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Boot 移植详解:从源码获取到Nand Flash 启动支持
U-Boot(Universal Boot Loader)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开放源代码引导加载程序,主要用于嵌入式系统中,尤其在基于ARM架构的设备上应用广泛。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进行U-Boot的移植,包括获取源码、构建板级支持包以及添加Nand Flash启动支持的全过程。
#### 一、获取U-Boot源码
获取U-Boot源码是移植过程的第一步。通常,U-Boot的源码可以从官方网站或开源社区下载。本例中,使用的版本是u-boot-1.3.2,具体步骤如下:
1. 创建工作目录,用于存放U-Boot源码。
2. 将下载的源码包`u-boot-1.3.2.tar.bz2`拷贝到工作目录下。
3. 解压缩源码包,使用命令`tar jxvf u-boot-1.3.2.tar.bz2`。
4. 进入解压后的目录,即`u-boot-1.3.2`。
#### 二、构建板级支持包
板级支持包(Board Support Package,BSP)是U-Boot移植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特定硬件平台的初始化代码和配置信息。以下是构建步骤:
1. 在`board`目录下为新的开发板创建一个目录,例如`up2410`。
2. 复制参考开发板(如`smdk2410`)的文件到新创建的目录中,因为新开发板与`smdk2410`有相似的硬件配置。
3. 修改`Makefile`,添加新开发板的配置项,如`up2410_config`,确保U-Boot能够识别并配置该开发板。
4. 创建新开发板的配置文件,通常是通过复制和修改参考开发板的配置文件实现,例如将`smdk2410.h`复制并重命名为`up2410.h`。
#### 三、添加Nand Flash启动支持
对于没有Nor Flash的开发板,必须使U-Boot能够从Nand Flash启动。这通常涉及修改U-Boot的启动代码和添加自定义函数。
1. **修改`start.S`文件**:位于`cpu/arm920t/`目录下的`start.S`是开发板上电后运行的第一段代码。需要删除可能阻止Nand Flash代码执行的条件编译指令,并添加判断语句,以决定是否调用`copy_myself`函数,该函数负责将U-Boot代码从Nand Flash复制到SDRAM中。
```bash
#ifdef CONFIG_S3C2410_NAND_BOOT
bl copy_myself
#else
ble copy_loop
#endif
```
2. **实现`copy_myself`函数**:此函数需要自行编写,其作用是从Nand Flash读取U-Boot代码并将其复制到SDRAM中,以便后续执行。在`start.S`文件中,可以在`_start_armboot`定义之后添加此函数的代码。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完成U-Boot对特定开发板的移植,使其能够在无Nor Flash的环境下从Nand Flash启动。这对于许多现代嵌入式设备来说至关重要,因为Nand Flash因其高密度和低成本,在许多嵌入式设计中成为首选的存储解决方案。完成移植后,开发人员可以进一步定制U-Boot,以满足特定硬件环境的需求,例如添加对特定外设的支持、优化启动速度或增加调试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