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容灾解决方案
系统容灾解决方案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的是所有与业务连续性相关的内容都纳入容灾。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支持用户业务的方方面面。容灾对于 IT 而言,就是提供一个能防止用户业务系统遭受各种灾难影响及破坏的计算机系统。容灾还表现为一种未雨绸缪的主动性,而不是在灾难发生后的“亡羊补牢”。
容灾技术是系统的高可用性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容灾系统更加强调处理外界环境对系统的影响,特别是灾难性事件对整个 IT 节点的影响,提供节点级别的系统恢复功能。容灾系统可以分为七个层次等级,分别是:
等级 1:无信息存储需求、无备援硬件平台需求,也无发展应急计划的需求,数据仅在本地进行备份恢复,没有数据送往异地。这是一种成本最低的灾难恢复解决方案,但事实上这种恢复并没有真正达到灾难恢复的能力。
等级 2:是一种为许多站点采用的备份标准方式。数据在完成写操作之后,将会送到远离本地的地方,同时具备有数据恢复的程序。在灾难发生后,在一台未启动的计算机上重新完成。系统和数据将被恢复并重新与网络相连。
等级 3:相当于等级 2 再加上具有热备份能力站点的灾难恢复。热备份站点拥有足够的硬件和网络设备去支持关键应用的安装需求。对于十分关键的应用,在灾难发生的同时,必须在异地有正运行着的硬件提供支持。
等级 4:是在等级 3 的基础上用电子链路取代了卡车进行数据传送的灾难恢复。接收方的硬件必须与主站点物理分离,在灾难发生后,存储的数据用于灾难恢复。
等级 5:第二站点(备份站点)不仅仅是一个分离的备份系统, 还处于活动状态(运行)。而备份数据则可以双向传输,数据的丢失与恢复时间达到小时甚至分钟级。
等级 6:在等级 5 的基础上使用了镜像技术,也就是说,在更新请求被认为满意之前,等级 6 需要应用站点与备援站点的数据都被更新。数据在两个站点之间相互映像,由远程两步提交来同步,因为关键应用使用了双重在线存储,所以在灾难发生时,仅仅传送中的数据被丢失,恢复的时间被降低到了分钟级。
容灾技术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业务的连续性,避免灾难性事件对业务的影响。它可以提供节点级别的系统恢复功能,确保业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此外,容灾技术还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远程灾难恢复、热备份、冷备份等。每种类型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容灾技术对业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容灾技术是系统高可用性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业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选择合适的容灾技术对业务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