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介绍

sql_calc_found_rows

时间: 2023-09-22 13:01:59 浏览: 529
### 回答1: "sql_calc_found_rows" 是一个 MySQL 查询选项,它告诉 MySQL 在执行查询时,同时计算查询结果集中的行数,并将结果集的行数存储在一个系统变量中。这个选项通常用于优化分页查询,因为它可以避免在两个查询中重复扫描相同的结果集。 在使用 "sql_calc_found_rows" 选项时,查询结果将包括所有符合条件的行,而不是只返回满足 LIMIT 子句限制的行。因此,在使用此选项时,LIMIT 子句实际上只是用来限制返回结果的数量,而不是限制扫描的行数。 需要注意的是,启用 "sql_calc_found_rows" 选项可能会导致查询的性能下降,因为 MySQL 在计算行数时需要额外的计算资源。因此,如果你只需要查询结果集的行数,而不需要返回所有的行,请考虑使用 COUNT() 函数来计算行数。`sql_calc_found_rows` 是一个 MySQL 数据库系统中的查询选项,用于在执行 SQL 查询时同时计算满足查询条件的总行数。 当你在执行一个带有 `sql_calc_found_rows` 选项的查询时,MySQL 会执行两个查询,第一个查询是你实际想要的结果集查询,第二个查询是在没有限制条件的情况下返回结果集的行数。 通过这种方式,`sql_calc_found_rows` 选项能够让你在同一次查询中获得结果集和结果集行数的信息。这个选项对于分页显示查询结果、优化查询性能等场景都有一定的作用。 我可以给你一些关于SQL_calc_found_rows的基本信息:SQL_calc_found_rows是用于检索结果集中行数的MySQL函数。它可以帮助程序员计算查询中符合条件的行数,而不需要检索所有的行。sql_calc_found_rows是一个MySQL查询选项,用于在SELECT查询时计算符合条件的行数,而不是返回查询结果。 如果在SELECT查询中使用了sql_calc_found_rows选项,MySQL将在查询执行时计算符合条件的行数,并将其存储在一个特殊的变量中。这个变量可以通过一个单独的SELECT语句来访问,例如SELECT FOUND_ROWS()。 使用sql_calc_found_rows选项可以方便地获取符合条件的行数,而不需要再次执行查询。这对于需要进行分页或其他涉及行数的操作非常有用。`SQL_CALC_FOUND_ROWS`是一个MySQL的查询修饰符,它用于在执行带有`LIMIT`语句的查询时,获取满足条件的总行数。具体来说,当查询包含`SQL_CALC_FOUND_ROWS`修饰符时,MySQL会在不考虑`LIMIT`语句限制的情况下执行查询,然后返回满足条件的总行数,最后再根据`LIMIT`语句返回查询结果的子集。使用`SQL_CALC_FOUND_ROWS`修饰符可以避免额外执行一次查询来获取总行数,从而提高查询效率。sql_calc_found_rows是一个MySQL查询选项,它告诉MySQL在执行SELECT查询时计算匹配的行数,而不是在查询执行后再次执行一条类似的查询以计算结果集的行数。使用这个选项可以提高查询的性能,尤其是在处理大量数据时。在执行SELECT查询后,可以使用SELECT FOUND_ROWS()语句来获取匹配行的实际数目。 我不太懂 SQL_calc_found_rows 这个术语,但我可以尝试回答您的问题。`sql_calc_found_rows`是一个MySQL的查询选项,它可以在执行查询时计算满足条件的总行数,而不考虑LIMIT限制。通常情况下,MySQL只返回满足条件的行数,但使用`sql_calc_found_rows`选项,MySQL会在查询执行完成后返回一个附加的行数值,表示总共有多少行满足条件。 这个选项通常用于需要分页的查询场景中,可以用它来计算总行数,然后再根据需要的页码和每页的行数进行分页查询。需要注意的是,由于`sql_calc_found_rows`需要额外的计算工作,因此可能会影响查询的性能。sql_calc_found_rows是MySQL数据库中的一个函数或者选项,用于在执行SELECT语句时计算匹配的行数,但不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该选项通常用于在分页查询中计算总共有多少行符合查询条件。 在使用sql_calc_found_rows选项时,执行的SELECT语句会返回一个结果集,其中包含与查询条件匹配的行,但是结果集的行数并不代表实际匹配的行数。如果要获取实际匹配的行数,需要使用SELECT FOUND_ROWS()函数,该函数将返回上一条SELECT语句中实际匹配的行数。sql_calc_found_rows是MySQL中的一个查询选项,它可以在执行SELECT查询时返回符合条件的行数,而不受LIMIT子句限制的影响。 使用sql_calc_found_rows选项后,执行SELECT查询后可以使用SELECT FOUND_ROWS()语句返回符合条件的总行数,包括被LIMIT子句限制的行数。 这个选项在需要对查询结果进行分页时非常有用,可以方便地得到符合条件的总行数,以便进行分页计算。 我不太熟悉SQL_calc_found_rows,但是可以给你一些建议:SQL_calc_found_rows用于统计所有匹配查询条件的行数,而不管LIMIT设置多少行。sql_calc_found_rows是一个MySQL的查询选项,用于计算SELECT语句所匹配的行数,而不管LIMIT子句的存在与否。当使用LIMIT子句限制结果集时,如果需要知道未使用LIMIT子句时查询结果的总行数,可以使用sql_calc_found_rows选项。此选项将在执行查询后,返回一个额外的结果集,其中仅包含匹配行数。需要注意的是,启用sql_calc_found_rows选项可能会对查询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SQL_CALC_FOUND_ROWS` 是MySQL的一个查询优化特性,它可以在执行SELECT语句时同时返回符合条件的总行数,而不用再次执行一次查询来计算总行数。使用`SQL_CALC_FOUND_ROWS`时,在SELECT查询中必须包含LIMIT语句,否则将会返回整个结果集的总行数。可以使用`SELECT FOUND_ROWS()`语句来获取总行数。"sql_calc_found_rows" 是MySQL的一个查询修饰符,它可以告诉MySQL在执行查询时计算匹配的行数,而不是快速返回匹配的行数。通常情况下,如果不使用"sql_calc_found_rows",MySQL只返回匹配的行数,而不计算实际匹配的行数,这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导致问题。 当使用"sql_calc_found_rows"时,MySQL将计算实际匹配的行数,并将其存储在一个内部变量中。可以使用"FOUND_ROWS()"函数来检索这个内部变量中存储的行 这是一种MySQL函数,它用于计算SELECT语句返回的行数,但不会从结果集中删除任何行。`sql_calc_found_rows`是MySQL数据库中的一个选项,用于在执行SELECT查询时计算匹配的行数,而不是返回实际检索到的行数。 具体来说,当使用`SELECT SQL_CALC_FOUND_ROWS ...`语句执行查询时,MySQL会在执行实际查询之前计算匹配的行数,并将其存储在内部状态中。然后,可以使用`SELECT FOUND_ROWS();`语句来检索此计数,而不需要重新执行查询。 