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设计模式之单例模式、模板模式、状态模式、原型模式、CRTP 模式、组件模式、观察者模式、发布-订阅模式、访问者模式

一、单例模式

1.饿汉模式

全局管理类,保证整个程序(进程)中只有一个实例对象存在。有很多种常见的写法:

Game game;

2.懒汉模式

作为函数内部的 static 变量(懒汗模式)

Game &getGame() {
   
   
    static Game game;
    return game;
}

getGame().updatePlayers();

效果:第一次调用 getGame() 时会初始化,之后的调用会直接返回上次创建的实例。

根据你的需要,如果你需要在程序一启动时 game 对象就可用,就用饿汗模式。

如果 game 的初始化需要某些条件,例如创建 Game 类前需要 OpenGL 初始化,那么可用懒汗模式:

int main() {
   
   
    glfwInit();                 // 初始化 OpenGL
    getGame().initialize();     // 第一次调用 getGame 会初始化 game 单例
    getGame().updatePlayers();  // 之后的调用总是返回对同一个 game 单例的引用
}

提示:如果要把单例对象的定义放在头文件中,务必添加 inline 修饰符,而不是 static,否则会导致多个 cpp 文件各自有一个 Game 对象。

// Game.hpp

inline Game game;

inline Game &getGame() {
   
   
    static Game game;
    return game;
}

3.封装在类内部

由于所有单例全部暴露在全局名字空间,容易产生混乱。 一般会把单例对象或函数封装在类内部,并且把 Game 的构造函数设为 private,避免用户不慎直接创建出本应只有单个实例的 Game 类。

(1)作为全局变量(饿汗模式)

struct Game {
   
   
    ...

    Game(Game &&) = delete;

private:
    Game() {
   
    ... }

public:
    inline static Game instance;  // 如果定义在头文件中,需要 inline!
};

Game::instance.updatePlayers();

(2)作为函数内部的 static 变量(懒汗模式)

struct Game {
   
   
    ...

    Game(Game &&) = delete;

private:
    Game() {
   
    ... }

public:
    inline static Game &instance() {
   
     // 这里的 inline 可以省略,因为类体内就地实现的函数自带 inline 效果
        static Game game;
        return game;
    }
};

Game::instance().updatePlayers();

4.通用的单例模式模板

template <class T>
inline T &singleton() {
   
     // 这里的 inline 可以省略,因为就地实现的模板函数自带 inline 效果
    // 只有第一次进入时会构造一遍 T,之后不会再构造
    // 不同的 T 会实例化出不同的 singleton 实例,各自体内的 static 变量独立计算,互不干扰
    static T inst;
    return inst;
}

singleton<Game>().updatePlayers();
singleton<Other>().someMethod();

任何类型 T,只要以 singleton<T>() 形式获取,都能保证每个 T 都只有一份对象。

二、模板模式

1.模板模式

注意:模板模式和 C++ 的模板并没有必然关系!模板模式只是一种思想,可以用模板实现,也可以用虚函数实现(大多反而是用虚函数实现的)

模板模式用于封装游戏中一些相似的处理逻辑,把共同的部分集中到一个基类,把不同的细节部分留给子类实现。

和策略模式很像,只不过这里接收策略的直接就是基类自己。

例如,一个角色固定每一帧需要移动 3 次,然后绘制 1 次。显然需要把“移动”和“绘制”作为两个虚函数接口,让子类来实现。

struct Character {
   
   
    virtual void draw() = 0;
    virtual void move() = 0;
};

struct Player : Character {
   
   
    void draw() override {
   
   
        drawPlayer();
    }

    void move() override {
   
   
        movePlayer();
    }
};

struct Enemy : Character {
   
   
    void draw() override {
   
   
        drawEnemy();
    }

    void move() override {
   
   
        moveEnemy();
    }
};

如果让负责调用 Character 的人来实现每一帧需要移动 3 次 + 绘制 1 次的话,就破坏了开闭原则。

struct Game {
   
   
    vector<Character *> chars;

    void update() {
   
   
        for (auto &&c: chars) {
   
   
            c->move();
            c->move();
            c->move();
            c->draw();
        }
    }
}

