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一、前言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企业 IT 架构正加速向云原生、微服务化演进。根据 Gartner 报告显示,超过 80% 的企业已将核心业务迁移至云环境,复杂的分布式系统架构带来效率提 升的同时,也让运维工作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局。日志分散在数十个服务节点,指标数据割裂于不同监控工具, —旦业务出现卡顿,运维人员需在海量数据中 “大海捞针 ” ,平均故障排查时间长达数小时;传统监控工具依赖人工阈值设置,被动响应式告警常导致问题发现滞后,严重影响业务连续性。
对于企业 CTO、运维总监及技术团队而言,如何实现从 “救火式运维” 到 “主动式治理” 的跨越,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命题。 Bonree ONE —体化智能可观测平台应运而生,以全栈数据 关联、AI 智能分析、无侵入式部署等核心能力,为企业提供从指标监控、故障定位到根因分析的全流程解决方案。阅读本文,您将深入了解如何借助 Bonree ONE 打破数据孤岛,将运维效率提升 5 倍以上,同时在国产化适配、金融级合规等场景中构建坚实的技术壁垒,为企业业务稳定运行与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当前,AIOps的落地困境往往源于数据质量与场景适配的短板。 Bonree ONE以标准化数据治 理与场景化AI引擎破局,不仅提供开箱即用的智能能力,更通过灵活的数据接入与处理框架,兼容多元异构环境,满足企业安全合规需求。从金融、能源、政企到智能制造, Bonree ONE正在帮助各行业客户跨越“监控冗余”与“观测缺失” 的鸿沟,将数据转化为业务护城河。
本文将以Bonree ONE的实践为蓝本,深入解析智能可观测平台的构建逻辑、核心能力与落地 场景,为企业在数字混沌中点亮—盏指引航向的明灯。
二、Bonree ONE 一体化智能可观测平台
1.平台定位
1.1 Bonree ONE 究竟是什么?
Bonree ONE 是博睿数据推出的国内首个真正实现智能运维—体化智能可观测性平台,通过博 睿数据领先的大数据采集和智能分析能力,稳定强大的中台能力,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产品特性,真正实现从用户到基础设施全栈,全链路,全场景数据可观测,并统—数据规范,从时间和空间上建立起可观测数据关联性,并进—步利用 AI 智能预测故障、定位根因提供决策支 持。真正实现快速高效排障,提升业务连续性,支持业务敏捷迭代,改善客户体验并获得竞争优势。
Bonree ONE专为解决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运维难题而生,可谓是运维同学们的福音,它的核心逻辑可归结为三个层面:
1. 数据层面的「统一翻译官」
传统运维工具如同“方言专家”,日志、指标、追踪等数据各自为政,格式混乱。Bonree ONE 则像一套标准化“数据语法”,将 Metric(指标)、Log(日志)、Trace(链路追踪)、Event(事件)、Profile(性能剖析)等异构数据统一治理,建立时空关联性,让数据能“对话”。
2. 观测层面的「全栈CT扫描仪」
从用户端点击到后端服务器,从微服务调用到基础设施资源,Bonree ONE 以业务视角穿透全技术栈,实现端到端可视化。当故障发生时,它不再只是告诉你“某个服务器CPU高了”,而是直接关联到例如“用户支付失败率激增,根源是订单服务的Java线程池阻塞”,如同给IT系统做全景CT,病灶无处遁形。
3. 分析层面的「AI协诊专家」
借助AI算法和领域知识库,Bonree ONE 将被动监控升级为主动洞察:自动识别异常模式、预测潜在故障、定位根因并建议修复方案。这相当于给运维团队配了一个“会读心术的助手”——不仅能发现“系统正在发烧”,还能推断出“上周的代码更新引发了免疫反应”。
1.2 Bonree ONE 的优势所在
核心优势:真正将运维可观测结合强大的AI能力,加速运维同学快速定位故障根因。
企业级全栈可观测性:从“拼碎片”到“看全貌”
IT运维管理像一座巨型迷宫,开发用日志(Log)当火把,运维举指标(Metric)当指南针,架构师拿链路(Trace)画地图,但所有人摸到的都只是大象的局部。接下来我们看看一下 Bonree ONE 的破局之道:
- 全栈覆盖,不留盲区
- 前端用户点击、微服务调用链、容器/K8s编排、物理机/云资源等,从用户体验到机器心跳,一镜到底。
- 相当于给IT系统装了一套“上帝视角监控”:既有望远镜(业务层),也有显微镜(代码级性能剖析)。
- 业务优先,人话告警
- 当系统异常时,不再输出“CPU利用率90%”,而是告诉你类似这种的信息:“华北用户支付成功率为暴跌至62%,因订单服务线程池阻塞,预计每小时损失订单额37万”。
- 把技术指标翻译成业务损失,让运维和老板瞬间达成共识。
- 时空关联,破案神器
- 把日志、指标、链路等数据按时间线和调用关系自动串联,像用“时光机”回放故障现场。
- 举例:某API超时问题,5分钟定位到是凌晨发布的某个Java包与Redis新版本不兼容。
统一化+智能化:运维团队的“外挂大脑”
监控工具多如瑞士军刀,但每把刀都切不动牛排,当告警风暴来袭时,人工排查像在高考数学卷上找错别字。当使用 Bonree ONE 时,就能带来以下优势:
- 数据大一统:从“方言吵架”到“普通话协作”
- 把Metric、Log、Trace、Event等异构数据标准化为同一种“数据语言”,打破烟囱式工具的数据孤岛。原本需要切换5个平台+手动关联的故障分析,变成自动提取关键指标,将不同维度的指标按照同类提取,提高运维效率。
- AI智能体:7×24小时在线的运维老中医
- 预测式把脉:通过时序预测提前发现隐患(比如“数据库磁盘将在36小时后写满”)。
- 根因定位术:当服务器CPU飙升,直接指出:“促销活动流量激增导致,建议扩容订单服务Pod+优化SQL查询”。比人类快10倍的“甩锅终结者”:微服务A说是数据库慢,数据库说是网络差,结合 AI 直接给出证据链。
- 业务影响计算器:自动换算故障对用户留存率、GMV、客诉量的影响,让运维报告自带向CEO要资源的底气。
- 运维自动驾驶模式
- 从人工逐条查日志升级为智能剧本杀:
- 第一步:AI 自动聚合异常数据
- 第二步:关联分析生成故障剧本
- 第三步:推荐修复方案并预估效果
- 结果:70%的日常告警可自动闭环,运维团队从“消防员”转型为“城市规划师”。
2. 核心价值主张
2.1 打破数据孤岛,降低运维复杂度
告别“数据方言”,让运维团队秒变“同声传译”
想象一下:当研发、运维、安全等部门各自用不同的工具“自言自语”时,数据就像散落各地的方言,大家明明都在说同一件事,但谁也听不懂谁。传统监控工具就像厨房里堆满的锅碗瓢盆,每个都能煮饭,但想凑出一桌满汉全席?抱歉,你只会收获一坨“数据乱炖”。
Bonree ONE的解法很直接:给所有数据配个“翻译官”。
- 统一语言:无论是用户访问的轨迹、微服务的“心跳”、还是基础设施的“吐槽”,Bonree ONE平台把它们统统翻译成标准普通话(统一处理Metric、Log、Trace等数据),再也不用跨部门“猜谜语”。
- 打破孤岛:以前排查问题像在迷宫里找出口,现在直接把迷宫改造成“全景地图”——从时间线到业务链路,数据自动关联,故障影响范围一目了然。
- 厨房变餐厅:省掉维护N个工具的功夫,把“洗锅刷碗”的脏活累活塞进产品后台,你只管优雅上菜(业务目标)。
说白了,运维的终极理想不就是“躺着赢”吗?让数据自己排队报数,复杂度什么的,交给Bonree ONE去消化就好~
2.2 通过AI驱动提升故障预测与决策效率
让AI当“运维福尔摩斯”,故障还没作妖就被掐灭
传统运维的日常:盯着满屏告警,像在垃圾邮件里找重要文件;遇到问题,还得手动翻日志、查调用链,活生生把工程师逼成“人肉搜索引擎”。
Bonree ONE的AI玩法就有点“不讲武德”了:
- 预言家模式:SwiftAI中台像开了天眼,提前从数据波动里嗅到故障苗头(比如:“这服务下周二的CPU可能会表演心跳过速!”),直接把问题按死在摇篮里。
- 福尔摩斯附体:不用等用户投诉,AI自己就能从日志、指标、调用链的“犯罪现场”锁定根因,顺便告诉你:“凶手是第三行代码,凶器是隔壁数据库的慢查询!”
- 告警消消乐:自动合并重复告警、过滤误报(比如半夜蹦出的“服务器打了个喷嚏”),让工程师告别“狼来了”PTSD,专注搞大事(比如摸鱼喝咖啡)。
更狠的是,Bonree ONE的AI不光靠算法硬刚,还偷偷学了老师傅的经验,把技术老鸟的排障套路和领域知识喂给模型,让AI既懂代码逻辑,又懂业务脾气。
所以,当别人还在“人工智障”阶段挣扎时,你的运维团队已经可以翘着二郎腿说:“让AI卷,我们先下班了!”
三、核心功能详解
1. 全栈数据统一采集与关联分析
多源数据融合(Metrics/Logs/Traces)
Bonree ONE平台独创「数据联邦」机制,轻松实现Metrics(指标)、Logs(日志)、Traces(链路)三大运维数据的「混合双打」。
通过智能探针全域采集,就像给IT系统装上「数据吸尘器」,自动汇聚主机性能指标、服务调用链、用户行为日志等异构数据。更配备「数据翻译官」BQL/PQL双引擎,让不同语言的数据在统一语义下愉快对话,彻底告别传统监控工具的「数据孤岛」困境。
技术实现:
- Metrics采集:通过轻量级Agent探针(支持Linux/Windows/Kubernetes等30+环境),以毫秒级精度抓取服务器、容器、微服务的性能指标。例如:某电商平台通过Agent实时监控MySQL的QPS(每秒查询数)和慢查询占比,及时发现数据库瓶颈。
- Logs采集:基于日志文件的路径或日志流(LogStream)自动解析结构化字段。例如:从Nginx访问日志中提取
status_code
、request_time
等关键字段,并支持正则表达式自定义解析规则(文档“日志采集配置-字段提取”提供配置示例)。 - Traces采集:集成OpenTelemetry协议,自动捕获分布式系统的调用链数据。例如:用户登录请求的完整链路可追踪至认证服务→数据库→Redis缓存。
业务拓扑自动发现与依赖关系映射
传统运维工具依赖人工绘制系统架构图,而ONE平台通过三层拓扑发现机制(资源层、调用层、数据层),让系统“自我暴露”依赖关系,彻底解决“故障影响范围不清”的痛点。
实现原理:
-
资源层拓扑:基于CMDB(配置管理数据库)构建静态资源树,清晰展示
物理机→虚拟机→容器→微服务实例
的物理部署关系,例如:某银行系统通过CMDB校准,确保生产环境与拓扑图完全一致。 -
调用层拓扑:通过APM探针捕获服务间调用链数据,动态生成实时调用关系图,例如:订单服务调用支付服务时,平台自动标记两者依赖关系,并统计调用成功率、平均耗时等指标。
-
数据层拓扑:关联日志中的事务ID与追踪ID,补全跨服务操作链路。例如:用户支付失败的问题可回溯至Redis缓存异常或第三方支付接口超时。
