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厂产管理员 hnsd 负责统计各车间产品数据,计算机安装双硬盘保证数据安全。该管理员每天上午 12:00 和下午 17:30 必须对数据进行双硬盘备份,需要备份的数据存放于/home/hnsd/workdata/目录,备份数据别存放于/home/hnsd/disk1backup/(第一块硬盘)和/dev/disk2backup/(第二块硬盘)目录,且文件名形式为yyyymmdd_workdata1.tar.gz(上午备份文件)和 yyyymmdd_workdata2.tar.gz(下午备份文件)其 yyyy、mm、dd 别月 (1) 设计 shell 程序实现该任务 (2)编写 crontab 文件实现述任务自调度

时间: 2023-04-12 10:01:32 AIGC 浏览: 186
(1)以下是实现该任务的 shell 程序代码: #!/bin/bash # 定义备份目录和文件名 backup_dir="/home/hnsd/workdata/" backup_file1="$(date +%Y%m%d)_workdata1.tar.gz" backup_file2="$(date +%Y%m%d)_workdata2.tar.gz" # 备份数据到第一块硬盘 tar -czvf /home/hnsd/disk1backup/$backup_file1 $backup_dir # 备份数据到第二块硬盘 tar -czvf /dev/disk2backup/$backup_file2 $backup_dir (2)以下是实现该任务的 crontab 文件代码: # 每天上午 12:00 备份数据到第一块硬盘 0 12 * * * /bin/bash /path/to/backup_script.sh # 每天下午 17:30 备份数据到第二块硬盘 30 17 * * * /bin/bash /path/to/backup_script.sh 注意:需要将 /path/to/ 替换为实际的备份脚本路径。
相关问题

某工厂产管理员hnsd负责统计各车间产品数据,计算机安装双硬盘保证数据安全。 该管理员每天上午12:00和下午17:30必须对数据进行双硬盘备份,需要备份的 数据存放于/home/hnsd/workdata/目录,备份数据别存放于/home/hnsd/disk1backup/ (第一块硬盘)和/dev/disk2backup/(第二块硬盘)目录,且文件名形式为 yyyymmdd_workdata1.tar.gz(上午备份文件)和 yyyymmdd_workdata2.tar.gz(下午 备份文件)其yyyy、mm、dd别月 (1) 设计shell程序实现该任务 (2) 编写crontab文件实现述任务自调度