改为把移动 3 次 + 绘制 1 次封装为一个 Character 的普通函数 update。

struct Character {
   
   
protected:
    virtual void draw() = 0;
    virtual void move() = 0;

public:
    void update() {
   
   
        move();
        move();
        move();
        draw();
    }
};

struct Game {
   
   
    vector<Character *> chars;

    void update() {
   
   
        for (auto &&c: chars) {
   
   
            c->update();
        }
    }
}

这样调用者就很轻松了,不必关心底层细节,而 update 也只通过接口和子类通信,满足开闭原则和依赖倒置原则。

2.模板模式还是策略模式:如何选择?

当一个对象涉及很多策略时,用策略模式;当只需要一个策略,且需要用到基类的成员时,用模板模式。

例如,一个角色的策略有移动策略和攻击策略,移动方式有“走路”、“跑步”两种,攻击策略又有“平A”、“暴击”两种。

那么就用策略模式,让角色分别指向移动策略和攻击策略的指针。

struct Character {
   
   
    MoveStrategy *moveStrategy;
    AttackStrategy *attackStrategy;

    void update() {
   
   
        if (isKeyPressed(GLFW_KEY_S) {
   
   
            moveStrategy->move();
        } else if (isKeyPressed(GLFW_KEY_W)) {
   
   
            moveStrategy->run();
        }
        while (auto enemy = Game::instance().findEnemy(range)) {
   
   
            attackStrategy->attack(enemy);
        }
    }
};

而如果只有一个策略,比如武器类,只需要攻击策略,并且攻击策略需要知道武器的伤害值、射程、附魔属性等信息,那就适合模板模式。

struct Weapon {
   
   
protected:
    double damage;
    double charge;
    MagicFlag magicFlags;
    double range;

    virtual void attack(Enemy *enemy);

public:
    void update() {
   
   
        while (auto enemy = Game::instance().findEnemy(range)) {
   
   
            attack(enemy);
        }
    }
};

3.最常见的是 do_xxx 封装

例如,一个处理字符串的虚接口类:

struct Converter {
   
   
    virtual void process(const char *s, size_t len) = 0;
};

这个接口是考虑 实现 Converter 子类的方便,对于 调用 Converter 的用户 使用起来可能并不方便。

这时候就可以运用模板模式,把原来的虚函数接口改为 protected 的函数,且名字改为 do_process。

struct Converter {
   
   
protected:
    virtual void do_process(const char *s, size_t len) = 0;

public:
    void process(string_view str) {
   
   
        return do_process(str.data(), str.size());
    }

    void process(string str) {
   
   
        return do_process(str.data(), str.size());
    }

    void process(const char *cstr) {
   
   
        return do_process(cstr, strlen(cstr));
    }
};

实现 Converter 的子类时,重写他的 do_process 函数,这些函数是 protected 的,只能被继承了 Converter 的子类访问和重写。

外层用户只能通过 Converter 基类封装好的 process 函数,避免外层用户直接干涉底层细节。

标准库中的 std::pmr::memory_resource、std::codecvt 等都运用了 do_xxx 式的模板模式封装。

三、状态模式

游戏中的角色通常有多种状态,例如,一个怪物可能有“待机”、“巡逻”、“追击”、“攻击”等多种状态,而每种状态下的行为都不一样。

如果用一个枚举变量来表示当前状态,那每次就都需要用 switch 来处理不同的状态。

enum MonsterState {
   
   
    Idle,
    Chase,
    Attack,
};

struct Monster {
   
   
    MonsterState state = Idle;

    void update() {
   
   
        switch (state) {
   
   
            case Idle:
                if (seesPlayer())
                    state = Chase;
                break;
            case Chase:
                if (canAttack())
                    state = Attack;
                else if (!seesPlayer())
                    state = Idle;
                break;
            case Attack:
                if (!seesPlayer())
                    state = Idle;
                break;
        }
    }
};

