,已被间歇浸麦法取代,这种方法通过定时换水和通风,有效克服了大麦的休眠期和水敏感性问题,提高了麦芽质量和制麦效率。
酿造酒工艺学是一门融合历史、化学、生物和工程学的综合性科学,每一环节都对最终产品的品质有着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