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系统九大构成
碳排放权交易系统的核心要素包括覆盖范围、配额总量、配额分配、排放监测、报送与核查,履约考核、抵消机制、交易机制、市场监管及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
图源《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从原理到实践》
1、覆盖范围
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覆盖范围包括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纳入行业、纳入气体、纳入标准等。通常,覆盖的参与主体和排放源越多,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减排潜力越大,减排成本的差异性越明显,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整体减排成本也就越低。
2、配额总量
配额总量的多寡决定了配额的稀缺性,进而直接影响碳市场的配额价格。配额总量的设置一方面应确保地区减排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应低于没有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下的照常排放,配额总量与照常排放的差值代表了控排企业需要做出的减排努力。
3、配额分配
碳排放配额分配是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设计中与企业关系最密切的环节。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立以后,由于配额的稀缺性,将形成市场价格因此配额分配实质上是财产权利的分配,配额分配方式决定了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成本。
图源《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从原理到实践》
4、碳排放监测、报送与核查
高质量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是碳排放权交易体系顺利运行的基础。为确保报告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以及同一水平下的数据可比性,应制定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标准。
5、履约考核
履约考核是每个碳排放权交易履约周期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履约考核是确保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对排放企业具有约束力的基础,基本原理是将企业在履约周期末所上缴的履约工具数量与其在该履约周期内经核查的排放量进行核对。
6、抵消机制
碳减排量认证是向实施经批准的减排或碳清除活动的行为者发放可交易的减排量的过程。碳市场允许这些碳减排量被用作“抵消”,并用于履约,以代替管控对象的配额去抵消其排放。目前,抵消机制被大多数碳市场接受。
7、交易机制
碳排放权交易根据交易品种和交易/结算场所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按交易品种不同,可以把碳排放权交易分为配额交易和减排信用交易,以及现货交易和衍生品交易。
8、市场监管
对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监管可以分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监管和市场监管两个方面,不同的方面通常由不同的监管机构负责。市场监管的目的是维护碳市场的正常秩序,避免欺诈、操纵、内幕交易等非法行为的出现。
9、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
正常秩序,避免欺诈、操纵、内幕交易等非法行为的出现。
9、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
碳市场是依赖政策的市场,法律在碳市场的所有阶段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明确定义和可执行的规则对碳市场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可以分为以下3个层级:第一个层级是气候变化立法;第二个层级是碳排放权交易的整体立法;第三个层级是关于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具体环节的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