<think>好的,我现在要解决用户的问题,设计一个Shell脚本并配置crontab来实现自动备份。首先,我需要仔细阅读用户的需求,确保理解每一个细节。 用户的需求是管理员hnsd需要每天两次备份/home/hnsd/workdata/目录到两个不同的硬盘目录,分别是disk1backup和disk2backup。备份文件名需要包含日期,上午的是workdata1,下午的是workdata2。时间点是中午12点和下午5点半。接下来,我需要分两部分处理:Shell脚本和crontab配置。 首先,设计Shell脚本。脚本需要生成正确的日期格式,应该是yyyymmdd。然后根据当前时间来决定是上午还是下午的备份,从而确定文件名后缀是1还是2。需要注意的是,用户提到的时间是12:00和17:30,所以在脚本中需要判断当前时间属于哪一个时段。 可能的陷阱是,如何准确判断时间。比如,如果脚本在12点运行,那么生成的是workdata1,而17:30则是workdata2。可以用date命令获取当前小时和分钟,然后进行比较。例如,中午12点是12点00分,可以检查小时是否等于12,并且分钟是否为00。而下午5点半则是小时等于17,分钟等于30。不过,考虑到cron的调度精确到分钟,可能实际运行时时间点刚好是这两个时间,所以脚本可能不需要太复杂的时间判断,但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应该在脚本里处理时间,确保即使因为某种原因脚本延迟执行,也能正确生成文件名。 不过,仔细想想,cron会在指定的时间触发任务,所以如果任务在正确的时间被触发,时间判断可能可以简化。比如,将上午的任务安排在12:00,此时脚本生成的文件名后缀是1,下午的任务安排在17:30,生成后缀2。因此,可能不需要在脚本里判断时间,而是通过不同的cron条目来传递参数。但用户可能需要一个统一的脚本,由cron在特定时间调用,脚本内部根据时间决定文件名。或者,可能更简单的是,将两个备份任务作为两个不同的cron任务,每个任务调用同一个脚本但传递不同的参数,比如上午传1,下午传2。不过用户希望用shell程序实现,可能需要一个脚本处理两种情况。 或者,脚本本身不需要参数,而是自己根据执行的时间来决定。例如,当脚本在12:00运行时,生成workdata1,在17:30运行时生成workdata2。这时候,在脚本中需要获取当前时间的小时和分钟,然后判断属于哪个时段。 比如,使用date +%H%M获取当前时间的小时和分钟,例如1200对应12:00,1730对应17:30。然后,如果等于1200则后缀为1,等于1730则后缀为2。不过,这假设脚本精确在这两个时间点被触发。如果有任何延迟,比如在12:01运行,那这个判断就会失败。但cron应该会保证任务在准确的时间点执行,所以这样应该是可行的。 所以,脚本的大致步骤是: 1. 获取当前日期,格式为yyyymmdd,使用date +%Y%m%d。 2. 确定当前时间是上午备份还是下午备份,根据时间设置后缀。 3. 构建文件名,例如yyyymmdd_workdata1.tar.gz或yyyymmdd_workdata2.tar.gz。 4. 使用tar命令将workdata目录打包成临时文件。 5. 将临时文件复制到两个备份目录。 6. 清理临时文件。 但是,这样可能会有一个问题:如果直接打包到目标目录,可能更高效。或者,先打包到一个临时位置,然后同时复制到两个硬盘。或者,直接打包两次,每次指定不同的输出路径? 不过,tar命令可以直接指定输出文件的路径。所以,可以同时生成两个备份文件,分别存放在disk1和disk2的目录中。或者,先生成一个备份文件,然后复制到两个目录。但是这样可能需要更多的磁盘空间,因为临时文件需要保存两份。不过,用户的需求是每个备份时间点生成两个备份文件到不同的目录,因此可能更好的做法是打包一次,然后复制到两个目录,这样节省资源。或者,是否可以直接打包到两个不同的位置? 例如,使用tar -czf /path1/file.tar.gz /source,然后同样再执行一次到path2。但这样会压缩两次,可能会消耗更多的CPU资源。如果数据量大,这可能不太高效。因此,比较合理的做法是先打包到一个临时文件,然后复制到两个目录,或者同时打包到两个目录。 不过,考虑到两个硬盘可能位于不同的挂载点,可能需要分别写入。例如,先打包到disk1backup,然后复制到disk2backup?但disk2backup的路径是/dev/disk2backup,这似乎有问题,因为/dev通常是设备目录,而不是挂载点。可能用户这里写错了,正确的备份路径应该是挂载点,比如/mnt/disk2backup或者/home/hnsd/disk2backup?不过用户给出的路径是/dev/disk2backup,这可能是个笔误,但按照用户提供的信息,还是按原样处理。 假设这两个目录存在,并且有写入权限。管理员需要确保这两个目录确实存在,并且是挂载好的硬盘。 接下来,编写脚本的大致流程: - 确定文件名中的日期部分和后缀部分。 - 创建备份文件到两个目录。 可能的脚本结构: #!/bin/bash # 获取当前日期 current_date=$(date +%Y%m%d) # 获取当前时间 current_time=$(date +%H%M) # 判断时间段 if [ "$current_time" = "1200" ]; then suffix="1" elif [ "$current_time" = "1730" ]; then suffix="2" else echo "错误:脚本未在预定时间执行。" exit 1 fi # 构建文件名 file_name="${current_date}_workdata${suffix}.tar.gz" # 源目录 source_dir="/home/hnsd/workdata/" # 目标目录 backup_dir1="/home/hnsd/disk1backup/" backup_dir2="/dev/disk2backup/" # 打包并压缩到两个目录 tar -czf "${backup_dir1}${file_name}" -C "$source_dir" . tar -czf "${backup_dir2}${file_name}" -C "$source_dir" . 或者,这样会执行两次打包,可能效率不高。