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ango 数据库查询分数区间
时间: 2023-05-25 13:02:58 AIGC 浏览: 200
如果您想在 Django 中查询分数区间,您可以使用 Q 对象和range()函数来过滤查询结果。前提是您必须有一个分数字段在模型中,例如:
```python
class Student(models.Model):
name = models.CharField(max_length=50)
score = models.IntegerField()
```
接下来,您可以使用以下代码来查询 60 到 80 分之间的学生:
```python
from django.db.models import Q
students = Student.objects.filter(
Q(score__gte=60) & Q(score__lte=80)
)
```
此查询使用了 & 运算符来结合两个 Q 对象,其分别使用了 gte(大于或等于)和 lte(小于或等于)查询操作符。这将返回所有分数在 60 到 80 之间的学生。您可以使用其他操作符来查询其他分数区间。
相关问题
按照软件工程思路设计 英语词汇量估算工具; 提交内容: 数据(如词汇表等)、算法思路、具体设计文档(报告)、代码等; 测试语料估计出来的四类学员词汇量水平(范围+确信度) 其他验证思路; 有实际创新加分 有扩展功能加分 分组责任参考(1-8人): 总体设计; 算法设计(主要是词汇量测试算法和验证方法); 前端选择和UI设计(web、桌面程序、app、小程序等都可以)。 简单数据库选择和设计;(不限定数据库) 演示测试:两种测试,一个GUI演示测试,一个是后台批处理测试。 实际估计:测试语料估计出来的四类学员(A.txt B.txt C.txt D.txt)词汇量水平(范围+确信度) 收集词汇列表等不同辅助数据,设计一至多种用户词汇量估算算法; 设计验证方法: 即 衡量你的算法, 估算出来的词汇量到底有多准确? 可与业内产品做比较比如: http://testyourvocab.com/ (首选),比较可行的方法 浏览器模仿自动测试,抓取结果。 参考 百词斩词汇测试 或 扇贝单次词汇测试 (这个难以批处理验证) 可以设计prompt做预训练模型或者在线api调用来验证,不能作为算法设计实现。 实际估计:根据给出的文本,估计不同类别学员的词汇量水平(见下页)。 界面设计:可用web页面、桌面程序、app、小程序等。 后台批处理测试结果举例: 可考虑 输入一个单词列表,直接算法后台计算结果 输入列表格式:词A, 认识; 词B,认识; 词C, 不认识;词D, 不认识;.... 。 输出结果:估算词汇量 界面实例测试结果 找不同学生,每个人测试3-5次,汇报测试结果(分组有多人必须包括这个功能) 主要数据:姓名、四级六级成绩、多次测试结果、 四六级和测试词汇量的相关性。 因为测试语料可见,所以设计算法时的词汇语料库不能太小,比如不能只用中小学的语料库 给出 词汇量估计范围+确信度 词汇量估计的 验证方法 是一个 开放问题,没有准确答案。可以上网参考别人的思路,但是不能直接调包。一个有效性验证的参考比较思路: (1)获取批量数据(模拟浏览器打勾点击): 到 testyourvocab.com 去点上认识的词 (一共2-3个页面),网站会给出 词汇量 (假设为 C1 ),这样一次模拟, 你可以抓下来的数据包括{你认识打勾的词 R1 个} {你没有打勾就是不认识的词 U1个} {网站预测的词汇量C1}。 假设模拟100次, 就可以得到100行的数据: {你认识打勾的词 Ri 个} {你不认识的词 Ui个} {网站预测的词汇量Ci} (2)自己算法估计把这100行前2部分 {你认识打勾的词 Ri 个} {你不认识的词 Ui个}批量输入到你实现的算法算出你们估计词汇量{Di}, 100 行 1列 (3)比较比较 {Di} 和{Ci}的差距。 评估设计算法的稳定性: 找一个 设计中 词汇量估计方法没用到的公认词汇列表A 对列表A 多次随机采样 生成 不同长度 不同比例的 词汇测试列表(按比例, 比如90%词汇认识,10%词汇不认识)然后多次平均 看看词汇量估计结果的合理性 (不同比例, 不同长度, 多次随机抽样 统计估计结果的平均值、方差值) 不同比例, 不同长度 举例:比如 比例 [10% 20% 30%] 长度 [ 200 300 400], 这样就有9种组合,每个组合测100次, 9*100=900次了所以一定要有后台批处理测试方法。