数据存储优化:高压缩率与秒级检索
面对日均TB级数据写入,ONE平台通过分层存储引擎与智能索引算法,在保证高压缩率的同时实现秒级检索,破解“存储成本与查询效率不可兼得”的困局。
时序数据压缩:对CPU使用率、内存占用等指标采用Delta编码(存储相邻数据差值)和字典压缩(将重复字符串映射为短码),压缩率高达1:20。例如:某物流系统100GB的时序数据压缩后仅需5GB。
日志结构化处理:将非结构化日志(如[ERROR] Connection timeout at 10:00:00
)解析为{level: ERROR, message: Connection timeout, time: 10:00:00}
。
倒排索引+预聚合引擎:对日志关键词(如OutOfMemory
)建立倒排索引,结合预聚合统计(如按小时统计错误次数),实现百亿级数据查询响应<1秒(文档“日志分析-复杂查询示例”)。
冷热分层策略:
- 热数据:保留最近7天数据,存储于内存数据库,支持实时聚合(如“过去5分钟接口错误率”)。
- 冷数据:归档至对象存储,通过“时间偏移检索”快速回溯历史数据(例如:对比本周与上周同一时段的系统负载,文档“存储生命周期管理”)。
2. AIOps智能告警分析引擎
2.1 多维基线算法:动态阈值建模
传统固定阈值告警常因业务波动导致误报(如凌晨流量低谷触发阈值)或漏报(如缓慢性能下降未被捕捉)。Bonree ONE 的多维基线算法通过 AI 学习构建动态阈值模型,实现 “数据自适应”:
- 动态基线生成:基于指标历史 30 天数据(数据不足时启用兜底逻辑),通过时序算法训练出动态上下基线,实时识别超出基线的异常点。例如,某电商平台 API 响应时间基线随促销活动动态调整,精准捕捉突发延迟。
- 多维度聚合分析:支持按实体属性(如主机 IP、服务标签)、时间窗口(1-30 分钟)聚合指标,避免单一维度误判。例如,当某微服务集群中 3 台以上主机 CPU 利用率连续 5 分钟突破动态基线时,才触发告警,减少偶发波动干扰。
- 降噪收敛能力:通过事件 - 告警 - 问题三级处理链路,将相同指标、对象的事件合并为一个告警(如 5 次相同事件降噪为 1 条),再通过时间、空间关联性收敛为问题(如 3 个相关告警收敛为 1 个问题),告警数量最多可压缩 90%,让运维人员聚焦核心故障。
2.2 根因定位技术
告警发生时,快速定位根因是缩短 MTTR(平均修复时间)的关键。Bonree ONE 的根因定位技术融合 AI 算法与拓扑分析,实现 “秒级溯源”:
- 根因拓扑收敛:以调用链数据为核心,构建 “应用 - 页面 - 操作 - 接口 - 数据库” 拓扑图,并关联主机、容器等实体告警。例如,某支付接口报错时,拓扑图自动串联前端页面加载异常、后端服务响应缓慢、数据库慢 SQL 等节点,直观展示异常传播路径。
- AI 根因分析:通过算法自动生成根因初步结论,明确根因对象(如 “主机 1 的 CPU 利用率异常”)、异常类型(如 “资源类”)及影响指标。点击根因对象可跳转详情页,结合调用链、错误日志、慢 SQL 等深度分析数据,提供具体处理建议,减少人工排查成本。
- 问题回放与可视化:通过拓扑快照自动 / 手动播放,动态展示不同时间段异常节点变化,运维人员可直观追踪故障演进过程,复现问题场景,辅助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
2.3 故障预测:时序预测与异常传播分析
传统运维依赖 “事后告警”,而 Bonree ONE 通过时序预测与异常传播分析实现 “事前预警”,将故障扼杀在萌芽状态:
- 时序预测算法:基于历史数据训练预测模型,支持 12 小时至 1 周的指标趋势预测。例如,通过分析某服务器过去 7 天的磁盘空间增长趋势,预测 3 天后将触达容量阈值,提前触发扩容预警。
- 异常传播建模:通过分析历史故障中异常指标的传播路径(如 “服务器 CPU 高→服务响应慢→接口超时”),构建异常传播规则库。当某一节点出现早期异常时,系统自动评估其对上下游组件的影响概率,提前生成 “潜在故障链” 预警,引导运维人员优先处理高风险节点。
- SLO(服务等级目标)监控:支持自定义 SLO 目标与最低目标,实时计算达标率、异常时间及错误预算。例如,某金融系统设定 SLO 目标为 99.9%,当达标率降至 99.5% 时触发 “不健康” 预警,提示运维团队介入优化,避免升级为 “不达标” 故障。
2.4 告警收敛策略
面对 IT 系统中高频次、多维度的告警事件,传统运维模式常因 “告警风暴” 导致关键信息淹没。Bonree ONE 的告警收敛策略通过智能化规则引擎与 AI 算法,实现告警的 “精准分层与压缩”,让运维人员聚焦核心问题:
多层级收敛逻辑,从事件到问题的智能聚合
- 事件降噪:基于指标、对象、检测规则等相同字段,将重复事件自动合并为一条告警。例如,某主机连续触发 5 次 “磁盘空间不足” 事件,系统自动降噪为 1 条告警,避免重复通知干扰。
- 告警收敛:通过时间关联性(如 30 分钟内连续发生)、空间关联性(如同一业务链路上的实体)或实体关系(如主机与容器的从属关系),将多个相关告警聚合为一个问题。例如,“支付服务接口超时”“数据库连接数异常”“服务器 CPU 利用率飙升” 三条告警,可收敛为 “支付链路性能异常” 问题,直观呈现故障影响范围。
自定义收敛策略,适配业务场景
- 灵活规则配置:支持创建多条收敛策略,按更新时间最近的启用策略生效。例如,可针对 “生产环境” 配置严格的时间窗口收敛(如 10 分钟内同类告警自动聚合),对 “测试环境” 配置宽松策略(如仅聚合相同指标告警)。