例如,假设有一个包含1000行数据的表,执行以下查询: ``` SELECT SQL_CALC_FOUND_ROWS * FROM my_table WHERE some_column = 'some_value'; ``` 如果该查询返回了100行数据,则在执行以上查询后执行以下查询: ``` SELECT FOUND_ROWS(); ``` 将返回结果`100`,而不是`1000`。 使用`sql_calc_found_rows`选项可以更有效地执行某些查询,因为它可以避免在实际查询之前计算总行数。但是,在一些情况下,这个选项可能会带来性能问题,因为它需要更多的内存来存储匹配的行数。因此,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评估使用该选项的效果。 ### 回答2: sql_calc_found_rows是MySQL数据库中的一个特殊关键字。它用于在执行带有LIMIT子句的SELECT查询语句时,同时返回查询结果的总行数。 在普通情况下,执行带有LIMIT子句的SELECT查询语句时,MySQL只会返回满足条件的指定行数的结果。而使用sql_calc_found_rows关键字后,MySQL会在返回结果时,同时计算并返回满足条件的总行数。 使用sql_calc_found_rows的语法如下: SELECT SQL_CALC_FOUND_ROWS * FROM table_name WHERE conditions LIMIT row_count; 在这个语法中,table_name是要查询的表名,conditions是查询条件,row_count是要返回的行数。 使用了sql_calc_found_rows关键字后,查询的结果集中会多出一行,即是实际满足条件的总行数。为了获取这个总行数,我们可以在查询结束后,使用以下语句进行获取: SELECT FOUND_ROWS(); 执行上述语句后,可以获取到实际满足条件的总行数。 sql_calc_found_rows关键字在一些特定的业务场景中非常有用,比如在分页查询时,我们既需要获取当前页的结果集,又需要知道总共有多少行数据。通过使用sql_calc_found_rows关键字,可以更方便地实现这个需求。 总之,sql_calc_found_rows是MySQL中的一个关键字,用于在执行带有LIMIT子句的SELECT查询语句时,同时返回查询结果的总行数。它可以提供更便捷的分页查询功能。 ### 回答3: sql_calc_found_rows是MySQL数据库中的一个函数,用于在执行SELECT查询语句时,同时计算匹配的行数,而无需再次执行查询。这个函数通常与LIMIT子句一起使用,以便在查询结果中返回匹配条件的行数。 使用sql_calc_found_rows函数的语法如下: SELECT sql_calc_found_rows * FROM table_name LIMIT n; 在执行上述查询语句时,MySQL会返回查询结果中匹配条件的行数,并将其保存在特殊变量FOUND_ROWS中。但是,如果不使用sql_calc_found_rows函数,而直接执行SELECT COUNT(*) FROM table_name,MySQL会再次执行一次完整的查询以计算匹配行数,这样会增加数据库的负荷和查询时间。 因此,使用sql_calc_found_rows函数可以提高查询性能,特别是当查询结果需要同时返回匹配行数时。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在查询需要分页展示时,通过使用LIMIT和sql_calc_found_rows函数来减少查询时间,并确保正确地获得匹配的行数。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sql_calc_found_rows函数对性能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大型表和复杂的查询语句。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权衡性能和需求,避免不必要的查询,以提高数据库的效率和响应速度。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php namespace App\Models; use Illuminate\Database\Eloquent\Model; use Illuminate\Support\Facades\DB; class WebModel extends Model { /** * Create a new Eloquent model instance. * * @param array $attributes */ public function __construct() { $this->setTable('pms_web'); parent::__construct(); } const STATUS_NORMAL = 1; //正常 const STATUS_FREEZE = 2; //冻结 public static function Enum($sign = "") { $status = [ 'status' => [ self::STATUS_NORMAL, self::STATUS_FREEZE ] ]; return isset($status[$sign]) ? $status[$sign] : $status; } public function WebDb() { return DB::table($this->getTable(),'w'); } public function FindOne($content, $param = "id") { $result = $this->WebDb()->where($param, $content)->select(DB::raw('id'))->first(); if (empty($result)) { return ''; } return $this->FormatOne($result); } public function FindList($params) { $query = $this->WebDb(); $query->select( DB::raw('SQL_CALC_FOUND_ROWS id') ); $query->limit($params['per_page']); $query->offset($params['offset']); $query->orderByDesc('w.id'); $result = $query->get(); $return_result = array( 'total' => 0, 'data' => [], ); if (empty($result)) { return $return_result; } $fromat_result = $this->FormatList($result); $total = DB::select("select FOUND_ROWS() as num")[0]->num; return [ 'total' => $total, 'data' => $fromat_result, ]; } public function FormatList(&$result) { foreach ($result as $v) { $this->FormatOne($v); } return $result; } public function FormatOne(&$result) { return $result; } public function simpleSave($data, $where = []) { } }