<think>我们正在设计一个英语词汇量估算工具。根据软件工程方法,我们需要考虑以下方面:1.数据:词汇表的选择和构建2.算法思路:词汇量测试算法及验证方法3.具体设计文档4.代码实现5.前端UI设计(可以选择Web、桌面程序、App或小程序)6.简单数据库设计7.测试方式:GUI演示测试和后台批处理测试8.四类学员词汇量水平的估计范围与确信度9.用户界面设计10.实际测试流程及结果分析(多人多次测试、相关性分析)11.算法稳定性评估方法及批量验证思路我们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一、数据(词汇表)词汇表需要覆盖不同难度等级的单词。我们可以使用已有的词汇数据库,例如:-常用词汇表(如牛津3000核心词)-按词频分级的词汇表(如BNC、COCA词频列表)我们将词汇分为多个等级(例如:初级、中级、中高级、高级),每个等级包含一定数量的单词。二、算法思路1.测试算法:采用自适应测试(AdaptiveTesting)方法,如基于项目反应理论(IRT)或计算机自适应测试(CAT)的思想。但为了简化,我们可以使用分层抽样测试:-将词汇表按难度分成N层(例如4层,对应4个难度等级)。-从每一层中随机抽取固定数量的单词(比如每层10个)进行测试。-用户对每个单词进行认识/不认识的选择。-根据用户在每个层级的正确率,估算其词汇量。估算公式:总词汇量=(初级词汇量*初级正确率)+(中级词汇量*中级正确率)+...其中,每个等级的词汇量是指该等级在词汇库中的总单词数。2.验证方法:-与标准词汇量测试工具(如Vocabulary.com的测试)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多次测试同一用户,计算测试-再测信度。三、设计文档我们将编写软件设计文档,包括:-需求分析-系统架构(前端、后端、数据库)-模块设计(用户管理、测试模块、结果分析模块等)-数据库设计(ER图)-接口设计-测试计划四、代码实现我们将选择技术栈:-前端:Vue.js(Web应用)或PyQt(桌面应用)或微信小程序-后端:PythonFlask或Django-数据库:SQLite(轻量级)五、前端UI设计-测试界面:展示单词,用户选择“认识”或“不认识”-结果界面:显示词汇量估计值、确信度、各等级掌握情况六、数据库设计-用户表(User):用户ID、用户名、注册时间等-词汇表(Word):单词ID、单词、难度等级、词频等-测试记录表(TestRecord):记录ID、用户ID、测试时间、测试结果(词汇量估计值)-测试详情表(TestDetail):记录每次测试中每个单词的展示和用户选择七、测试方式-GUI演示测试:通过前端界面进行交互式测试-后台批处理测试:模拟大量用户测试,用于验证算法稳定性和性能八、四类学员词汇量水平的估计范围与确信度我们将学员分为四类:A:初学者(0-2000词)B:中级(2000-5000词)C:中高级(5000-10000词)D:高级(10000+词)确信度计算:根据测试中每个等级抽取的单词数量以及正确率,使用置信区间(例如95%置信区间)来估计确信度。九、用户界面设计-简洁明了,测试过程中只显示一个单词和两个按钮(认识/不认识)-测试结束后显示词汇量估算结果和确信度,以及各等级掌握情况图表十、实际测试流程及结果分析-邀请多人进行多次测试,记录每次测试结果-分析同一用户多次测试结果的相关性(稳定性)-分析不同用户测试结果与标准测试工具结果的相关性(效度)十一、算法稳定性评估方法及批量验证思路-稳定性:计算同一用户多次测试结果的方差或相关系数(如Pearson相关系数)-批量验证:通过后台批处理测试,模拟大量用户(不同词汇量水平)进行测试,比较估算值与预设值(模拟用户词汇量已知)的差异,计算均方根误差(RMSE)等指标。具体实现步骤:1.数据准备:构建词汇库,包含单词和难度等级(1-4级)。词汇库可以从公开资源中获取,并处理成CSV格式,以便导入数据库。2.后端算法实现:-测试生成模块:根据分层抽样,从每个难度等级抽取固定数量单词。-估算模块:根据用户在每个等级的正确率,乘以该等级的总词汇量,然后求和。公式:$$\text{estimated\_vocab}=\sum_{i=1}^{4}(\text{total\_words\_level}_i\times\text{correct\_rate}_i)$$-确信度计算:每个等级的正确率可以看作二项分布,使用正态分布近似计算置信区间。整体确信度可以取各等级确信度的加权平均。3.前端实现:使用Vue.js构建单页应用,测试页面和结果页面。4.数据库:使用SQLite,通过SQLAlchemy操作。5.测试:-GUI测试:手动测试-批处理测试:编写脚本模拟用户(随机生成不同词汇量水平的用户,假设他们认识低于其水平的单词,不认识高于其水平的单词),然后运行测试并分析误差。6.结果分析:使用相关系数(与标准测试)和稳定性指标(多次测试)来评估。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设计各个部分。由于篇幅限制,这里无法提供完整代码,但可以给出关键部分的代码框架。示例代码(后端算法部分):```pythonimportrandomimportsqlite3fromflaskimportFlask,request,jsonifyapp=Flask(__name__)#连接数据库defget_db_connection():conn=sqlite3.connect('vocab.db')conn.row_factory=sqlite3.Rowreturnconn#获取测试单词(每个等级抽取n个)defget_test_words(levels=[1,2,3,4],n=10):conn=get_db_connection()test_words=[]forlevelinlevels:words=conn.execute('SELECT*FROMwordsWHERElevel=?',(level,)).fetchall()selected=random.sample(words,min(n,len(words)))test_words.extend(selected)conn.close()returntest_words#估算词汇量defestimate_vocab(results,level_nums):"""results:字典,key为难度等级,value为(正确数,总测试数)level_nums:字典,每个难度等级对应的总单词数"""total_estimate=0forlevel,(correct,total)inresults.items():correct_rate=correct/totaliftotal>0else0total_estimate+=level_nums[level]*correct_ratereturntotal_estimate#测试接口@app.route('/start_test',methods=['POST'])defstart_test():#生成测试单词test_words=get_test_words()#返回单词列表(前端展示)returnjsonify([dict(word)forwordintest_words])#提交测试结果@app.route('/submit_test',methods=['POST'])defsubmit_test():data=request.get_json()#data应该包含用户对每个单词的选择(单词ID和是否认识)#按照难度等级统计正确率results={}#{level:[correct_count,total_count]}forword_id,knownindata['answers']:#从数据库获取单词的难度等级conn=get_db_connection()word=conn.execute('SELECTlevelFROMwordsWHEREid=?',(word_id,)).fetchone()level=word['level']conn.close()iflevelnotinresults:results[level]=[0,0]results[level][1]+=1ifknown:results[level][0]+=1#每个等级的总词汇量(从数据库统计或预先设定)level_nums={1:2000,2:3000,3:5000,4:10000}#示例,实际需要根据词汇库统计estimate=estimate_vocab(results,level_nums)returnjsonify({'estimate':estimate})if__name__=='__main__':app.run(debug=True)```前端部分(Vue.js示例):由于代码较长,这里只描述关键部分:-使用axios调用/start_test获取测试单词,每次展示一个单词,用户点击“认识”或“不认识”后记录并展示下一个。-全部完成后,将答案提交到/submit_test,获取估算结果并展示。数据库初始化(SQLite):-创建words表:id,word,level-导入词汇数据测试验证:-编写批处理测试脚本:模拟不同词汇量用户(例如预设用户词汇量为5000,则假设用户认识所有<=5000的单词,否则不认识),然后运行测试,看估算值是否接近5000。以上是一个基本的设计框架。实际项目中还需要考虑更多细节,例如用户管理、历史记录、更复杂的自适应算法等。相关问题:1.如何选择词汇表并确定每个单词的难度等级?2.除了分层抽样,还有哪些词汇量测试算法?3.如何计算词汇量估计的确信度(置信区间)?4.在Web应用中如何实现用户认证和测试记录保存?5.如何设计后台批处理测试来验证算法的准确性?</think>### 英语词汇量估算工具设计方案
#### 一、数据设计(词汇表)
1. **词汇库构建**:
- 采用分级词频数据库(如BNC语料库、COCA词频表)
- 词汇等级划分:
- Level 1:基础词汇(0-2000词)$V_1$
- Level 2:中级词汇(2001-5000词)$V_2$
- Level 3:高级词汇(5001-10000词)$V_3$
- Level 4:专业词汇(10000+词)$V_4$
- 存储格式:SQLite数据库表`vocabulary`:
```sql
CREATE TABLE vocabulary (
word_id INTEGER PRIMARY KEY,
word TEXT UNIQUE,
frequency_rank INTEGER,
level INTEGER CHECK(level IN (1,2,3,4))
);
```
#### 二、算法设计
1. **自适应测试算法**:
- 基于项目反应理论(IRT):
$$P_i(\theta) = \frac{1}{1+e^{-a_i(\theta-b_i)}}$$
其中$\theta$为词汇能力,$a_i$为区分度,$b_i$为单词难度
- 实施步骤:
```mermaid
graph TD
A[开始测试] --> B[随机抽取初始单词]
B --> C{用户是否认识?}
C -->|是| D[提升难度层级]
C -->|否| E[降低难度层级]