更好的方法是打包一次,保存为临时文件,然后复制到两个目录: temp_file="/tmp/${file_name}" # 打包到临时文件 tar -czf "$temp_file" -C "$source_dir" . # 复制到两个备份目录 cp "$temp_file" "${backup_dir1}${file_name}" cp "$temp_file" "${backup_dir2}${file_name}" # 删除临时文件 rm "$temp_file" 这样更高效,因为只压缩一次,然后复制两次。不过需要注意临时目录的空间是否足够。或者,可以先将文件保存到其中一个备份目录,然后复制到另一个,但这可能会涉及到跨设备复制,同样需要时间。 但考虑到用户的需求,可能更倾向于这种方式。所以,在脚本中,先生成临时文件,再复制到两个目标目录。 不过,需要检查目标目录是否存在,否则tar命令会失败。所以,可以在脚本中添加检查: if [ ! -d "$backup_dir1" ]; then echo "错误:备份目录1不存在。" exit 1 fi if [ ! -d "$backup_dir2" ]; then echo "错误:备份目录2不存在。" exit 1 fi 此外,还需要确保hnsd用户有权限写入这两个目录。 接下来,关于crontab的配置。用户需要每天两次执行该脚本,时间分别是12:00和17:30。cron的格式为: 分钟 小时 * * * 用户名 命令 因此,对于root用户或者hnsd用户,crontab条目应为: 0 12 * * * /path/to/script.sh 30 17 * * * /path/to/script.sh 但需要确保脚本具有可执行权限,并且路径正确。 不过,在crontab中执行时,环境变量可能与交互式shell不同,因此最好在脚本中使用绝对路径,或者在cron中设置PATH变量。 综上,整个解决方案分为两个部分:编写Shell脚本,并设置cron任务。 现在需要验证这个思路是否正确。例如,当cron在12:00执行时,脚本中的时间判断是否正确得到suffix=1,生成正确的文件名。同样,下午的时间是否正确。 另外,需要注意date命令在cron环境中的表现是否一致,可能要考虑时区问题。假设服务器的时区设置正确,那么没有问题。 现在,总结步骤: 1. 编写Shell脚本,处理时间判断,打包并备份到两个目录。 2. 设置crontab,在指定时间执行该脚本。 可能的错误点: - 路径是否正确,特别是/dev/disk2backup是否是正确的挂载点。 - 权限问题,hnsd用户是否有权限写入这两个目录。 - 脚本中的tar命令是否正确使用-C参数来切换到源目录,避免在压缩文件中包含路径前缀。 例如,tar -czf目标文件 -C 源目录 . ,这样会将源目录下的所有文件打包,而不会包含父目录路径。 最后,测试脚本是否正常工作,可以手动修改系统时间,或临时修改cron时间进行测试。</think>### (1) Shell脚本实现备份任务 创建脚本文件`/home/hnsd/backup_workdata.sh`,内容如下: ```bash #!/bin/bash # 获取当前日期和时间 current_date=$(date +%Y%m%d) current_time=$(date +%H%M) # 根据时间设置文件后缀 if [ "$current_time" = "1200" ]; then suffix="1" elif [ "$current_time" = "1730" ]; then suffix="2" else echo "错误:脚本应在12:00或17:30执行" exit 1 fi # 定义路径和文件名 source_dir="/home/hnsd/workdata/" backup_dir1="/home/hnsd/disk1backup" backup_dir2="/dev/disk2backup" file_name="${current_date}_workdata${suffix}.tar.gz" temp_file="/tmp/${file_name}" # 检查备份目录是否存在 [ ! -d "$backup_dir1" ] && mkdir -p "$backup_dir1" [ ! -d "$backup_dir2" ] && mkdir -p "$backup_dir2" # 打包数据到临时文件 tar -czf "$temp_file" -C "$source_dir" . >/dev/null 2>&1 # 复制到双硬盘 cp "$temp_file" "$backup_dir1/$file_name" cp "$temp_file" "$backup_dir2/$file_name" # 清理临时文件 rm -f "$temp_file" ``` ### (2) Crontab配置自动调度 通过以下步骤配置定时任务: 1. 赋予脚本执行权限: ```bash chmod +x /home/hnsd/backup_workdata.sh ``` 2. 编辑crontab(以用户`hnsd`身份): ```bash crontab -e ``` 3. 添加以下内容: ```cron # 每天中午12:00执行上午备份 0 12 * * * /home/hnsd/backup_workdata.sh # 每天下午17:30执行下午备份 30 17 * * * /home/hnsd/backup_workdata.sh ``` --- ### 关键点说明 1. **时间判断逻辑** - 脚本通过`date +%H%M`获取精确时间 - 仅允许在`12:00`或`17:30`执行,其他时间报错 2. **路径可靠性** - 自动创建备份目录(若不存在) - 使用`-C`参数确保压缩包内不包含冗长路径 3. **性能优化** - 通过临时文件避免重复压缩 - 输出重定向`>/dev/null 2>&1`隐藏tar日志 4. **安全增强** - 检查目录存在性 - 严格限制脚本执行时间 --- ### 测试方法 1. **手动测试脚本** ```bash # 模拟12:00环境 sudo date +%H%M -s "1200" /home/hnsd/backup_workdata.sh # 检查生成文件 ls /home/hnsd/disk1backup/*.tar.gz ``` 2. **验证cron日志** ```bash grep CRON /var/log/syslog ```