- AI 根因收敛策略:基于调用链拓扑与异常传播模型,自动识别根因告警并优先收敛。该策略优先级高于普通策略,且不可删除,确保核心故障优先处理。
- 问题描述动态生成:支持基于告警字段(如等级、指标)与实体属性(如主机标签、服务类型)自定义问题描述,例如自动生成 “[生产环境 - 主机 A] CPU 利用率连续超标,影响服务 B 接口响应”,减少人工梳理成本。
收敛效果可视化,量化运维效率
- 整体收敛比:统计事件总数、告警总数、问题总数,计算 “(1 - 问题总数 / 事件总数)×100%”,量化展示降噪效果(如某系统日事件量 10 万条,收敛为 500 个问题,收敛比达 99.5%)。
- 收敛策略评估:按策略类型统计收敛次数、平均收敛时间,帮助运维团队优化策略配置,例如发现 “AI 根因策略” 收敛效率是普通策略的 3 倍,可针对性提升其覆盖场景。
3. 端到端全链路追踪
3.1 OpenTelemetry分布式事务追踪协议支持
onree ONE 平台全面兼容 OpenTelemetry 协议标准,支持通过原生 API 推送符合 OTEL 规范的追踪(Trace)、指标(Metric)和日志(Log)数据,实现全栈可观测数据的统一接入与管理,支持的功能如下:
- 全链路追踪:通过 TraceID 关联分布式系统中的调用链路,还原请求的完整路径。
- 指标监控:采集应用的性能指标(如响应时间、错误率等),并与链路数据关联分析。
- 智能分析:结合 ONE 平台的 SwiftAI 能力,自动检测异常并定位根因。
通过适配 OpenTelemetry(OTel)规范,无缝接入基于 OTel SDK 生成的 Trace 数据,支持 Span 上下文传递与跨语言(Java/Go/Node.js 等)链路聚合。
系统已经内置并启动了 Opentelemetry 指标接入的任务,可以点击复制上报地址,通过JAVA程序接入进行自动化上报,代码如下所示:
-javaagent:/path/to/opentelemetry-javaagent.jar // 请将路径修改为此文件的实际存放地址,必填参数
-Dotel.resource.attributes=service.name=demo-test // 为应用名,建议填写,可选
-Dotel.exporter.otlp.endpoint=http://10.241.20.6:20087/integration/opentelemetry/metric/20fc9e36-839b-4c1c-83e7-92d40a2f15d6 // ONE平台数据集成模块OpenTelemetry接入页面提供的指标上报地址,必填参数
-Dotel.exporter.otlp.protocol=http/protobuf // 上报协议,目前One平台仅支持http,必填参数
效果如下所示:
3.2 服务依赖矩阵可视化
分布式追踪模块将DEM数据与APM数据打通,记录用户端到服务端的链路流转,帮助您更快地了解每个微服务的执行情况,定位发生问题的位置,对于监视、调试和优化分布式软件架构至关重要。通过查看调用链详情,可了解用户体验、日志、指标、拓扑关系、元数据甚至代码级分析等信息。通过查看分析模块,可了解基于环境中每个服务请求触发的服务调用序列(端到端的服务影响依赖关系)
作为APM核心能力,调用链将代码级、拓扑信息与元数据结合,提供完整的全样本全链路调用链追踪,包含详细的调用链访问路径和性能、代码堆栈和SQL 语句等组件访问信息,以及相关的各类请求参数等业务数据指标,为故障定位提供详尽的参考数据。
SmartAgent 自动捕获整个事务的Trace,无需额外配置,自动采集跨越多个设备、操作系统、页面操作和代码方法数据,并且平台提供请求属性采集以丰富数据帮助用户做更多分析。
基于 SmartAgent 采集的元数据(如容器标签、服务端口、调用链关系),自动生成 “服务 - 实例 - 组件” 三级依赖矩阵。例如,K8s 环境中自动识别 Pod 间调用关系,标注 Namespace、Service 等标签。
Bonree ONE 提供了查看该对象的横纵向关系。例如当前节点为服务节点,如果服务所在主机出现CPU利用率很高的情况,可能问题出现在主机层面,而非服务本身,通过查看纵向关系,可以帮助您定位问题。通过查看横向关系,可以知道该服务的繁忙程度,以及其影响依赖的对象
3.3 代码级性能热点定位(火焰图集成)
Bonree ONE 通过持续剖析与智能分析,可以跟踪进程在内核和用户空间中的CPU使用情况,通过采集进程的调用栈信息,识别CPU使用率高的热点函数,帮助深入分析导致性能问题的代码级根源,实现代码级性能优化:
- 火焰图数据基础:依托 SmartAgent 探针采集的进程级性能数据(如 CPU 占用、函数调用栈),生成函数执行频率、耗时分布等信息。
- 智能热点识别:通过 SwiftAI 中台分析调用栈数据,自动识别高频函数、低效代码段(如循环嵌套过深、资源未释放),并以火焰图形式可视化展示。例如,Java 应用中定位到某 Service 层方法耗时占比超 30%,关联 GC 日志判断为对象创建频繁导致
4. 观测洞察系统
4.1 核心链路自编排
现代企业的业务往往由多个微服务、中间件和基础设施组件串联而成,如电商场景中的 “用户浏览→加入购物车→支付→物流通知” 链路,或金融场景中的 “交易请求→风控校验→账户扣款→短信通知” 流程。Bonree ONE 的核心链路自编排能力,支持用户根据业务需求灵活定义核心链路,摆脱 “被动监控所有组件” 的低效模式。
通过平台提供的全局拓扑界面,可以像 “搭积木” 一样自由编排核心链路:
- 节点筛选:基于标签(如 “业务线 = 支付”“环境 = 生产”)或搜索功能,快速定位关键组件(如核心微服务、数据库实例);