import numpy as np class modeling: #计算法相向量 def calc_vector(v1,v2,v3): vn = np.zeros(3) vn[0] = (v2[1] - v1[1]) * (v3[2] - v1[2]) - (v2[2] - v1[2]) * (v3[1] - v1[1]) vn[1] = (v2[2] - v1[2]) * (v3[0] - v1[0]) - (v2[0] - v1[0]) * (v3[2] - v1[2]) vn[2] = (v2[0] - v1[0]) * (v3[1] - v1[1]) - (v2[1] - v1[1]) * (v3[0] - v1[0]) return vn def write_header(Path,name): f = open(Path,'w+') print("solid ",name,file = f) def write_tail(Path,name): f = open(Path,'a+') print("endsolid ",name,file = f) def gen_stl(name,point,sec_num,po_num,mark): n = int((po_num+1)/2) #ss,ps坐标点数目 f = open(name,'a+') #ss面 for i in range(sec_num-1): for j in range(n-1): ss1 = np.array([point[j][i*6+3],point[j][i*6+4],point[j][i*6+5]]) ss2 = np.array([point[j+1][(i+1)*6+3],point[j+1][(i+1)*6+4],point[j+1][(i+1)*6+5]]) ss3 = np.array([point[j][(i+1)*6+3],point[j][(i+1)*6+4],point[j][(i+1)*6+5]]) gdn = modeling.calc_vector(ss1,ss2,ss3) print("facet normal ",-gdn[0],'\t',-gdn[1],'\t',-gdn[2],file = f) print(" outer loop ",file = f) print(" vertex ",ss1[0],'\t',ss1[1],'\t',ss1[2],file = f) print(" vertex ",ss2[0],'\t',ss2[1],'\t',ss2[2],file = f) print(" vertex ",ss3[0],'\t',ss3[1],'\t',ss3[2],file = f) print(" endloop ",file = f) print("endfacet ",file = f) ss4 = np.array([point[j+1][(i+1)*6+3],point[j+1][(i+1)*6+4],point[j+1][(i+1)*6+5]]) ss5 = np.array([point[j][i*6+3],point[j][i*6+4],point[j][i*6+5]]) ss6 = np.array([point[j+1][i*6+3],point[j+1][i*6+4],point[j+1][i*6+5]]) gdn = modeling.calc_vector(ss4,ss5,ss5) print("facet normal ",-gdn[0],'\t',-gdn[1],'\t',-gdn[2],file = f) print(" outer loop ",file = f) print(" vertex ",ss4[0],'\t',ss4[1],'\t',ss4[2],file = f) print(" vertex ",ss5[0],'\t',ss5[1],'\t',ss5[2],file = f) print(" vertex ",ss6[0],'\t',ss6[1],'\t',ss6[2],file = f) print(" endloop ",file = f) print("endfacet ",file = f) #ps面 for j in range(n-1): ps1 = np.array([point[j][i*6],point[j][i*6+1],point[j][i*6+2]]) ps2 = np.array([point[j][(i+1)*6],point[j][(i+1)*6+1],point[j][(i+1)*6+2]]) ps3 = np.array([point[j+1][(i+1)*6],point[j+1][(i+1)*6+1],point[j+1][(i+1)*6+2]]) gdn = modeling.calc_vector(ps1,ps2,ps3) print("facet normal ",-gdn[0],'\t',-gdn[1],'\t',-gdn[2],file = f) print(" outer loop ",file = f) print(" vertex ",ps1[0],'\t',ps1[1],'\t',ps1[2],file = f) print(" vertex ",ps2[0],'\t',ps2[1],'\t',ps2[2],file = f) print(" vertex ",ps3[0],'\t',ps3[1],'\t',ps3[2],file = f) print(" endloop ",file = f) print("endfacet ",file = f) ps4 = np.array([point[j+1][(i+1)*6],point[j+1][(i+1)*6+1],point[j+1][(i+1)*6+2]]) ps5 = np.array([point[j+1][i*6],point[j+1][i*6+1],point[j+1][i*6+2]]) ps6 = np.array([point[j][i*6],point[j][i*6+1],point[j][i*6+2]]) gdn = modeling.calc_vector(ps4,ps5,ps6) print("facet normal ",-gdn[0],'\t',-gdn[1],'\t',-gdn[2],file = f) print(" outer loop ",file = f) print(" vertex ",ps4[0],'\t',ps4[1],'\t',ps4[2],file = f) print(" vertex ",ps5[0],'\t',ps5[1],'\t',ps5[2],file = f) print(" vertex ",ps6[0],'\t',ps6[1],'\t',ps6[2],file = f) print(" endloop ",file = f) print("endfacet ",file = f) gd1 = np.array([point[n-1][i*6+3],point[n-1][i*6+4],point[n-1][i*6+5]]) gd2 = np.array([point[n-1][i*6],point[n-1][i*6+1],point[n-1][i*6+2]]) gd3 = np.array([point[n-1][(i+1)*6],point[n-1][(i+1)*6+1],point[n-1][(i+1)*6+2]]) gdn = modeling.calc_vector(gd1,gd2,gd3) print("facet normal ",-gdn[0],'\t',-gdn[1],'\t',-gdn[2],file = f) print(" outer loop ",file = f) print(" vertex ",gd1[0],'\t',gd1[1],'\t',gd1[2],file = f) print(" vertex ",gd2[0],'\t',gd2[1],'\t',gd2[2],file = f) print(" vertex ",gd3[0],'\t',gd3[1],'\t',gd3[2],file = f) print(" endloop ",file = f) print("endfacet ",file = f) gd1 = np.array([point[n-1][i*6+3],point[n-1][i*6+4],point[n-1][i*6+5]]) gd2 = np.array([point[n-1][(i+1)*6],point[n-1][(i+1)*6+1],point[n-1][(i+1)*6+2]]) gd3 = np.array([point[n-1][(i+1)*6+3],point[n-1][(i+1)*6+4],point[n-1][(i+1)*6+5]]) gdn = modeling.calc_vector(gd1,gd2,gd3) print("facet normal ",-gdn[0],'\t',-gdn[1],'\t',-gdn[2],file = f) print(" outer loop ",file = f) print(" vertex ",gd1[0],'\t',gd1[1],'\t',gd1[2],file = f) print(" vertex ",gd2[0],'\t',gd2[1],'\t',gd2[2],file = f) print(" vertex ",gd3[0],'\t',gd3[1],'\t',gd3[2],file = f) print(" endloop ",file = f) print("endfacet ",file = f) gd1 = np.array([point[0][i*6+3],point[0][i*6+4],point[0][i*6+5]]) gd2 = np.array([point[0][i*6],point[0][i*6+1],point[0][i*6+2]]) gd3 = np.array([point[0][(i+1)*6],point[0][(i+1)*6+1],point[0][(i+1)*6+2]]) gdn = modeling.calc_vector(gd1,gd2,gd3) print("facet normal ",-gdn[0],'\t',-gdn[1],'\t',-gdn[2],file = f) print(" outer loop ",file = f) print(" vertex ",gd1[0],'\t',gd1[1],'\t',gd1[2],file = f) print(" vertex ",gd2[0],'\t',gd2[1],'\t',gd2[2],file = f) print(" vertex ",gd3[0],'\t',gd3[1],'\t',gd3[2],file = f) print(" endloop ",file = f) print("endfacet ",file = f) gd1 = np.array([point[0][i*6+3],point[0][i*6+4],point[0][i*6+5]]) gd2 = np.array([point[0][(i+1)*6],point[0][(i+1)*6+1],point[0][(i+1)*6+2]]) gd3 = np.array([point[0][(i+1)*6+3],point[0][(i+1)*6+4],point[0][(i+1)*6+5]]) gdn = modeling.calc_vector(gd1,gd2,gd3) print("facet normal ",-gdn[0],'\t',-gdn[1],'\t',-gdn[2],file = f) print(" outer loop ",file = f) print(" vertex ",gd1[0],'\t',gd1[1],'\t',gd1[2],file = f) print(" vertex ",gd2[0],'\t',gd2[1],'\t',gd2[2],file = f) print(" vertex ",gd3[0],'\t',gd3[1],'\t',gd3[2],file = f) print(" endloop ",file = f) print("endfacet ",file = f) if mark == 1: for i in range(n-1): gd1 = np.array([point[i][3],point[i][4],point[i][5]]) gd2 = np.array([point[i][0],point[i][1],point[i][2]]) gd3 = np.array([point[i+1][0],point[i+1][1],point[i+1][2]]) gdn = modeling.calc_vector(gd1,gd2,gd3) print("facet normal ",-gdn[0],'\t',-gdn[1],'\t',-gdn[2],file = f) print(" outer loop ",file = f) print(" vertex ",gd1[0],'\t',gd1[1],'\t',gd1[2],file = f) print(" vertex ",gd2[0],'\t',gd2[1],'\t',gd2[2],file = f) print(" vertex ",gd3[0],'\t',gd3[1],'\t',gd3[2],file = f) print(" endloop ",file = f) print("endfacet ",file = f) gd1 = np.array([point[i][3],point[i][4],point[i][5]]) gd2 = np.array([point[i+1][0],point[i+1][1],point[i+1][2]]) gd3 = np.array([point[i+1][3],point[i+1][4],point[i+1][5]]) gdn = modeling.calc_vector(gd1,gd2,gd3) print("facet normal ",-gdn[0],'\t',-gdn[1],'\t',-gdn[2],file = f) print(" outer loop ",file = f) print(" vertex ",gd1[0],'\t',gd1[1],'\t',gd1[2],file = f) print(" vertex ",gd2[0],'\t',gd2[1],'\t',gd2[2],file = f) print(" vertex ",gd3[0],'\t',gd3[1],'\t',gd3[2],file = f) print(" endloop ",file = f) print("endfacet ",file = f) gd1 = np.array([point[i][(sec_num-1) * 6 + 3],point[i][(sec_num-1) * 6 + 4],point[i][(sec_num-1) * 6 + 5]]) gd2 = np.array([point[i+1][(sec_num-1) * 6 + 0],point[i+1][(sec_num-1) * 6 + 1],point[i+1][(sec_num-1) * 6 + 2]]) gd3 = np.array([point[i][(sec_num-1) * 6 + 0],point[i][(sec_num-1) * 6 + 1],point[i][(sec_num-1) * 6 + 2]]) gdn = modeling.calc_vector(gd1,gd2,gd3) print("facet normal ",-gdn[0],'\t',-gdn[1],'\t',-gdn[2],file = f) print(" outer loop ",file = f) print(" vertex ",gd1[0],'\t',gd1[1],'\t',gd1[2],file = f) print(" vertex ",gd2[0],'\t',gd2[1],'\t',gd2[2],file = f) print(" vertex ",gd3[0],'\t',gd3[1],'\t',gd3[2],file = f) print(" endloop ",file = f) print("endfacet ",file = f) gd1 = np.array([point[i][(sec_num-1) * 6 + 3],point[i][(sec_num-1) * 6 + 4],point[i][(sec_num-1) * 6 + 5]]) gd2 = np.array([point[i+1][(sec_num-1) * 6 + 3],point[i+1][(sec_num-1) * 6 + 4],point[i+1][(sec_num-1) * 6 + 5]]) gd3 = np.array([point[i+1][(sec_num-1) * 6 + 0],point[i+1][(sec_num-1) * 6 + 1],point[i+1][(sec_num-1) * 6 + 2]]) gdn = modeling.calc_vector(gd1,gd2,gd3) print("facet normal ",-gdn[0],'\t',-gdn[1],'\t',-gdn[2],file = f) print(" outer loop ",file = f) print(" vertex ",gd1[0],'\t',gd1[1],'\t',gd1[2],file = f) print(" vertex ",gd2[0],'\t',gd2[1],'\t',gd2[2],file = f) print(" vertex ",gd3[0],'\t',gd3[1],'\t',gd3[2],file = f) print(" endloop ",file = f) print("endfacet ",file = f) 这些代码每一部分都是什么意思