写实验心得,以下为实验内容:1. 编写一个shell脚本,它带一个命令行参数,这个参数是一个文件。如果这个文件 是一个普通文件,则打印文件所有者的名字和最后的修改日期。如果程序带有多个 参数,则输出出错信息。 2. 编写一个bash脚本程序,用for循环实现将当前目录下的所有.c文件移到指定的目 录下,最后在显示器上显示指定目录下的文件和目录。 3. 编写一个名为dirname的脚本程序,它将参数作为一个路径名,并将该路径前缀(不 包含最后部分的整个串)写到标准输出。 4. 编写一个累加器脚本程序,用Fiboracci数列的前10个数做参数。 5. 写一个shell脚本,包含两个数字数组array1和array2,分别初始化为{1,2,3,4, 5}和{1,4,9,16,25}。脚本生成并显示一个数组,其中的元素是这两个数组中 对应元素的和,数组中第一个元素是1+1=2,第2个元素是2+4=6等。 6. 某工厂产管理员hnsd负责统计各车间产品数据,计算机安装双硬盘保证数据安全。 该管理员每天上午12:00和下午17:30必须对数据进行双硬盘备份,需要备份的 数据存放于/home/hnsd/workdata/目录,备份数据别存放于/home/hnsd/disk1backup/ (第一块硬盘)和/dev/disk2backup/(第二块硬盘)目录,且文件名形式为 yyyymmdd_workdata1.tar.gz(上午备份文件)和 yyyymmdd_workdata2.tar.gz(下午 备份文件)其yyyy、mm、dd别月 (1) 设计shell程序实现该任务 (2) 编写crontab文件实现述任务自调度 【提示】获取格式yyyymmdd前期: 1)别获取月进行组合 yyyy=`date +%Y` mm=`date +%m` dd=`date +%d` 则$yyyy$mm$dd即文件名前期部 2)直接获取格式yyyymmdd前期 yyyymmdd=`date +%Y%m%d` 则$yyyymmdd即文件名前期部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帮用户写一个实验心得,涵盖六个不同的Shell脚本实验。首先,我得仔细看看每个实验的要求,确保理解每个任务的目标和实现方法。 用户给出的六个实验内容各不相同,从基础的文件处理到数组操作,再到定时备份和crontab设置。我得逐一分析每个实验的关键点,然后组织成结构清晰的心得体会。 首先,第一个实验是关于处理命令行参数和文件信息提取。这里需要注意参数数量的检查,使用$#来判断,然后使用-f判断是否为普通文件。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路径中的空格,所以变量要用引号包裹。另外,获取文件所有者和修改日期需要用到stat命令,但不同系统可能有不同的选项,比如macOS和Linux的区别,这点需要提到。 第二个实验是用for循环移动.c文件到指定目录。这里要遍历当前目录下的所有.c文件,用mv命令移动,然后显示目标目录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目标目录不存在,可能需要先创建,或者处理可能的错误。另外,使用ls显示目录内容时,可能需要考虑隐藏文件的问题,但题目中可能不需要,所以简单用ls即可。 第三个实验是dirname脚本,输出路径的前缀。这个其实类似于系统的dirname命令,但需要自己实现。可以使用字符串处理,比如用basename和dirname命令,或者用参数扩展。例如,${path%/*}可以获取路径的前缀部分。需要考虑路径是否以/结尾的情况,或者路径只有文件名的情况,比如输入是file,应该输出当前目录.吗?需要测试边界情况。 第四个实验是累加器,用Fibonacci数列的前10个数作为参数。这里可能需要计算前10个Fibonacci数,然后作为参数传递给脚本,累加它们的和。或者题目可能有歧义,需要明确是参数是前10个Fibonacci数,还是用参数来计算。根据题目描述,应该是用前10个Fibonacci数作为参数,所以脚本需要接收这些参数并累加。但Fibonacci数列通常以0和1开始,前10个数可能不同,需要确认用户的需求。不过用户可能希望参数是给定的,然后累加,比如脚本接收参数1 1 2 3 5 8 13 21 34 55,然后求和。 第五个实验是两个数组相加。需要初始化array1和array2,然后生成第三个数组,对应元素相加。Shell数组的处理需要注意索引从0开始,循环遍历每个元素,使用${#array1[@]}获取数组长度,并确保两个数组长度相同。可能的问题包括数组元素中的空格,但题目中的例子都是数字,所以可能不需要处理。 第六个实验分为两部分,备份脚本和crontab设置。备份需要根据时间生成不同的文件名,上午和下午,然后打包指定目录到两个备份路径。需要注意tar命令的正确使用,排除备份目录自身,避免递归打包。crontab的设置需要正确的时间表达式,12:00和17:30,可能需要验证cron的语法,比如0 12 * * *和30 17 * * *。另外,备份目录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需要创建,否则tar会报错。 接下来,用户可能希望实验心得包含每个任务的实现要点、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以及学到的知识点。需要分模块组织,可能按照实验顺序逐一说明,或者按知识点分类。根据用户之前的例子,可能更倾向于分模块,每个实验单独一个小节,包含实现思路、关键代码、问题与解决。 另外,用户提供的之前的回答结构是分核心知识点、典型问题、调试技巧、实践收获、进阶建议。但这次用户明确要写实验心得,针对具体的六个实验,所以可能需要调整结构,按实验编号分别总结每个实验的心得,包括实现方法、学到的知识、遇到的问题等。 需要注意使用中文,语法正确,LaTeX公式用$...$,独立公式用$$...$$。不过Shell脚本内容可能更多是代码块,用反引号或者代码块标记。但根据用户之前的示例,他们使用代码块包裹在三个反引号中,并注明语言,比如bash。在Markdown中,可能需要用这样的格式,但用户可能希望避免使用Markdown,所以可能需要调整,比如用缩进或者简单说明。 此外,用户提示中关于日期格式的部分,需要正确应用,比如使用date命令获取年月日,组合成文件名。在第六个实验中,上午和下午的文件名后缀不同,需要用date +%Y%m%d,然后加上_workdata1或_workdata2。同时,备份到两个不同的目录,需要确保目录存在,否则tar命令会失败,所以可能需要添加mkdir -p命令。 在写每个实验的心得时,需要提到关键命令,比如stat、mv、basename、数组处理、crontab等,以及遇到的挑战,比如路径处理、数组索引、定时任务设置等。同时,可以提到调试技巧,比如使用set -x,或者echo输出中间变量。 最后,总结部分可以提到通过这六个实验,掌握了Shell脚本的参数处理、文件操作、循环结构、数组操作、定时任务等,加深了对Shell编程的理解,以及自动化任务的处理能力。同时,可能提到Shell脚本在系统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比如自动备份,批量处理文件等,体现了Unix工具的组合使用。</think>以下是根据实验内容整理的心得体会,按任务模块分类呈现: --- ### **实验一:文件信息提取脚本** **实现要点** 1. 参数校验:用`$#`判断参数数量,不等于1时用`echo >&2`输出错误 2. 文件类型检查:`-f "$1"`判断是否为普通文件 3. 信息提取:`stat -c "%U %y" "$1"`获取所有者及修改时间 **关键代码** ```bash if [ $# -ne 1 ]; then echo "错误:需且仅需1个参数" >&2 exit 1 elif [ -f "$1" ]; then owner=$(stat -c "%U" "$1") mod_time=$(date -d "@$(stat -c "%Y" "$1")" "+%Y-%m-%d %H:%M:%S") echo "所有者:$owner, 最后修改时间:$mod_time" else echo "非普通文件" >&2 fi ``` **问题解决** - macOS系统`stat`命令参数不同,需改用`-f "%Su"`和`-f "%Sm"` --- ### **实验二:批量移动.c文件** **实现要点** 1. 遍历文件:`for file in *.c`循环处理所有.c文件 2. 目标目录校验:用`-d "$target_dir"`检查目录是否存在 3. 结果展示:`ls -l "$target_dir"`显示目标目录内容 **关键代码** ```bash target_dir=$1 mkdir -p "$target_dir" # 自动创建目录 for file in *.c; do mv "$file" "$target_dir" done echo "目标目录内容:" ls -l "$target_dir" ``` --- ### **实验三:路径前缀提取** **实现要点** 1. 字符串处理:用`dirname "$1"`直接提取路径前缀 2. 特殊路径处理:如输入`/usr/bin/`需返回`/usr` **关键代码** ```bash path_prefix=$(dirname "$1") echo "$path_prefix" # 示例:输入/home/user/file.txt → 输出/home/user ``` --- ### **实验四:斐波那契累加器** **实现要点** 1. 参数校验:检查是否传入10个参数 2. 累加逻辑:`sum=$((sum + $i))`循环求和 **关键代码** ```bash if [ $# -ne 10 ]; then echo "需10个参数" >&2 exit 1 fi sum=0 for num in "$@"; do sum=$((sum + num)) done echo "累加结果:$sum" ``` --- ### **实验五:数组元素求和** **实现要点** 1. 数组定义:`array1=(1 2 3 4 5)`初始化数组 2. 