- 链路搭建:通过拖拽操作将节点按业务逻辑串联,形成专属的核心链路(例如 “用户端→API 网关→订单服务→库存服务→数据库”);
- 模板保存:将常用链路保存为模板,支持一键复用至相似业务场景,避免重复配置。
系统还支持通过动态规则自动识别核心链路:
- 优先级标记:为高优先级业务(如大促期间的交易链路)添加 “核心链路” 标签,系统自动将其纳入重点观测范围;
- 流量阈值触发:当某条链路的流量或请求成功率达到预设阈值(如流量 > 1000 次 / 秒或成功率 < 95%),自动触发链路编排并推送告警。
- 发现关系:动态发现能力。
编排链路时,系统自动关联该路径上的指标、日志、调用链数据,实现 “一键下钻”:
-
点击指标菜单,可直接查看其 CPU 利用率、内存占用等实时指标;
-
点击日志菜单,自动跳转日志分析界面,定位根因;
-
查看上下游服务的请求耗时分布,快速识别瓶颈节点。
4.2 核心链路可视化观测
在工作台模块中,用户可创建核心链路专属仪表盘,通过多种可视化组件实时监控关键指标:
- 拓扑概览图:以动态图形展示链路节点状态(绿色 = 正常、黄色 = 预警、红色 = 故障),链路线条宽度代表流量大小,颜色深浅反映响应延迟;
- 趋势分析卡片:展示链路整体的响应时间、错误率、吞吐量趋势,支持按分钟 / 小时 / 天维度切换,快速识别周期性波动(如每日峰值时段的性能下降);
- 异常事件时间轴:以时间线形式聚合链路中的告警事件(如服务超时、数据库连接池耗尽),关联事件发生时的指标波动,辅助故障回溯。
当核心链路出现异常时,系统通过多层级预警机制确保问题快速触达相关人员:
- 实时告警:链路中任意节点触发阈值(如响应时间 > 200ms 或错误率 > 1%),拓扑图立即高亮显示异常路径,并通过邮件、短信、平台弹窗等多渠道通知;
- 影响范围分析:自动计算异常对上下游组件的影响,例如 “支付服务故障” 可能导致 “物流通知延迟”,系统生成影响清单,帮助团队优先处理根因;
- 历史对比分析:提供 “当前链路状态” 与 “历史正常时段” 的性能对比(如与上周同期的成功率差异),辅助判断异常是否为偶发或系统性问题。
5. 云原生与智能日志分析
5.1 云原生可观测
Bonree ONE 深度适配云原生架构,提供从基础设施到应用层的全栈可观测能力,确保容器化环境下的性能监控与故障定位效率。平台通过 SmartAgent 探针实现对 Kubernetes、Docker 等云原生平台的无缝支持:
- 容器与集群监控:自动采集 K8s 集群核心对象(如 Node、Pod、Service、PVC)的健康状态指标,包括 CPU 利用率、内存占用、网络流量、容器生命周期事件等。
- 微服务架构观测:适配 Spring Cloud、Istio 等微服务框架,通过调用链追踪(Trace)实现跨服务调用链路的性能分析,自动识别服务依赖关系,生成动态拓扑图。
- 弹性扩缩容感知:实时跟踪容器扩缩容事件,自动关联新实例的性能数据,确保弹性架构下的监控无盲区。
5.2 智能日志分析
Bonree ONE 通过标准化日志采集、智能化分析与关联能力,将非结构化日志转化为可操作的洞察,提升故障排查与业务分析效率。
-
多源日志统一接入,支持采集多种类型日志,包括:
- 应用日志(Java/Go/Python 等业务日志);
- 基础设施日志(Nginx、Apache、K8s 组件日志);
- 系统日志(Linux 内核、容器运行时日志)。
-
日志结构化处理:通过正则表达式、JSON 解析等规则,自动提取日志中的关键字段(如时间戳、日志级别、请求 ID),生成标准化日志数据模型,便于后续检索与分析。
-
交互式检索与可视化:提供 SQL-like 查询语法和可视化搜索,支持按日志级别、关键词、自定义标签(如环境、服务名)过滤日志。
四、技术架构解析
1.采集层:探针自适应调节技术
SmartAgent 探针实现了对 Linux、Windows、Kubernetes 等多平台覆盖,支持物理机、容器、云服务等不同形态资源的性能数据采集。例如在 K8s 环境中,探针以 DaemonSet 模式自动部署至每个节点,实时监控 Pod 生命周期、资源分配及应用性能。SmartAgent 还能够自动识别容器的创建与销毁,当新的 Pod 启动时,它能迅速感知并将其纳入监控范围,收集该 Pod 内应用程序的 CPU 使用率、内存占用量、网络 I/O 等详细数据,为后续的性能分析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通过 whitelist.yml 配置文件动态设置监控规则,意味着用户可以根据自身业务需求,精准筛选出需要重点关注的进程,避免采集过多无关数据,减少系统资源的浪费,同时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效率。例如,在一个包含多个 Go 应用进程的服务器上,运维人员可以通过配置该文件,只对核心业务相关的 Go 进程进行监控,集中精力关注关键业务的运行状况。
根据资源利用率自动调整采集频率,避免高负载场景下的性能损耗。当系统资源(如 CPU、内存)处于高负载状态时,SmartAgent 探针能够智能降低数据采集频率,防止因过度采集导致系统性能进一步恶化。相反,在系统资源较为空闲时,适当提高采集频率,获取更详细的性能数据,以便更及时、准确地发现潜在问题。例如,在电商平台的促销活动期间,服务器负载急剧上升,SmartAgent 自动降低采集频率,确保系统能够优先处理业务请求;而在活动结束后,负载降低,探针则恢复到较高的采集频率,全面监控系统状态。