大家在看

recommend-type

DACx760EVM:DAC8760和DAC7760的评估工具-开源

用于德州仪器(TI)的DAC8760和DAC7760电压和电流输出设备的易于使用的评估软件。 该软件允许访问DACx760系列设备的所有功能。 包含DACx760评估模块软件的源代码。 这包括所有从属VI和生成文件,以生成可执行文件,安装程序和源代码分发。 如果不依赖于DACx760评估模块而使用SM-USB-DIG,则包含SM-USB-DIG固件的源代码,可在其中发现或修改所有助记符命令的详细信息。 最后,可以下载GERBER文件和Altium PCB项目文件,以用作启动其他项目的平台。
recommend-type

国家/地区:国家/地区信息应用

国家/地区:国家/地区信息应用
recommend-type

登录管理界面-kepserverex 中文 iot gateway教程

1.7 登录管理界面 1.7.1 登录方法 设备共有三种管理方式:1)Web界面管理 2)串口命令行管理 3)远程 SSH登录管理。其中 管理方式 1)和 2)是默认开启的,3)默认是关闭的。 在 Web界面管理中,管理主机默认只能连接设备(包括内网主机、外网主机)的管理口,如 果需要连接其它网口,必须进行相应的设置。默认的管理主机 IP 地址是 10.0.0.200,Web 界面 管理使用 SSL 协议来加密管理数据通信,因此使用 IE 来管理设备,在地址栏输入 https://a.b.c.d:8889/index.php 登录网闸,其中天清安全隔离网闸的地址“a.b.c.d”,其中 内网主机管理口的初始值为“10.0.0.1”,外网主机管理口的初始值为“10.0.0.2”。登录设备的 初始用户名和口令都是“administrator”,“administrator”中所有的字母都是小写的。 注:后续章节中,没有特别说明,均以内网主机为例,进行举例说明。 在串口命令行管理中,管理客户端的配置是 9600-8-N-1,管理主机默认连接天清安全隔离 网闸的 CONSOLE。 注:用 Web 界面管理时,建议管理主机设成小字体,分辨率为 1024*768;其他字体和分辨 率可能使界面显示不全或顺序混乱。 SSH 登录管理必须首先在系统菜单“系统管理>>管理员设置>>管理方式”中勾选启用远程 SSH,然后点击确定按钮完成以 SSH方式登录天清安全隔离网闸的配置。 图 1-5 配置 SSH方式登录天清安全隔离网闸 1.7.2 管理认证 管理员通过 Web 方式管理设备使用证书认证方。设备出产时已导入了一套证书(CA 中心证 书、设备证书、设备密钥)。用户登录前先在本地浏览器中导入浏览器管理员证书后,即可通过 登录 https://10.0.0.1:8889/index.php管理。 1.7.3 登录过程 登录 1. 接通电源,开启设备,选用一台带以太网卡和光驱的 PC 机作为天清安全隔离网闸的管 理主机,操作系统应为 WindowXP/Window7,管理主机界面支持 IE(6.0及以上版本), 火狐(3.6.0),谷歌;
recommend-type