元素遍历:通过索引`${!array1[@]}`循环操作 **关键代码** ```bash array1=(1 2 3 4 5) array2=(1 4 9 16 25) declare -a result for i in "${!array1[@]}"; do result[$i]=$((array1[i] + array2[i])) done echo "结果数组:${result[@]}" # 输出2 6 12 20 30 ``` --- ### **实验六:双硬盘定时备份** #### **(1) 备份脚本设计** **关键代码** ```bash backup_dir1="/home/hnsd/disk1backup" backup_dir2="/home/hnsd/disk2backup" source_dir="/home/hnsd/workdata" # 创建时间戳 timestamp=$(date +%Y%m%d) hour=$(date +%H) # 确定备份后缀 if [ "$hour" -eq 12 ]; then suffix="1" else suffix="2" fi # 打包备份 tar -czf "$backup_dir1/${timestamp}_workdata$suffix.tar.gz" -C "$source_dir" . cp "$backup_dir1/${timestamp}_workdata$suffix.tar.gz" "$backup_dir2/" ``` #### **(2) crontab配置** ```bash 0 12 * * * /path/to/backup_script.sh # 中午12点 30 17 * * * /path/to/backup_script.sh # 下午5:30 ``` **调试经验** - 需提前创建备份目录:`mkdir -p $backup_dir1 $backup_dir2` - 使用`-C`参数避免打包父目录路径 --- ### **综合收获** 1. **参数处理能力**:掌握`$#`, `$1`, `$@`等参数操作 2. **系统工具应用**:熟练使用`stat`, `date`, `tar`等命令 3. **自动化思维**:通过脚本实现重复任务自动化(如定时备份) 4. **调试技巧**:`set -x`调试模式、错误流重定向等 --- ### **典型错误与改进** 1. **未处理含空格路径** - 错误现象:`mv $file`遇到空格路径失败 - 改进方案:变量始终用双引号包裹如`"$file"` 2. **权限问题** - 错误现象:cron任务未执行 - 改进方案:脚本开头添加`#!/bin/bash`,用绝对路径调用命令 3. **时间格式冲突** - 错误现象:文件名时间戳包含特殊字符 - 改进方案:严格使用`date +%Y%m%d`标准化命名 --- **总结**:通过系列实验,深入掌握了Shell脚本在文件操作、流程控制、系统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为后续开发自动化运维工具打下坚实基础。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server: port: 8802 # tomcat: # uriEncoding: "UTF-8" # remoteip: # protocol-header-https-value: "https" # remote-ip-header: "RemoteIpValve" # protocol-header: "X-Forwarded-Proto" servlet: context-path: /gateway cors: allowedOrigin: "*" management: endpoints: web: exposure: include: "*" spring: data: redis: client-type: lettuce # 使用响应式客户端 config: import: - "nacos:uap-gateway-test.properties?group=latest&server-addr=uap.qctc.com:8800" - "nacos:common-config.properties?group=latest&server-addr=uap.qctc.com:8800" application: name: uap-gateway main: web-application-type: reactive allow-bean-definition-overriding: true profiles: active: test # group: # latest: [ test ] # 使用数组形式定义包含的profile # 可添加其他组: # production: [prod, metrics] resources: add-mappings: true cloud: config: profile: dev discovery: enabled: true service-id: zhny-config bus: enabled: false trace: enabled: false nacos: # 增加全局日志禁用参数(关键修复) bootstrap: log: enabled: false # 关闭Nacos启动时的日志系统初始化 logging: config: false # 禁用Nacos内部日志配置 naming: false remote: false default: config: enabled: false discovery: server-addr: uap.qctc.com:8801 #uap.qctc.com:8900 11.14.30.16:8848 group: latest config: server-addr: uap.qctc.com:8801 file-extension: properties namespace: public group: latest name: uap-gateway # Data ID prefix: uap-gateway # shared-configs: # - data-id: common-config.properties # group: latest # refresh: true import-check: enabled: false # 禁用导入检查(可选) gateway: # 全局连接池与超时配置 httpclient: retry: false # 全局关闭重试 # 允许特殊字符 relaxed-cookies: true pool: max-connections: 2000 # 最大总连接数 [2,5](@ref) max-idle-time: 50000ms # 连接空闲超时 connect-timeout: 50000 # 连接超时(毫秒)[2](@ref) response-timeout: 50000 # 响应超时(毫秒)[2](@ref) protool: h2c keepalive: true # 全局跨域配置 globalcors: add-to-simple-url-handler-mapping: true # 确保处理OPTIONS请求 cors-configurations: '[/**]': allowedOriginPatterns: "*" # 使用通配符模式 allowedMethods: "*" allowedHeaders: "*" exposedHeaders: "X-trace-id" # 按需暴露头 allowCredentials: true # 允许凭证 maxAge: 3600 # 全局默认过滤器:移除 /api 前缀 default-filters: - RewritePath=/api/(?<segment>.*), /$\{segment} discovery: locator: enabled: true # 开启从注册中心动态创建路由的功能,利用微服务名进行路由 routes: - id: gateway_self_api uri: no://op # 特殊标记,表示不转发 predicates: - Path=/gateway/api/isLicenseOverdue filters: - SetPath=/ # 内置过滤器(仅作占位符) # - id: gateway_prefix_route # uri: lb://uap-base # predicates: # - Path=/gateway/api/uap/** # filters: # - StripPrefix=2 # 移除 /gateway/api,保留 /uap/... # 1. uap-base 服务 - id: base uri: lb://uap-base predicates: - Path=/gateway/api/uap/** filters: - StripPrefix=2 - id: customer uri: lb://uap-base predicates: - Path=/gateway/api/customer/** filters: - StripPrefix=2 # 2. zhny-publish-test 服务 - id: market uri: lb://zhny-publish-test predicates: - Path=/gateway/api/market/** filters: - StripPrefix=2 - id: cmsservice uri: lb://zhny-publish-test predicates: - Path=/gateway/api/cmsservice/** filters: - StripPrefix=2 - id: sns uri: lb://zhny-publish-test predicates: - Path=/gateway/api/sns/** filters: - StripPrefix=2 - id: trade uri: lb://zhny-publish-test predicates: - Path=/gateway/api/trade/** filters: - StripPrefix=2 - id: settle uri: lb://zhny-publish-test predicates: - Path=/gateway/api/settle/** filters: - StripPrefix=2 - id: vpp uri: lb://zhny-publish-test predicates: - Path=/gateway/api/vpp/** filters: - StripPrefix=2 - id: nbxy uri: lb://zhny-publish-test predicates: - Path=/gateway/api/nbxy/** filters: - StripPrefix=2 - id: pla uri: lb://zhny-publish-test predicates: - Path=/gateway/api/pla/** filters: - StripPrefix=2 # 3. 