2.计算层:自研数据处理引擎
智能告警模块基于实时数据流,动态计算指标基线与偏离度,秒级触发异常检测。该模块持续接收来自采集层的实时性能指标数据,通过内置的算法模型,实时计算出各项指标的正常基线范围。当某个指标值超出预设的动态阈值范围时,系统能够在秒级时间内触发告警,及时通知运维人员潜在的性能问题。例如,对于服务器的 CPU 使用率指标,智能告警模块会根据历史数据和当前业务负载情况,动态调整正常基线范围。一旦 CPU 使用率在短时间内急剧上升并超过动态阈值,系统立即发出告警,帮助运维人员快速定位和解决问题,避免系统故障的发生。
数据探索模块支持 SQL-like 离线查询,对历史日志、指标进行聚合分析。用户可以使用类似 SQL 的语法,对存储在平台中的大量历史日志和指标数据进行复杂的查询和聚合操作。比如按照业务标签(如不同的产品线、地域等)对错误率进行分组统计,了解不同业务场景下的错误发生情况,从而为优化业务流程和系统性能提供数据支持。通过这种离线批量计算的方式,能够深入挖掘历史数据中的潜在价值,发现长期趋势和隐藏问题。
通过自研 SwiftAI 中台嵌入机器学习算法,支持数据的统一分析,例如基于 LSTM 模型预测服务器负载趋势。SwiftAI 中台集成了多种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这些算法能够对实时采集的流数据和历史存储的批数据进行统一分析。以基于 LSTM模型预测服务器负载趋势为例,SwiftAI 中台会收集服务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 CPU 使用率、内存占用率、网络流量等多项性能指标数据作为训练数据,训练 LSTM 模型。训练完成后,该模型能够根据实时采集的最新性能指标数据,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服务器的负载变化趋势。运维人员可以根据这些预测结果,提前做好资源调配和系统优化工作,避免因服务器负载过高导致的性能下降和服务中断。
3.存储层:多模数据库混合架构
指标数据(Metric)存储于时序数据库,支持纳秒级时间戳精度与高并发写入,满足高频查询需求。
- 时序数据库专门针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优化设计,能够高效存储和管理大量的指标数据。
- 支持纳秒级的时间戳精度,能够精确记录每个指标数据的采集时间。在高并发写入场景下,如大量服务器的性能指标数据同时上报,时序数据库能够快速处理这些写入请求,确保数据的及时存储。
- 对于实时监控指标趋势这类高频查询需求,时序数据库能够快速响应,根据时间范围准确查询出相应的指标数据,并以高效的方式呈现给用户,帮助用户实时掌握系统性能的动态变化。
历史数据迁移至低成本存储,支持长期回溯与合规审计。
4.应用层:微服务化控制平面
观测洞察服务采集的指标数据通过 API 传递至智能告警服务,触发阈值告警。
观测洞察服务负责收集和分析系统的各种性能指标、拓扑结构、调用链等数据,对系统的整体运行状况进行全面洞察。当它采集到的某些指标数据超出了智能告警服务预先设定的阈值范围时,观测洞察服务会通过 API 将这些异常指标数据发送给智能告警服务。智能告警服务接收到数据后,立即触发相应的告警机制,通过短信、邮件、站内消息等多种方式通知运维人员,以便及时处理潜在的系统问题
工作台支持拖拽式仪表盘搭建,通过简单的拖拽操作,用户可以快速添加各种可视化组件(如柱状图、折线图、表格等),并将其与相应的数据源(如指标数据、日志数据等)进行绑定,从而轻松创建出个性化的监控仪表盘。例如,运维人员可以根据自己关注的重点指标,在工作台中拖拽一个折线图组件,然后选择与之相关的服务器 CPU 使用率指标数据源,即可实时查看 CPU 使用率的变化趋势。
五、典型应用场景
1. 云原生环境监控
- 通过 DaemonSet 模式部署 SmartAgent 探针,实时采集 Node 节点 CPU / 内存 / 磁盘指标、Pod 生命周期事件(创建 / 销毁 / 重启)及容器运行时状态(如 OOM 事件)。平台自动生成集群拓扑图,标注节点角色(Master/Worker)、Pod 分布及服务暴露端口,支持按 Namespace/Label 过滤,快速定位异常节点或 Pod。
- 无缝对接 K8s 服务发现机制,自动识别 Service 与 Pod 的映射关系,监控服务间调用链的响应时间、错误率及流量分布。例如当电商平台的 “商品服务” 与 “库存服务” 调用延迟升高时,平台可下钻至具体 Pod 的日志与指标,关联网络层的 TCP 连接耗时,定位是否因服务网格(如 Istio)配置异常或容器资源竞争导致。
- 分析扩缩容前后的性能波动,例如当 Pod 副本数从 3 扩至 6 时,平台自动对比扩容前后的请求吞吐量与平均响应时间,验证弹性策略的有效性,避免因扩容滞后引发业务峰值拥堵。
2. 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
混合云环境统一监控
-
异构资源统一纳管:通过 SmartAgent 探针覆盖物理机、虚拟机(VMware/KVM)及公有云资源(AWS EC2/Azure VM),统一采集指标、日志与调用链数据。平台自动识别资源所属云厂商与数据中心,生成混合云拓扑图,标注跨云流量路径。
-
数据同步与灾备监控:监控混合云之间的数据同步任务(如数据库主从复制、文件传输),采集延迟、吞吐量等指标,当同步中断时自动触发告警并关联网络连通性数据。例如,某企业混合云数据库同步延迟超过 10 分钟时,平台快速定位至 VPN 链路的带宽瓶颈。