D --> F[更新能力估计θ]
E --> F
F --> G{达到终止条件?}
G -->|是| H[输出词汇量]
G -->|否| B
```
2. **词汇量估算公式**:
$$ \hat{V} = \sum_{k=1}^{4} \frac{N_k \cdot c_k}{n_k} $$
其中:
- $N_k$:第k级总词汇量
- $n_k$:测试中该级抽取单词数
- $c_k$:用户正确识别数
3. **确信度计算**:
- 使用置信区间:
$$ CI = \hat{V} \pm z \cdot \sqrt{\sum_{k=1}^{4} \left( \frac{N_k^2}{n_k} \cdot p_k(1-p_k) \right)} $$
其中$p_k = c_k/n_k$,$z$为置信因子(95%置信度取1.96)
#### 三、系统架构设计
```mermaid
graph LR
A[前端] -->|API调用| B[后端服务]
B --> C[算法引擎]
B --> D[(数据库)]
C --> E[测试模块]
E --> F[结果分析]
```
#### 四、前端UI设计(Web应用)
1. **用户界面流程**:
```mermaid
sequenceDiagram
用户->>+系统: 启动测试
系统-->>-用户: 显示单词及选项
循环 测试流程
用户->>系统: 选择“认识/不认识”
系统->>算法: 更新能力估计
算法-->>系统: 返回下一个单词
end
系统->>用户: 显示词汇量报告
```
2. **界面组件**:
- 单词展示区
- 认识/不认识按钮
- 进度指示器
- 结果面板(含四级别掌握情况雷达图)
#### 五、数据库设计
```sql
-- 用户表
CREATE TABLE users (
user_id INTEGER PRIMARY KEY,
created TIMESTAMP DEFAULT CURRENT_TIMESTAMP
);
-- 测试记录表
CREATE TABLE test_records (
record_id INTEGER PRIMARY KEY,
user_id INTEGER REFERENCES users(user_id),
test_time TIMESTAMP DEFAULT CURRENT_TIMESTAMP,
estimated_vocab INTEGER,
confidence_interval TEXT
);
-- 测试详情表
CREATE TABLE test_details (
detail_id INTEGER PRIMARY KEY,
record_id INTEGER REFERENCES test_records(record_id),
word_id INTEGER REFERENCES vocabulary(word_id),
user_response BOOLEAN -- TRUE:认识, FALSE:不认识
);
```
#### 六、代码实现框架
```python
# 核心算法类
class VocabularyEstimator:
def __init__(self, db_path):
self.db = sqlite3.connect(db_path)
self.theta = 0 # 初始能力值
def get_next_word(self):
# 基于当前theta值选择最优单词
difficulty = self._calculate_optimal_difficulty()
return self._query_word(difficulty)
def update_estimate(self, response, word_difficulty):
# 更新能力估计 (IRT模型)
self.theta = self._irt_update(self.theta, response, word_difficulty)
def final_estimate(self, test_history):
# 实现词汇量估算公式
level_stats = self._calculate_level_stats(test_history)
return sum(N_k * (c_k/n_k) for level, (N_k, n_k, c_k) in level_stats.items())
# Flask API示例
@app.route('/start_test', methods=['POST'])
def start_test():
estimator = VocabularyEstimator(DB_PATH)
session['estimator'] = estimator
return jsonify({'word': estimator.get_next_word()})
@app.route('/submit_response', methods=['POST'])
def submit_response():
estimator = session['estimator']
estimator.update_estimate(request.json['response'], request.json['difficulty'])