毕业设计&课设-用Matlab编写的MUSIC算法实现毫米波OFDM信号的4D ISAC成像仿真.zip

matlab算法,工具源码,适合毕业设计、课程设计作业,所有源码均经过严格测试,可以直接运行,可以放心下载使用。有任何使用问题欢迎随时与博主沟通,第一时间进行解答! matlab算法,工具源码,适合毕业设计、课程设计作业,所有源码均经过严格测试,可以直接运行,可以放心下载使用。有任何使用问题欢迎随时与博主沟通,第一时间进行解答! matlab算法,工具源码,适合毕业设计、课程设计作业,所有源码均经过严格测试,可以直接运行,可以放心下载使用。有任何使用问题欢迎随时与博主沟通,第一时间进行解答! matlab算法,工具源码,适合毕业设计、课程设计作业,所有源码均经过严格测试,可以直接运行,可以放心下载使用。有任何使用问题欢迎随时与博主沟通,第一时间进行解答! matlab算法,工具源码,适合毕业设计、课程设计作业,所有源码均经过严格测试,可以直接运行,可以放心下载使用。有任何使用问题欢迎随时与博主沟通,第一时间进行解答! matlab算法,工具源码,适合毕业设计、课程设计作业,所有源码均经过严格测试,可以直接运行,可以放心下载使用。有任何使用问题欢迎随
recommend-type

B端产品经理必备:AntDesign3.9.x-Axure-20180903 Axure元件库

B端产品经理必备:AntDesign3.9.x_Axure_20180903 Axure元件库 包含布局、按钮、图标、面包屑、导航菜单、标签页、步骤条、表单、输入框、选择器、评分、上传、穿梭框、图标库、卡片、时间轴、树形控件、图表卡片、标签、提示、抽屉、警告、对话框、进度条、气泡确认框、信息板、列表页、详情页、结果页、个人页等全部组件原型

最新推荐

recommend-type

MYSQL中统计查询结果总行数的便捷方法省去count(*)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MySQL提供了一个特殊的关键词`SQL_CALC_FOUND_ROWS`,它可以辅助我们更高效地统计总行数。 `SQL_CALC_FOUND_ROWS`关键词的作用是在执行查询时计算满足过滤条件的所有行数,即使查询结果被`LIMIT`...
recommend-type

一个基于Go开发的内网穿透工具.zip

一个基于Go开发的内网穿透工具.zip
recommend-type

11款开源中文分词引擎性能对比分析

在当今信息时代,中文分词作为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一个基础且关键环节,对于中文信息检索、机器翻译、语音识别等领域的应用至关重要。分词准确度直接影响了后续的语言分析与理解。由于中文不同于英文等西方语言,中文书写是以连续的字符序列来表达,不存在明显的单词间分隔符,如空格。因此,在处理中文文本之前,必须先进行分词处理,即确定字符串中的词边界。 开放中文分词引擎是指那些提供免费使用的中文文本分词服务的软件。在开放源代码或提供分词API的分词系统上,开发者和研究者可以测试和评估它们在不同场景和数据集上的性能,以便选择最适合特定需求的分词引擎。 本文件标题为“11款开放中文分词引擎测试数据”,意味着内容涉及11个不同的中文分词引擎。这些引擎可能覆盖了从传统基于规则的方法到现代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方法,也可能包括了针对特定领域(如医疗、法律等)优化的分词引擎。以下将对这些分词引擎的重要知识点进行详细阐述。 1. 基于规则的分词引擎:这类引擎依据汉语语法规则和词典进行分词。词典会包含大量的词汇、成语、习惯用语等,而规则会涉及汉语构词方式、歧义消解等。优点在于分词速度快,对常见文本的处理效果好;缺点是规则和词典需要不断更新,对新词和专业术语的支持不足。 2. 基于统计的分词引擎:通过大规模的语料库进行训练,统计各个词语的出现概率,从而实现分词。这种方法能够自动学习和适应新词和新用法,但需要的计算资源较大。 3. 基于深度学习的分词引擎:利用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如循环神经网络(RNN)和卷积神经网络(CNN),来识别和分词。近年来,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预训练模型,如BERT和GPT,也开始被应用到中文分词任务中,具有更好的语境理解和处理能力。 4. 评估指标:通常使用准确率(precision)、召回率(recall)和F1分数作为分词效果的评价指标。准确率是指分词结果中正确词占所有识别词的比例,召回率是指分词结果中正确词占实际正确词的比例,F1分数是准确率和召回率的调和平均。 5. 测试数据集:测试数据集通常由不同类型的文本组成,如新闻、科技文献、社交媒体文本等,用于评估分词引擎在不同场景下的性能。测试数据集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是影响分词引擎性能评估的关键。 6. 性能对比:通过对比各款分词引擎在相同测试数据集上的表现,可以分析出哪些分词引擎在准确率、速度、资源消耗等方面表现更优,哪些更适合处理特定类型的文本。 7. 应用场景:分词引擎的选择也依赖于其应用场景。例如,搜索引擎可能更重视速度和准确率,而语音识别则可能更注重实时性和对口语的适应性。 8. 开源分词引擎:一些开源分词引擎如HanLP、结巴分词(Jieba)等,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和社区支持,同时便于开发者根据特定需求进行定制和优化。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到中文分词引擎的重要性和测试数据的作用。开发者和研究人员可以根据测试结果,选择适合自己应用需求的分词工具,并且对分词引擎的性能进行优化,进一步提高中文信息处理的质量和效率。
recommend-type

