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周期结构类似2019年下半年:全球货币宽松持续,美联储降息在即;美国减税法案将落地,欧洲德国推出十年万亿欧元财政刺激,中国广义财政扩张1.5个百分点。在财政货币双宽松及低库存加持下,全球共振复苏概率较高,三季度将是关键验证期。
报告摘要
“对等关税(4.2日)”以来,全球主要权益市场大部分表现都很突出,甚至铜等全球定价的商品价格也逐渐走强。标普500过往上行趋势中,几次典型的调整幅度超过15%的案例,本次“填坑速度”最快,下跌用了34个交易日,填坑用了55个交易日。
从全球资产价格表现来看,似乎关税、通胀、短期经济的不确定性,在定价因子里显得不是那么重要。
那么,当前市场到底在交易什么?下半年,全球基本面是否会平稳落地,甚至在货币、财政的宽松刺激下,有没有再度复苏的可能性?
美国货币角度:美联储降息,只是时间问题。6.24-25日,鲍威尔出席半年度货币政策听证会,整体延续谨慎表态;但他也不排除提前降息可能,认为6-7月的数据很重要。美联储下任主席的热门人选,目前在降息态度上都较一致。
美国财政角度:特朗普2.0政府经历了几个月改革尝试,最终重回财政扩张、降低利率、稀释债务的老路。参议院版本的减税法案更激进:债务上限提高5万亿美元(vs 众议院版本4万亿美元),未来10年增赤3.5-4.2万亿美元(vs 众议院版本3万亿美元)。
美国投资角度:设备投资的背后是新一轮科技创新周期。美股科技行业的资本开支占收入的比例达到10.3%,为199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资本开支占净利润的比例更是达到了48.8%。
美国库存角度:细分行业角度看,美国多数行业的库存增速都在历史的50%分位以下。
欧洲货币角度:根据隔夜指数掉期隐含欧央行降息前景计算,欧央行的降息周期步入尾声, 预计下半年还有一次降息。
欧洲财政角度:虽然法国政府支出上升、财政收入增长低于预期,财政施展空间较小;但德国财政在长达十余年的“债务刹车”制度开始转向,十年万亿欧元财政刺激计划出台。
欧洲库存角度:中美库存周期均位于历史低位;虽然欧洲库存周期位于历史中位水平,但实际库存并不高,除了德国之外,其他国家库存也较低。而德国库存高主要是由于结构性的汽车库存。
中国财政角度:两会后,2025年广义财政较过去3年有明显变化,大约占GDP的比例较去年提升了1.5个百分点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