其他独立服务 - id: analysis # zhny-esf uri: lb://zhny-publish-test predicates: - Path=/gateway/api/analysis/** filters: - StripPrefix=2 - id: dta # zhny-dta uri: lb://zhny-dta predicates: - Path=/gateway/api/dta/** filters: - StripPrefix=2 - id: crd # zhny-crd uri: lb://zhny-crd predicates: - Path=/gateway/api/crd/** filters: - StripPrefix=2 - id: hnsd # zhny-hnsd uri: lb://zhny-hnsd predicates: - Path=/gateway/api/hnsd/** filters: - StripPrefix=2 - id: grc # zhny-grc uri: lb://zhny-grc predicates: - Path=/gateway/api/grc/** filters: - StripPrefix=2 - id: ecarbon # zhny-ecarbon uri: lb://zhny-ecarbon predicates: - Path=/gateway/api/ecarbon/** filters: - StripPrefix=2 - id: rpt # zhny-rpt uri: lb://zhny-rpt predicates: - Path=/gateway/api/rpt/** filters: - StripPrefix=2 - id: gdt # zhny-gdt uri: lb://zhny-gdt predicates: - Path=/gateway/api/gdt/** filters: - StripPrefix=2 - id: ems # zhny-ems uri: lb://zhny-ems predicates: - Path=/gateway/api/ems/** filters: - StripPrefix=2 - id: ecm # zhny-ecm uri: lb://zhny-ecm predicates: - Path=/gateway/api/ecm/** filters: - StripPrefix=2 - id: hbvpp # zhny-hbvpp uri: lb://zhny-hbvpp predicates: - Path=/gateway/api/hbvpp/** filters: - StripPrefix=2 - id: gcd # zhny-gcd uri: lb://zhny-publish-test predicates: - Path=/gateway/api/gcd/** filters: - StripPrefix=2 - id: hbdkclient # zhny-hbdkclient uri: lb://zhny-hbdkclient predicates: - Path=/gateway/api/hbdkclient/** filters: - StripPrefix=2 - id: fhjhjy # zhny-fhjhjy uri: lb://zhny-fhjhjy predicates: - Path=/gateway/api/fhjhjy/** filters: - StripPrefix=2 - id: sdpxvpp # sd-sdpxvpp uri: lb://sd-sdpxvpp predicates: - Path=/gateway/api/sdpxvpp/** filters: - StripPrefix=2 - id: dts # zhny-dts uri: lb://zhny-dts predicates: - Path=/gateway/api/dts/** filters: - StripPrefix=2 - id: rec # zhny-rec uri: lb://zhny-rec predicates: - Path=/gateway/api/rec/** filters: - StripPrefix=2 - id: ptc # zhny-ptc uri: lb://zhny-ptc predicates: - Path=/gateway/api/ptc/** filters: - StripPrefix=2 - id: lmp # zhny-lmp uri: lb://zhny-publish-test predicates: - Path=/gateway/api/lmp/** filters: - StripPrefix=2 eureka: client: fetch-registry: true # 必须显式启用 register-with-eureka: true # 必须显式启用 healthcheck: enabled: false serviceUrl: defaultZone: http://qctczhny:[email protected]:8800/eureka instance: metadata-map: management: context-path: ${server.servlet.context-path}/actuator prefer-ip-address: true instance-id: ${spring.application.name}:${spring.cloud.client.ip-address}:${spring.application.instance_id:${server.port}} lease-renewal-interval-in-seconds: 2 #续约间隔 lease-expiration-duration-in-seconds: 4 #租约寿命 #status-page-url: http://${spring.cloud.client.ip-address}:${server.port}/api/doc.html health-check-url-path: ${server.servlet.context-path}/actuator/health #swagger: # enabled: true # name: QCTC统一开发平台 #api名称 # description: QCTC统一开发平台接口文档说明 #api描述 # termsOfServiceUrl: http://uap.qctc.com:8802${server.servlet.context-path} # developer: QCTC #api开发 # version: 3.0.0 #api开发 # basic: # enable: true # username: qctc # password: qctcadmin6608 feign: # 启用 Resilience4j circuitbreaker: enabled: true group: enabled: true httpclient: enabled: false okhttp: enabled: true compression: request: enabled: true mime-types: text/html,text/xml,text/plain,application/xml,application/json response: enabled: true # 定义客户端超时 client: config: default: # 全局默认配置 connectTimeout: 5000 # 连接超时(ms) readTimeout: 10000 # 读取超时(ms) # 绑定熔断器和超时器 resilience4jCircuitBreakerName: default resilience4jTimelimiterName: default ####超时配置#### resilience4j: circuitbreaker: instances: default: # 默认熔断器配置(作用于所有 Feign 调用) failureRateThreshold: 50 # 失败率阈值% minimumNumberOfCalls: 10 # 最小调用次数 slidingWindowType: COUNT_BASED slidingWindowSize: 10 # 统计窗口大小 waitDurationInOpenState: 10s # 熔断持续时间 timelimiter: instances: default: timeoutDuration: 5s # 单次调用超时时间 # 日志 logging: file: name: /usr/qctcapps/gateway/data/${spring.application.name}/debug.log #/usr/qctcapps/publish_test pattern: file: "%clr(%d{yyyy-MM-dd HH:mm:ss.SSS}){faint} %clr(%5p) %clr(${PID}){magenta} %clr(---){faint} %clr([%15.15t]){faint} %clr(%-40.40logger{39}){cyan} %clr(:){faint} %m%n%wEx" level: root: info com.qctc.uap: info # com.alibaba.cloud.nacos.client.NacosPropertySourceBuilder: DEBUG # org.springframework.core.env.PropertySourcesPropertyResolver: DEBUG org.springframework.cloud.gateway: TRACE org.springframework.web.cors: DEBUG reactor.netty.http.client: DEBUG 这样行吗

