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模式结构图
意图:定义一系列的算法,把它们一个个封装起来, 并且使它们可相互替换。
主要解决:在有多种算法相似的情况下,使用 if...else 所带来的复杂和难以维护。
其中:
- Strategy(策略) 定义所有支持的算法的公共接口。Context使用这个接口来调用某ConcreteStrategy定义的算法。
- ConcreteStrategy(具体策略)以Strategy接口实现某具体算法。
- Context(上下文)用一个ConcreteStrategy对象来配置;维护一个对Strategy对象的引用;可定义一个接口来让Strategy访问它的数据。
应用举例
春节回家使用的交通工具。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include <vector>
#include <list>
using namespace std;
//策略抽象类
class Strategy
{
public:
virtual void useTraffic() = 0;
};
//坐飞机
class StrategyByPlane : public Strategy
{
public:
virtual void useTraffic()
{
cout << "by Plane" << endl;
}
};
//坐火车
class StrategyByTrain : public Strategy
{
public:
virtual void useTraffic()
{
cout << "by train" << endl;
}
};
//上下文类
class Context
{
public:
Context(Strategy *s) : m_s(s) {}
void useTraffic()
{
m_s->useTraffic();
}
private:
Strategy *m_s;
};
int main()
{
Strategy *s1 = new StrategyByPlane;
Context *c = new Context(s1);
c->useTraffic();
getchar();
return 0;
}
适用性
- 许多相关的类仅仅是行为有异。“策略”提供了一种用多个行为中的一个行为来配置一个类的方法。
- 需要使用一个算法的不同变体。例如,定义一些反映不同空间的空间/时间权衡的算法。当这些变体实现为一个算法的类层次时,可以使用策略模式。
- 算法使用客户不应该知道的数据。可使用策略模式以避免暴露复杂的、与算法相关的数据结构。
- 一个类定义了多种行为,并且这些行为在这个类的操作中以多个条件语句的形式出现,将相关的条件分支移入它们各自的Strategy类中,以替代这些条件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