【大规模EEG数据处理技巧】:EEGbdfreader性能优化秘籍

# 摘要 本文综合探讨了大规模EEG数据处理的关键理论和技术实践,重点介绍了一个名为EEGbdfreader的工具及其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文中首先概述了大规模EEG数据处理的挑战,随后深入介绍了EEGbdfreader工具的安装、配置、基本操作和高级功能,包括
recommend-type

安卓studio多行注释快捷键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帮助用户查找Android Studio中多行注释的快捷键。首先,我得回想一下自己之前对Android Studio的了解。通常,不同的IDE有不同的注释快捷键,比如Eclipse中使用Ctrl + /,而IntelliJ IDEA系列(包括Android Studio)可能使用类似的快捷方式。不过用户提到的问题可能涉及到特定情况下的快捷键冲突,比如引用[2]中提到的Kotlin方法注释快捷键的问题,这说明用户可能遇到了快捷键不生效的情况,需要检查是否有冲突。 接下来,我应该确认标准的Android Studio多行注释快捷键是什么。根据常规知识,Windows
recommend-type

JavaFX自学资料整理合集

JavaFX是一个由Oracle公司开发的用于构建富客户端应用程序的软件平台。它是Java SE的一个部分,能够帮助开发者创建图形用户界面(GUI)应用程序,这类应用程序具备现代桌面应用的特性,例如多媒体、图形和动画。JavaFX是Java的一个补充,它利用了Java的强大功能,同时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组件库和更加灵活的用户界面布局功能。 在自学整理JavaFX的过程中,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和概念: 1. JavaFX的架构和组件 JavaFX拥有一个模块化的架构,它由多个组件构成,包括JavaFX Scene Builder、JavaFX运行时、JavaFX SDK、NetBeans IDE插件等。JavaFX Scene Builder是一个可视化工具,用于设计UI布局。JavaFX SDK提供了JavaFX库和工具,而NetBeans IDE插件则为NetBeans用户提供了一体化的JavaFX开发环境。 2. JavaFX中的场景图(Scene Graph) 场景图是JavaFX中用于定义和管理用户界面元素的核心概念。它由节点(Nodes)组成,每个节点代表了界面中的一个元素,如形状、文本、图像、按钮等。节点之间可以存在父子关系,形成层次结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组织复杂的用户界面。 3. FXML FXML是一种XML语言,它允许开发者以声明的方式描述用户界面。使用FXML,开发者可以将界面布局从代码中分离出来,使界面设计可以由设计师独立于程序逻辑进行处理。FXML与JavaFX Scene Builder结合使用可以提高开发效率。 4. JavaFX中的事件处理 JavaFX提供了强大的事件处理模型,使得响应用户交互变得简单。事件处理涉及事件监听器的注册、事件触发以及事件传递机制。JavaFX中的事件可以是键盘事件、鼠标事件、焦点事件等。 5. JavaFX的动画与媒体API JavaFX支持创建平滑的动画效果,并且能够处理视频和音频媒体。动画可以通过时间线(Timeline)和关键帧(KeyFrame)来实现。JavaFX媒体API提供了丰富的类和接口,用于控制音视频的播放、暂停、停止、调整音量等。 6. CSS与JavaFX CSS样式表可以用于美化JavaFX应用程序界面,提供与Web开发中相似的样式设置能力。JavaFX应用了大部分CSS 3标准,允许开发者使用CSS来控制节点的样式,比如颜色、字体、边框等。 7. JavaFX的过渡效果和效果库 JavaFX拥有内置的过渡效果库,可以为节点提供多种动画效果,如移动、旋转、缩放和淡入淡出等。除此之外,JavaFX还提供了一系列的效果,如阴影效果、反射效果、模糊效果等,可以应用于节点以增强视觉表现。 8. JavaFX的数据绑定 数据绑定是JavaFX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特性,它允许开发者将用户界面元素与后端数据源连接起来。数据绑定可以简化代码的编写,减少手动同步数据的需要。 9. JavaFX的模块化 JavaFX的模块化特性使其可以轻松集成到Java应用中,并且可以独立于Java核心库进行下载和更新,这样有利于JavaFX的快速迭代和减少应用体积。 10. JavaFX的多种输入设备支持 JavaFX支持多种输入设备,包括鼠标、键盘、触摸板等。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API来处理各种输入设备的事件,使得创建交互式的用户体验成为可能。 了解这些知识点之后,JavaFX的自学和资料整理工作会更加有条理和系统。由于这些内容较为广泛,因此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重点应该是逐一深入理解每一个概念,并尝试在实践项目中应用这些知识点。通过编写小程序和应用来实际感受JavaFX的开发流程和操作细节,最终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recommend-type