最新推荐

recommend-type

tock-nlp-admin-server-22.3.0-sources.jar

tock-nlp-admin-server-22.3.0-sources.jar
recommend-type

tock-bot-connector-teams-22.9.2.jar

tock-bot-connector-teams-22.9.2.jar
recommend-type

【scratch2.0少儿编程-游戏原型-动画-项目源码】接女孩.zip

资源说明: 1:本资料仅用作交流学习参考,请切勿用于商业用途。更多精品资源请访问 https://blog.csdn.net/ashyyyy/article/details/146464041 2:一套精品实用scratch2.0少儿编程游戏、动画源码资源,无论是入门练手还是项目复用都超实用,省去重复开发时间,让开发少走弯路!
recommend-type

cybrid-api-bank-java-v0.75.3.jar

cybrid-api-bank-java-v0.75.3.jar
recommend-type

mutable-utils-1.0.4-javadoc.jar

mutable-utils-1.0.4-javadoc.jar
recommend-type

Node.js构建的运动咖啡馆RESTful API介绍

标题《sportscafeold:体育咖啡馆》指出了项目名称为“体育咖啡馆”,这个名字暗示了该项目可能是一个结合了运动和休闲主题的咖啡馆相关的网络服务平台。该项目运用了多种技术栈,核心的开发语言为JavaScript,这从标签中可以得到明确的信息。 从描述中可以提取以下知识点: 1. **Node.js**:体育咖啡馆项目使用了Node.js作为服务器端运行环境。Node.js是一个基于Chrome V8引擎的JavaScript运行环境,它能够使得JavaScript应用于服务器端开发。Node.js的事件驱动、非阻塞I/O模型使其适合处理大量并发连接,这对于RESTFUL API的构建尤为重要。 2. **Express Framework**:项目中使用了Express框架来创建RESTFUL API。Express是基于Node.js平台,快速、灵活且极简的Web应用开发框架。它提供了构建Web和移动应用的强大功能,是目前最流行的Node.js Web应用框架之一。RESTFUL API是一组遵循REST原则的应用架构,其设计宗旨是让Web服务通过HTTP协议进行通信,并且可以使用各种语言和技术实现。 3. **Mongoose ORM**:这个项目利用了Mongoose作为操作MongoDB数据库的接口。Mongoose是一个对象文档映射器(ODM),它为Node.js提供了MongoDB数据库的驱动。通过Mongoose可以定义数据模型,进行数据库操作和查询,从而简化了对MongoDB数据库的操作。 4. **Passport.js**:项目中采用了Passport.js库来实现身份验证系统。Passport是一个灵活的Node.js身份验证中间件,它支持多种验证策略,例如用户名和密码、OAuth等。它提供了标准化的方法来为用户登录提供认证,是用户认证功能的常用解决方案。 5. **版权信息**:项目的版权声明表明了Sportscafe 2015是版权所有者,这表明项目或其相关内容最早发布于2015年或之前。这可能表明该API背后有商业实体的支持或授权使用。 从【压缩包子文件的文件名称列表】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该文件的版本控制仓库使用的是“master”分支。在Git版本控制系统中,“master”分支通常用于存放当前可部署的稳定版本代码。在“master”分支上进行的更改通常都是经过测试且准备发布到生产环境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体育咖啡馆项目是一个利用现代JavaScript技术栈搭建的后端服务。它包含了处理HTTP请求的Express框架、连接MongoDB数据库的Mongoose库和实现用户身份验证的Passport.js中间件。该项目可用于构建提供体育信息、咖啡馆菜单信息、预约服务等的Web应用或API服务,这为体育咖啡馆的营销、用户体验和数据管理提供了可能。 考虑到文档资料的提及,该项目的安装和API文档应该包含在项目资料中,可能在项目的README文件或其他说明文档中。对于项目的使用者或者开发者而言,这部分文档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可以提供详细的信息和指导,帮助用户快速部署和使用该API。 总结来说,这是一套针对体育咖啡馆相关业务的后端解决方案,它使用了流行的开源技术栈,可以灵活地应用于体育咖啡馆的网络服务中,如信息发布、在线预约、会员管理等。
recommend-type

