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MP算法
KMP算法是一种字符串匹配算法,用于匹配模式串P在文本串S中出现的所有位置。
例如S=“ababac,P=“aba”,那么出现的所有位置是13。
在初学KMP时,我们只需要记住和学会使用模板即可,对其原理只需简单理解,不要过度深究,避免把自己绕进去,可以课后自己慢慢去画图理解。
KMP算法将原本O(n2)的字符串匹配算法优化到了O(n).其精髓在于next数组,next数组表示此时模式串下标失配时应该移动到的位置,也表示最长的相同真前后缀的长度。
例如P=“ababac”,S=“abababac”。
当匹配到i=6,j=5,P[i+1]!=S[i]时,j不会移动到1重新开始匹配,而是移动到nex[j]=3继续匹配,
则接下来i=6,j=3,有P[j+1]=S[i],成功匹配,则i,j继续后移,直到i=8.j=6完成一次匹配,则P在S中第一次出现的位置为j-i+1=3。
计算next数组(next数组仅与模式串P有关)的方式就是用P自己去匹配自己,大家只需要掌握模板即可,暂时不要深究其原理。
char s[N],p[N];
int nex[M];
int n = strlen(s+1),m=strlen(p+1);//字符串下标从 1 开始
nex[0]=nex[1]=0;
for(int i=2,j=0;i<=m;++i){
while(j&&p[i]!=p[j+1])j=nex[j];
if(p[i]==p[j+1])j++;//从 while 出来后要么 j=0,要么 p[i]==p[j+1],如果匹配成果,则 j 后移
nex[i]=j;//如果匹配失败就回到 j,因为此时 p[1~j]=p[i-j+1~j]或 j=0(回到最初的地方开始匹配)
}
通过 next 数组匹配
for(int i=1,j=0;i<=n;i++)
{
while(j&&s[i]!=p[j+1])j=nex[j];
if(s[i]==p[j+1])j++;
if(j==m)//成功匹配一次
}
斤斤计较的小Z
思路:KMP 算法模板,不知道为啥结果不对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