# ...保存到数据库...
return jsonify({'next_word': estimator.get_next_word()})
```
#### 七、测试验证方案
1. **GUI演示测试**:
- 手动测试流程验证UI交互
- 边界测试:零词汇量/母语者水平
2. **后台批处理测试**:
```python
def batch_test(n_users=1000):
results = []
for _ in range(n_users):
# 模拟不同词汇量用户 (2000-20000)
true_vocab = random.randint(2000, 20000)
simulator = UserSimulator(true_vocab)
estimator = VocabularyEstimator()
# 执行完整测试流程
while not estimator.test_complete():
word = estimator.get_next_word()
response = simulator.respond(word)
estimator.update_estimate(response, word.difficulty)
# 记录误差
error = estimator.final_estimate() - true_vocab
results.append(error)
# 计算统计指标
print(f"平均绝对误差: {np.mean(np.abs(results))}")
print(f"相关系数: {pearsonr([sim.true_vocab for sim in simulators], estimates)}")
```
3. **稳定性评估**:
- 测试-再测信度:相同用户间隔两周测试
- 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CC):
$$ ICC = \frac{MS_R - MS_E}{MS_R + (k-1)MS_E} $$
其中$MS_R$为受试者均方,$MS_E$为误差均方
#### 八、四类学员词汇水平
| 学员类型 | 词汇量范围 | 确信度计算方法 |
|---------|-----------|--------------|
| 初学者 | 0-2000 | 95% CI宽度±150 |
| 中级 | 2001-5000 | 95% CI宽度±300 |
| 中高级 | 5001-10000| 95% CI宽度±500 |
| 高级 | 10000+ | 95% CI宽度±800 |
确信度计算基于测试单词抽样数量和正确率方差,公式见第二节。
#### 九、结果分析方案
1. **多人测试分析**:
- 招募200名受试者(每类50人)
- 收集:实际词汇量(如雅思成绩)、测试结果
- 计算:
$$ \rho = \frac{\sum (x_i - \bar{x})(y_i - \bar{y})}{\sqrt{\sum (x_i - \bar{x})^2 \sum (y_i - \bar{y})^2}} $$
其中$x_i$为测试值,$y_i$为实际值
2. **批量验证指标**:
- 平均绝对误差(MAE):$\frac{1}{n}\sum| \hat{V}_i - V_i |$
- 均方根误差(RMSE):$\sqrt{\frac{1}{n}\sum (\hat{V}_i - V_i)^2}$
- 相关系数:$\rho_{\hat{V},V}$
#### 十、创新点设计
1. **动态调整算法**:
$$ a_{i} = f(\theta, \text{response\_history}) $$
根据用户响应模式实时调整区分度参数
2. **多维度报告**:
- 词汇量区间估计
- 各等级掌握百分比
- 学习建议(基于薄弱环节)
---
### 相关问题
1. **如何优化自适应测试算法以缩短测试时间?**
> 可引入贝叶斯优化方法:
> $$ \theta_{MAP} = \arg\max_{\theta} [ \log P(\mathbf{r}|\theta) + \log P(\theta) ] $$
> 使用先验分布加速收敛[^2]
2. **如何设计词汇量测试的终止条件?**
> 基于信息熵标准:
> $$ H(\theta) < \epsilon \quad \text{或} \quad \frac{\partial H}{\partial t} < \delta $$
> 当能力估计的不确定性低于阈值时终止
3. **如何验证词汇量估计算法的跨文化有效性?**
> 1. 多语言版本对比测试
> 2. 不同母语者测试组对照
> 3. 项目功能差异(DIF)分析:
> $$ \Delta b_i = b_{i,GroupA} - b_{i,GroupB} $$
4. **如何实现批量测试的数据可视化?**
> 使用Bokeh或Plotly生成:
> - 误差分布直方图
> - 实际值-估计值散点图
> - 等级掌握率热力图
5. **如何处理词汇测试中的猜测行为?**
> 引入三参数IRT模型:
> $$ P_i(\theta) = c_i + (1-c_i)\frac{1}{1+e^{-a_i(\theta-b_i)}} $$
> 其中$c_i$为猜测参数[^2]
[^1]: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需求:词汇量估算工具需包含完整开发流程和文档
[^2]: 项目反应理论在计算机自适应测试中的应用原理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