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据识别
网络运营者应识别
数据处理中涉及的数据,包括个人信息
、重要数据
和其他数据
,形成数据保护目录
,并及时更新
。
2、分类分级
网络运营者应按照相关国家标准
,根据合同规定
和业务运营
需要,对所识别的数据
进行分类分级
管理。
3、风险防控
网络运营者
开展数据处理时,应按照合同
约定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
,开展数据处理活动应加强风险监测,发现数据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时,应采取加密、脱敏、备份、访问控制、审计等技术或者其他必要措施,加强数据安全防护,保护数据免受泄露、窃取、篡改、损毁、不正当使用等;- 对
重要数据
和敏感个 人信息
进行重点
保护,应按照规定对其数据处理活动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并向有关主管部门
报送风险评估报告
。 风险评估报告
应包括处理的重要数据的种类、数量,开展数据处理活动的情况,面临的数据安全风险及其应对措施等。- 应建立
数据安全管理责任
和评价考核制度
,制定数据安全保护计划
,开展安全风险评估
,及时处置安全事件
,组织开展教育培训
。
4、审计追溯
网络运营者
应对数据处理
的全生存周期
进行记录
,确保数据处理可审计
、可追溯
。
《GB/T 41479—2022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数据处理安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