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常状态
考虑这个问题,假定仅仅考虑轴和轴上的齿轮。在正常工作时,频域的特征是怎样的?应该只有两个频点,对吧?轴频,然后是类似月球轨迹的啮合轨迹,如果轴振动本身因为力矩变化引发幅度抖动和频率抖动,这个抖动会被放大,齿轮啮合频点处会产生更模糊的频谱边频。这种现象通过时频分析能看到,高频的谐波总会越来越模糊。
2.缺陷
然后,考虑缺陷。
缺陷一般有突变和渐变。一般说来,突变在时间轴更靠前,突变被逐渐磨损后,就会变成一种渐变。一开始就是渐变的缺陷也有,比如,轴不对中,不平衡。它的作用在转动频率的1X, 2X谱线处。然后对于用皮带传动的情形,因为力矩在转频一周内的变化,会形成分数频率。
2.1 边频带
然后,什么是边频带?
考虑齿轮啮合频点处,已经形成了某种故障,假定这个频点是齿轮的某种偏心造成的,所以这个故障频点应该是条唯一的啮合频率谱线,对吧?假定,这个时候轴也有某种单转频振动,最终的啮合频率处的振动的表达式,到底是两种简谐振动的相加?还是相乘?
考虑两种振动的影响,它始终是一种矢量和。频谱理论上,只是这些分离的频点本身,但是矢量和的时域和频域表现,会 引起一些出人意料的现象:
2.2 故障时域谱和频谱的异常现象
- 拍频 - 时域调幅现象
- 注意,拍频发生在时域,然后频域的谱线对应两条比较靠近的谱线。
- 这就是所谓的调幅波,此时频域的频谱仍然是干净的。
- 边频带 - 频域的调制
- 一般认为,频域的边频带出现,源自传动系统中出现了某种非线性。是这种非线性叠加,导致了频域的混频出现,也就是能量被分散到了一些不同的频点。
- 我很怀疑——边频带是一种机电反馈造成的。振动会引发力矩波动,力矩波动引发电机力矩波动。然后就造成了涟漪。他会是时域,频谱中,特定谱线的幅度起伏。但是我们在进行FFT分析时,假定这是一个时不变系统,各种频率成分是稳定的。如果这样,那种单频点的幅度抖动,就会以边频带的方式体现出来。因为那种抖动,有明显的倍频关系,所以也就体现为规则的边频带。
- 回头我会同步测量电机力矩波形和振动波形,
- 然后我也会验证理论上的非线性,是否会造成规则的边频带
- 我很怀疑这两者在数学上是等价的。但是反馈环路的解释更清晰,更接近物理实质。
- 李萨如图
- 李萨如图用来对非相关变量(非相关即正交)画图非常适合。
- 此时如果频率比为有理数,则李萨如是一个闭合曲线。
- 如果频率比为无理数,Lisa如图会在空间不断展开,但是有某种或简单或复杂的对称性。
- 李萨如图用来对非相关变量(非相关即正交)画图非常适合。
- 虚假谱线
- 频谱混叠:这时高频信号大于那奎斯特频率,折叠到当前频谱的一个虚假峰值。[对于高频频点已知系统,它是可以消除的,特别对于变频器的切换频点这类已知频点的强噪声源,用个低通滤波就能消除大半]
- 相位错乱:这是因为采样率不足,在频点密集的地方造成的谱线因为多个频点能量叠加,引发的相位错误的现象。[它是可以消除的]
- 非周期采样:这是新手常见的错误,它可以用窗函数消除掉。
- 工频干扰:工频干扰我不知道陷波器效果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