【MATLAB编程优化术】:针对EEGbdfreader的代码调优策略

# 摘要 EEGbdfreader作为一款处理脑电图(EEG)数据的软件工具,在临床和研究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本文首先介绍了EEGbdfreader的基本功能和面临的性能挑战,随后回顾了MATLAB编程的基础知识,为深入理解软件内部机制和后续优化工作奠定了基础。第三章重点探讨了EEGbdfreader的代码优化策略,包括代码重构、内存管理、数据缓存以及并行计算与多线程的应用,旨在提升程序性能和效率。第四章则深入讲解
recommend-type

数仓信贷反欺诈模型开发(分层)流程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回答用户关于数仓信贷反欺诈模型开发分层流程的问题。首先,我得回忆一下数据仓库和反欺诈模型的基本概念,确保自己理解正确。数据仓库通常分为不同的层次,比如ODS、DWD、DWS等,而反欺诈模型开发可能涉及数据处理、特征工程、模型训练等步骤。我需要将这些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分层的流程说明。 用户提到的是分层流程,所以我应该按照数据仓库的不同层次来分步骤解释。首先,可能需要从数据采集开始,也就是ODS层,这里存储原始数据。然后数据清洗和预处理,进入DWD层。接下来是DWS层,可能涉及特征工程,构建宽表或者汇总数据。之后是ADS层,用于具体的模型开发和应用。 不过,我需要
recommend-type

Git项目托管教程:Eclipse与命令行操作指南

### 知识点:使用Eclipse将项目托管到GitHub #### 前言 将项目托管到GitHub是现代软件开发中常用的一种版本控制和代码共享方法。GitHub利用Git进行版本控制,Git是一个开源的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可以有效、高速地处理从很小到非常大的项目版本管理。Eclipse是一个流行的集成开发环境,它提供Git插件,使得开发者可以通过Eclipse的图形界面管理Git仓库。 #### Git插件安装与配置 在Eclipse中使用Git,首先需要安装EGit插件,这是Eclipse官方提供的Git集成插件。安装方法通常是通过Eclipse的“Help” -> “Eclipse Marketplace...”搜索EGit并安装。安装后需要进行基本的Git配置,包括设置用户名和邮箱,这一步骤是通过“Window” -> “Preferences” -> “Team” -> “Git” -> “Configuration”来完成的。 #### 创建本地仓库 将项目托管到GitHub之前,需要在本地创建Git仓库。在Eclipse中,可以通过右键点击项目选择“Team” -> “Initialize Git Repository”来初始化Git仓库。 #### 添加远程仓库 初始化本地仓库后,下一步是在GitHub上创建对应的远程仓库。登录GitHub账户,点击“New repository”按钮,填写仓库名称、描述等信息后创建。然后在Eclipse中,通过右键点击项目选择“Team” -> “Remote” -> “Add...”,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远程仓库的URL来添加远程仓库。 #### 上传项目到GitHub 添加远程仓库后,可以将本地项目上传到GitHub。通过右键点击项目选择“Team” -> “Push...”,然后在出现的对话框中点击“Finish”,即可将本地的更改推送(push)到GitHub的远程仓库中。 #### 知识点:使用Git命令行将项目托管到GitHub #### 前言 虽然Eclipse提供了图形界面的方式来操作Git仓库,但Git命令行提供了更加强大和灵活的控制能力。掌握Git命令行是每个软件开发者的必备技能之一。 #### 安装Git 使用Git命令行前,需要在本地计算机上安装Git软件。安装方法取决于操作系统,通常在官网下载对应版本安装包进行安装。安装完成后,需要通过命令行设置用户名和邮箱,分别使用命令`git config --global user.name "Your Name"`和`git config --global user.email [email protected]`。 #### 创建本地仓库 使用Git命令行创建本地仓库,首先需要通过命令行进入到项目文件夹中。执行命令`git init`初始化一个新的Git仓库。 #### 本地仓库的基本操作 在本地仓库中,常见的操作包括添加文件到暂存区、提交更改和查看状态等。使用`git add .`将项目中的所有更改添加到暂存区,使用`git commit -m "commit message"`将暂存区的更改提交到本地仓库,使用`git status`查看当前仓库的状态。 #### 添加远程仓库 创建本地仓库并提交了一些更改后,需要将这个仓库关联到GitHub上的远程仓库。首先在GitHub上创建新的仓库,然后使用命令`git remote add origin [仓库的URL]`将本地仓库与远程仓库关联起来。 #### 上传项目到GitHub 关联好远程仓库后,使用命令`git push -u origin master`将本地分支的更改推送到远程仓库的master分支。如果远程仓库是空的,这个命令会把所有本地分支和提交上传到GitHub。如果之前已经推送过,那么使用`git push`命令即可。 #### 小结 无论是通过Eclipse的图形界面还是Git命令行,将项目托管到GitHub的过程都涉及到了初始化本地仓库、添加远程仓库以及推送更改到远程仓库这三个主要步骤。两者各有优劣,Eclipse提供了图形化的便捷操作,而Git命令行则提供了更灵活的操作空间。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更好地进行代码版本控制和共享。
recommend-type

【EEGbdfreader进阶开发】:构建自定义函数与类实战指南

# 摘要 EEGbdfreader是一款用于处理特定数据格式的应用程序,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其核心功能及实战应用技巧。通过详细剖析EEGbdfreader的基本数据结构,本文展示了数据存取操作方法,并介绍了自定义函数的设计原则与高级用法。文章进一步阐述了类的定义、实例化及继承多态性,强调了错误处理与异常管理的重要性。在实战应用技巧章节中,本文讨论了数据处理、文件操作的实用技术,并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