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你真正的对手是谁?
过去你以为的对手,是和你一样做项目、搞集成的非标自动化公司。
但现在你发现,真正的对手,其实是你一直以来依赖的那些供应商:
这些公司掌握底层技术,比如视觉硬件、算法平台、AI模型库。
一旦它们往上游发展,直接打包行业解决方案,你原本的价值就被“顺带”替代了。
🧱 二、为什么会被替代?
1. 技术标准化了
过去你花时间做的算法,现在平台都内置了,通用模型就能用。
2. 需求通用化了
客户也不想每次都从零定制,他们更希望“快速部署+能用80%”的方案。
3. 大公司想直接对接平台商
他们要的是长期可复制、能大规模复制的“工业模块”,不是一锤子买卖的项目方案。
🚧 三、非标自动化的风险在哪?
- 项目越来越难谈,客户希望“买产品”而不是“买方案”;
- 你花大量资源做的系统,结果客户说“别人平台上也能做到”;
- 服务价值不被认可,只被当作“附加劳动力”;
- 越来越卷,利润越来越薄。
🧭 四、怎么破局?
1. 别再定位成集成商,要变成行业专家
不是做视觉系统,而是解决“某一类产线问题”的人。
例:不是识别零件,而是提升装配良率的专家。
2. 把自己的能力模块化
常用功能、算法、流程,封装成“可复用的小模块”,就像乐高积木一样。
未来不是一个项目一个方案,而是多个模块组合。
3. 和平台商做朋友,不要硬刚
他们做底层+通用,你做行业+细节落地。
你比他们更懂产线,更快响应,客户更信你做最后一公里。
4. 做服务,别只做系统
服务=长期绑定客户。比如系统运维、数据反馈优化、持续调参等,这些平台商没空管,但客户很在意。
✅ 总结一句话:
你不是被同行卷走的,而是被平台慢慢吞掉的。
真正的出路,是让自己从“项目公司”变成“懂行业、能打包、可复制”的“轻量方案商+服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