遗留系统改造可观测性增强
- 无侵入式探针部署:对于不支持容器化的遗留系统,通过 Agent 方式部署轻量级探针,支持 Java/.NET/C++ 等老技术栈的性能数据采集,无需修改应用代码。
- 日志结构化改造:通过正则表达式解析传统系统的非结构化日志(如 COBOL 批处理日志),提取关键业务字段(如交易号、账户信息),生成可检索的结构化数据。结合业务流程建模,将日志事件与业务交易关联,实现 “交易失败→日志异常→代码行” 的全链路追溯。
3. 金融级业务保障
交易链路SLA全生命周期管理
- SLA 定义与监控:根据业务需求自定义 SLA 指标(如支付交易成功率≥99.99%、单笔交易响应时间≤200ms),实时监控核心链路(如 “用户登录→交易下单→支付网关→账务处理”)的 SLA 达标率。当某环节连续 3 次违反 SLA 时,自动触发应急响应流程,如切换至备用链路或扩容资源。
- 业务影响分析(BIA):结合交易金额、用户量等业务维度数据,评估故障对营收的实时影响。当某证券交易系统的 “报盘服务” 中断时,平台自动计算中断期间的订单损失量与潜在合规风险,为决策层提供止损依据。
监管合规审计支持
- 支持对日志、调用链数据进行加密存储,满足《个人信息保护法》(PIPEDA)与《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要求。
- 敏感字段(如用户卡号、身份证号)自动脱敏处理,同时保留审计所需的完整上下文。
- 根据央行、证监会等监管机构的要求,自动生成《交易链路可用性报告》《异常事件溯源报告》等合规文档,支持按季度、年度导出。
六、竞争优势分析
1. 与传统监控方案对比
数据割裂 vs 全栈关联
传统监控方案往往存在数据孤岛问题,指标、日志、调用链等数据分散在不同系统,运维人员需在多个工具间切换,难以快速建立数据关联。例如,服务器 CPU 使用率异常时,需分别查看监控工具、日志系统和应用性能管理平台,耗时耗力且容易遗漏关键线索。
Bonree ONE 通过统一数据底座,实现 Metric、Log、Trace、Event 等多源数据的标准化采集与融合分析。平台自动构建 “业务 - 应用 - 组件 - 基础设施” 的全栈关联图谱,当某微服务出现响应超时,系统可瞬间关联上下游服务调用链、对应节点的日志记录以及服务器资源指标,快速定位到数据库慢查询或代码逻辑错误等根源问题,将故障排查效率提升 5 倍以上。
被动响应 vs 主动预测
传统监控多依赖静态阈值告警,仅能在故障发生后触发通知,属于被动式运维。例如,设置服务器 CPU 使用率超过 80% 触发告警,但此时业务可能已受到影响,无法提前规避风险。
Bonree ONE 搭载 SwiftAI 中台,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实现主动预测能力。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平台可预测未来 72 小时的资源使用趋势(如数据库表空间增长、服务请求量波动),提前发出容量预警。同时,利用异常传播模型,当检测到局部异常(如单个容器内存使用率上升),系统可预判其引发级联故障的概率,并自动推荐弹性扩容、服务降级等应对策略,将故障平均修复时间(MTTR)缩短 70%,从 “救火式” 运维转向 “预防式” 运维。
2. 与同类产品差异化
内置AI模型可解释性
美国某同类友商虽然能利用 AI 快速检测异常,但根因分析结果常以概率值呈现,缺乏具体推理过程。例如在处理微服务响应延迟问题时,仅提示 “数据库存在异常概率 85%”,却不展示与指标、日志的关联证据,运维人员需二次排查才能确认。
而 Bonree ONE 采用可解释 AI 架构,在根因分析中以可视化因果链条呈现结论。如定位某电商支付服务响应慢问题时,系统不仅判定 “数据库连接池耗尽” 为根因,还串联展示:
-
数据库连接数指标在过去 30 分钟内从 50 飙升至 200(超阈值 150);
-
对应时间点日志中出现 200 + 条 “获取连接超时” 记录;
-
调用链显示因等待连接导致下游服务请求排队堆积。
通过完整证据链,将 AI 决策透明化,使运维人员能快速验证并执行修复。
无侵入式探针技术
探针大部分需在应用代码中添加特定 SDK(如 Java 应用需引入依赖包并配置注解),不仅增加开发部署复杂度,且可能因版本兼容问题引发系统不稳定。曾有用户反馈,在生产环境部署探针后,因与 Spring Cloud 框架冲突导致服务频繁重启。
Bonree ONE 的 SmartAgent 采用字节码动态增强技术,无需修改代码即可实现深度监控。以某银行核心交易系统改造为例,在不侵入原有 COBOL 代码的前提下,探针自动采集事务处理耗时、资源锁竞争等数据,且对系统性能影响仅 0.8%,相比竞品平均 3% 的性能损耗大幅降低,真正实现 “无感部署”。
国产化软硬件适配认证
在信创领域,部分国际厂商虽功能强大,但尚未完成国产化适配,难以满足政府、金融等行业合规要求。某省级政务云平台在国产化改造时,因无法兼容麒麟操作系统,最终被迫放弃使用。
Bonree ONE 已构建全栈国产化生态,不仅完成与麒麟、统信操作系统,达梦、人大金仓数据库,以及华为鲲鹏、飞腾芯片的适配认证,还针对国产环境进行性能优化。在某国有银行试点项目中,相比同类未适配产品,Bonree ONE 在鲲鹏服务器上的日志处理效率提升 40%,同时通过等保三级认证,成为金融行业信创改造的首选方案。
七、Bonree ONE春季版发布:智能可观测能力再突破,开启数字化运维新时代
Bonree ONE 的成长之路