这或许性能上有一定优势,缺点是,所有不同状态的处理逻辑堆积在同一个函数中,如果有多个函数(不只是 update),那么每添加一个新状态就需要修改所有函数,不符合开闭原则。

而且如果不同的状态含有不同的额外数值需要存储,比如 Chase 状态需要存储当前速度,那就需要在 Monster 类中添加 speed 成员,而 state 不为 Chase 时又用不到这个成员,非常容易扰乱思维。

状态不是枚举,而是类

为此,提出了状态模式,将不同状态的处理逻辑分离到不同的类中。他把每种状态抽象为一个类,状态是一个对象,让角色持有表示当前状态的对象,用状态对象的虚函数来表示处理逻辑,而不必每次都通过 if 判断来执行不同的行为。

struct Monster;

struct State {
   
   
    virtual void update(Monster *monster) = 0;
};

struct Idle : State {
   
   
    void update(Monster *monster) override {
   
   
        if (monster->seesPlayer()) {
   
   
            monster->setState(new Chase());
        }
    }
};

struct Chase : State {
   
   
    void update(Monster *monster) override {
   
   
        if (monster->canAttack()) {
   
   
            monster->setState(new Attack());
        } else if (!monster->seesPlayer()) {
   
   
            monster->setState(new Idle());
        }
    }
};

struct Attack : State {
   
   
    void update(Monster *monster) override {
   
   
        if (!monster->seesPlayer()) {
   
   
            monster->setState(new Idle());
        }
    }
};

struct Monster {
   
   
    State *state = new Idle();

    void update() {
   
   
        state->update(this);
    }

    void setState(State *newState) {
   
   
        delete state;
        state = newState;
    }
};

四、原型模式

1.将拷贝构造函数封装为虚函数clone(深拷贝)

原型模式用于复制现有的对象,且新对象的属性和类型与原来相同。

如何实现?

1.为什么拷贝构造函数不行?
拷贝构造函数只能用于类型确定的情况,对于具有虚函数,可能具有额外成员的多态类型,会发生 object-slicing,导致拷贝出来的类型只是基类的部分,而不是完整的子类对象。

RedBall ball;
Ball newball = ball;  // 错误:发生了 object-slicing!现在 newball 的类型只是 Ball 了,丢失了 RedBall 的信息

2.为什么拷贝指针不行?

指针的拷贝是浅拷贝,而我们需要的是深拷贝。

Ball *ball = new RedBall();
Ball *newball = ball;  // 错误:指针的拷贝是浅拷贝!newball 和 ball 指向的仍然是同一对象

3.需要调用到真正的构造函数,同时又基于指针

Ball *ball = new RedBall();
Ball *newball = new RedBall(*dynamic_cast<RedBall *>(ball));  // 可以,但是这里显式写出了 ball 内部的真正类型,违背了开闭原则

4.将拷贝构造函数封装为虚函数

原型模式将对象的拷贝方法作为虚函数,返回一个虚接口的指针,避免了直接拷贝类型。但虚函数内部会调用子类真正的构造函数,实现深拷贝。

struct Ball {
   
   
    virtual Ball *clone() = 0;
};

struct RedBall : Ball {
   
   
    Ball *clone() override {
   
   
        return new RedBall(*this);  // 调用 RedBall 的拷贝构造函数
    }
};

struct BlueBall : Ball {
   
   
    Ball *clone() override {
   
   
        return new BlueBall(*this);  // 调用 BlueBall 的拷贝构造函数
    }

    int someData;  // 如果有成员变量,也会一并被拷贝到
};

好处是,调用者无需知道具体类型,只需要他是 Ball 的子类,就可以克隆出一份完全一样的子类对象来,且返回的也是指针,不会发生 object-slicing。

Ball *ball = new RedBall();
...
Ball *newball = ball->clone();  // newball 的类型仍然是 RedBall

clone 返回为智能指针

struct Ball {
   
   
    virtual unique_ptr<Ball> clone() = 0;
};

struct RedBall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喜欢打篮球的普通人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