【LNR优化与用户体验】:一文看透互操作优化如何提升用户感知

# 摘要 LNR(邻区关系优化)是提升移动通信网络性能与用户体验的关键技术。本文系统阐述了LNR优化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与技术实现路径,构建了包括信道质量评估、干扰建模及关键性能指标分析在内的数学模型,并探讨了参数配置、邻区管理及AI与大数据在LNR优化中的应用。通过量化用户感知指标,分析了LNR优化对视频流畅度、页面加载速度及切换性能的实际改善效果,并结合典型场景验证了其优化成效。本文进一步展望了LNR技术在5G及未来网络中的发展趋势与技术挑战。
recommend-type

Java1.8 的编程语言、使用场景、版本号、厂商、是否开源、发行日期、终止日期、可替代产品、推荐产品是什么

以下是关于 **Java 1.8** 的全面信息汇总,涵盖其编程语言特性、使用场景、版本号、厂商、是否开源、发行日期、终止支持日期、可替代产品和推荐产品。 --- ## ✅ Java 1.8 综合信息表 | 项目 | 内容 | |------|------| | **编程语言** | Java | | **版本号** | Java 1.8(也称为 Java 8) | | **厂商** | Oracle、Adoptium、Amazon(Corretto)、Azul(Zulu)、Red Hat、IBM 等 | | **是否开源** | ✅ 是(OpenJDK 1.8 是开源的,Oracle
recommend-type

Java开发的教区牧民支持系统介绍

根据给定文件信息,下面将详细阐述相关知识点: ### 标题知识点 #### catecumenus-java: 教区牧民支持系统 - **Java技术栈应用**:标题提到的“catecumenus-java”表明这是一个使用Java语言开发的系统。Java是目前最流行的编程语言之一,广泛应用于企业级应用、Web开发、移动应用等,尤其是在需要跨平台运行的应用中。Java被设计为具有尽可能少的实现依赖,所以它可以在多种处理器上运行。 - **教区牧民支持系统**:从标题来看,这个系统可能面向的是教会管理或教区管理,用来支持牧民(教会领导者或牧师)的日常管理工作。具体功能可能包括教友信息管理、教区活动安排、宗教教育资料库、财务管理、教堂资源调配等。 ### 描述知识点 #### 儿茶类 - **儿茶素(Catechin)**:描述中提到的“儿茶类”可能与“catecumenus”(新信徒、教徒)有关联,暗示这个系统可能与教会或宗教教育相关。儿茶素是一类天然的多酚类化合物,常见于茶、巧克力等植物中,具有抗氧化、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但在系统标题中可能并无直接关联。 - **系统版本号**:“0.0.1”表示这是一个非常初期的版本,意味着该系统可能刚刚开始开发,功能尚不完善。 ### 标签知识点 #### Java - **Java语言特点**:标签中明确提到了“Java”,这暗示了整个系统都是用Java编程语言开发的。Java的特点包括面向对象、跨平台(即一次编写,到处运行)、安全性、多线程处理能力等。系统使用Java进行开发,可能看重了这些特点,尤其是在构建可扩展、稳定的后台服务。 - **Java应用领域**:Java广泛应用于企业级应用开发中,包括Web应用程序、大型系统后台、桌面应用以及移动应用(Android)。所以,此系统可能也会涉及这些技术层面。 ### 压缩包子文件的文件名称列表知识点 #### catecumenus-java-master - **Git项目结构**:文件名称中的“master”表明了这是Git版本控制系统中的一个主分支。在Git中,“master”分支通常被用作项目的主干,是默认的开发分支,所有开发工作都是基于此分支进行的。 - **项目目录结构**:在Git项目中,“catecumenus-java”文件夹应该包含了系统的源代码、资源文件、构建脚本、文档等。文件夹可能包含各种子文件夹和文件,比如src目录存放Java源代码,lib目录存放相关依赖库,以及可能的build.xml文件用于构建过程(如Ant或Maven构建脚本)。 ### 结合以上信息的知识点整合 综合以上信息,我们可以推断“catecumenus-java: 教区牧民支持系统”是一个使用Java语言开发的系统,可能正处于初级开发阶段。这个系统可能是为了支持教会内部管理,提供信息管理、资源调度等功能。其使用Java语言的目的可能是希望利用Java的多线程处理能力、跨平台特性和强大的企业级应用支持能力,以实现一个稳定和可扩展的系统。项目结构遵循了Git版本控制的规范,并且可能采用了模块化的开发方式,各个功能模块的代码和资源文件都有序地组织在不同的子文件夹内。 该系统可能采取敏捷开发模式,随着版本号的增加,系统功能将逐步完善和丰富。由于是面向教会的内部支持系统,对系统的用户界面友好性、安全性和数据保护可能会有较高的要求。此外,考虑到宗教性质的敏感性,系统的开发和使用可能还需要遵守特定的隐私和法律法规。
recommend-type

LNR切换成功率提升秘籍:参数配置到网络策略的全面指南

# 摘要 LNR(LTE to NR)切换技术是5G网络部署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