在数字化发展大势下,企业对 IT 系统稳定性要求与日俱增。Bonree ONE 自 2021 年进入可观测性领域,从 beta 版到 2025 春季版不断迭代。博睿数据总裁孟曦东表示,这期间产品成熟的同时,也见证了国内可观测性赛道的成长。此前博睿数据聚焦单点工具,进入可观测性领域后,面临数据流融合治理等挑战,但其始终坚持打磨产品,以让客户受益。
2025 春季版:四大革新拓展能力边界
国际化拓展
推出支持中英文切换的国际化版本,适配 SaaS 订阅模式,制定符合国际习惯的定价体系。通过与国际竞品功能对比,展现多语言支持等优势,发布英文版官网并完成大量手册英文翻译,助力全球布局。
云原生可观测升级
增强云原生观测能力,深度兼容 K8s 环境,引入动态发现能力,可自动感知容器服务变更。统一查询语言与仪表盘管理,与主流系统兼容,提升企业云原生架构的数据能力。
数据模型价值深化
新增自动标签能力,无需人工操作即可关联业务语义与观测信号。动态生成多维观测视图,以链路图形式展示数据关联,构建完整运维观测体系。
用户体验优化
推出全新用户体验体系,重构导航和工作台,集中展示关键信息,支持功能收藏置顶。优化多视角观测数据呈现,提升运维响应和决策效率。
行业应用:金融运维新支点
金融行业对业务连续性要求极高,系统故障损失巨大。其 IT 运维面临数据分散和缺乏业务全局监控的风险,“1-5-10” 故障处理标准凸显高效运维需求。博睿数据提出核心链路监控思路,分调研、数据建模、验证三阶段实施。某券商搭建可观测平台,监控 35 条核心链路,运维作战室实时监控,结合应急联动机制保障业务连续性。
智能化未来:大模型 + 可观测,三步走战略
博睿数据计划分三步将大模型引入 Bonree ONE:第一阶段实现架构灵活,支持切换不同大模型;第二阶段结合 RAG 技术,赋能实时智能问答;第三阶段通过大模型 + 工作流编排,实现根因定位智能化。“小睿助理” 已上线,具备多种功能。未来还将探索自然语言交互,预计年底或明年初在可观测领域应用。
八、展望与总结
Bonree ONE 凭借自身优势,已成为众多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可观测性建设的得力助手。在未来,随着技术趋势的持续演进,Bonree ONE 有望进一步深化云原生可观测能力,与大模型技术深度融合,为企业提供更智能、高效、安全的运维解决方案。它不仅将助力企业提升 IT 系统稳定性与业务连续性,更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企业提供数据驱动的决策依据,挖掘业务潜在价值,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迈向新高度。
技术趋势
在当下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IT 系统的复杂度与日俱增,可观测性技术正迈向全新的发展阶段。云原生技术的普及,如 Kubernetes、Service Mesh 的广泛应用,促使企业对云环境下的全栈可观测性需求呈爆发式增长。未来,云原生可观测将朝着更精细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实时洞察容器编排系统的动态变化,自动应对复杂场景下的故障与性能问题。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大语言模型的突飞猛进,智能运维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异常检测与告警,而是深入到智能决策与自动化修复。大模型将融合海量运维数据,实现自然语言交互的智能问答、精准故障预测与根因定位,甚至能自动生成修复方案并执行,极大提升运维效率与智能化水平。
Bonree ONE 优点
Bonree ONE 在这一技术演进趋势中,展现出诸多契合时代需求的显著优点。它打破传统监控方案的数据壁垒,以一体化架构实现从用户体验、应用性能到基础设施的全栈数据关联,让运维人员在面对故障时,能够快速建立多源数据间的联系,精准定位问题根源,彻底改变了以往数据割裂导致的故障排查难题。
与同类产品相比,Bonree ONE 在 AI 模型可解释性上独树一帜,其根因分析不仅给出结果,更提供完整推理路径与证据链条,增强用户对 AI 决策的信任,便于运维人员理解并执行修复措施。无侵入式探针技术更是一大亮点,在不修改应用代码的前提下,实现深度性能数据采集,降低实施风险与成本,对生产环境影响微乎其微。并且,Bonree ONE 积极响应国产化需求,完成与众多国产软硬件的适配认证,构建起自主可控的全栈国产化生态,为关键行业数字化转型筑牢安全根基。
从产品迭代历程看,Bonree ONE 自 2022 年诞生起,便不断自我革新。从工具整合实现端到端打通,到引入 AI 算法、构建全域数据模型,再到 2025 春季版在云原生观测、数据模型应用、用户体验等多方面的重大升级,始终紧跟技术趋势,满足客户日益复杂的业务需求。
附录
-
Bonree ONE 官网:https://www.bonree.com/s/one 可获取产品最新资讯、功能介绍及案例展示。
-
Bonree ONE 官方文档:https://one.bonree.com/open/document/24
-
英文版官网:http://en.bonree.com 方便海外用户了解公司信息、产品功能、定价策略及操作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