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ary绕过脚本分析
时间: 2025-03-16 17:02:53 浏览: 37
### Canary机制概述
栈金丝雀(Stack Canary)是一种用于检测缓冲区溢出的安全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在函数返回地址之前放置一个特定值(称为“金丝雀”),如果该值被修改,则表明发生了缓冲区溢出攻击[^1]。
在网络安全上下文中,绕过Canary保护通常涉及利用某些漏洞来规避这种安全措施。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法:
1. **覆盖其他变量而非直接破坏Canary**
攻击者可能通过精心设计输入数据仅覆盖目标内存区域中的非关键部分而不触及实际的Canary值,从而避免触发异常处理程序[^2]。
2. **泄露Canary值后再实施攻击**
如果存在信息泄漏漏洞,比如格式化字符串错误等,可以先读取到当前线程或进程内的Canary具体数值;之后再基于此构建精确控制流劫持所需的payload[^3]。
3. **利用已知固定Canary模式**
某些老旧系统可能存在未随机化的Canary实现方式,在这些情况下可以直接猜测或者枚举出正确的Canary序列号来进行后续操作[^4]。
下面给出一段Python伪代码展示如何尝试获取并应用泄露出来的canary value:
```python
import struct
def leak_canary(target_process):
# 假设这里有一个能够造成信息泄露的功能调用
leaked_data = target_process.send_payload("%x." * 20)
# 解析返回的数据找出canary所在位置
canary_value = int(leaked_data.split('.')[CANARY_POSITION], 16)
return canary_value
def craft_exploit(canary, buffer_size):
nop_sled = b"\x90" * (buffer_size - len(shellcode))
shellcode = asm("mov $0xb,%al; mov %esp,%ebx; ...") # 构造shellcode
address_to_jump = struct.pack("<I", RETURN_ADDRESS)
exploit_payload = (
nop_sled +
shellcode +
struct.pack("<I", canary) +
b"A"*(CANARY_PADDING_SIZE-len(struct.pack("<I", canary))) +
address_to_jump
)
return exploit_payload
```
以上仅为理论上的演示,请勿非法测试任何真实环境下的软件和服务!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