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启用BitLocker
#### 知识点一:BitLocker概述
- **定义与历史**:BitLocker是一种由微软开发的数据加密技术,用于保护计算机上的数据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该技术最早出现在Windows Vista系统中,并在后续的Windows版本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 **适用范围**:BitLocker主要应用于Windows操作系统,包括桌面版和服务器版,并且对于移动存储设备如USB闪存盘等也有很好的支持。
#### 知识点二:启用BitLocker的方法
- **基本步骤**:
- 在目标分区上右击鼠标,选择“启用BitLocker”。
- 如果某些精简版的系统未提供此选项,可以通过开启系统服务中的“ShellHWDetection”和“BDESVC”来激活BitLocker功能。
- **注意事项**:
- 选择合适的加密方式(如密码、智能卡等)。
- 必须将恢复密钥或恢复密码保存在一个安全的地方,最好是保存在未被加密的分区文件中,并且确保不在根目录下,以防丢失或损坏。
#### 知识点三:BitLocker加密过程与速度
- **加密速度**:加密速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硬件配置(CPU速度、内存大小)、移动设备的读写速度等。例如,在一台配置较低(2.66GHz CPU、1GB RAM)的电脑上,加密一个4GB大小、写入速度约为3MB/s的NTFS格式U盘大约需要25分钟。
- **优化建议**:对于配置较低的设备,可以选择在空闲时间进行加密操作,以减少对日常使用的影响。
#### 知识点四:恢复锁定分区
- **恢复方法**:如果已经启用了BitLocker加密功能,并希望重新启用密码验证,可以通过命令行工具实现。具体步骤为:
- 使用管理员权限打开命令提示符窗口。
- 输入`manage-bde -lock S:`(注意S应替换为实际的盘符)。
#### 知识点五:关闭BitLocker加密
- **关闭方式**:
- **方式一**:通过控制面板的“BitLocker驱动器加密”选项进行关闭。
- **方式二**:先对加密分区进行解密,然后将文件复制到未加密的分区,最后格式化原来的加密分区。
- **注意事项**:
- 关闭BitLocker加密的过程同样耗时,与加密所需时间大致相同。
- 在采用第二种方式时,确保所有重要数据都已备份,防止意外丢失。
#### 知识点六:加密后的U盘在XP下的使用
- **问题背景**:如果使用BitLocker加密的U盘文件系统为NTFS格式,则无法在未安装相应驱动程序的Windows XP系统中正常识别。
- **解决方案**:
- 将U盘格式化为FAT32格式,以便于在Windows XP中使用。
- 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格式化会导致原有数据丢失,因此建议提前备份重要文件。
#### 结论
BitLocker作为一种强大的数据加密技术,能够有效地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通过本文所述的步骤和技巧,用户不仅能够顺利启用BitLocker,还能解决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如恢复锁定分区、关闭加密功能等。特别是在移动设备上使用BitLocker,能极大地提高数据的安全性。不过,在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保存好恢复密钥、考虑加密速度以及备份重要数据等问题,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