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3371 【模板】单源最短路径(弱化版)
时间: 2023-04-27 19:02:16 浏览: 147
这是一道关于单源最短路径的模板题,它是一个弱化版,意味着它相对于其他单源最短路径问题来说比较简单。
单源最短路径问题是指在一个有向图中,给定一个起点,求出从起点到其他所有点的最短路径。这个问题有很多解法,其中比较经典的算法有Dijkstra算法和Bellman-Ford算法。
在这个弱化版的模板中,我们只需要使用Dijkstra算法来解决问题。Dijkstra算法是一种贪心算法,它每次找到当前距离起点最近的一个点,然后更新与这个点相邻的点的距离。通过不断重复这个过程,最终可以求出起点到其他所有点的最短路径。
具体实现时,我们可以使用一个优先队列来维护当前距离起点最近的点。每次从队列中取出一个点,然后遍历与这个点相邻的点,更新它们的距离。如果更新后的距离比原来的距离更小,就将这个点加入队列中,等待后续处理。
总之,这个模板题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熟悉单源最短路径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实现方法。如果我们掌握了这个模板,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他更复杂的单源最短路径问题。
相关问题
p4779 【模板】单源最短路径(标准版)
这道题是单源最短路径问题的标准版,需要使用Dijkstra算法或Bellman-Ford算法来解决。
Dijkstra算法是一种贪心算法,通过维护一个距离起点最近的未访问节点的集合,不断更新节点的距离和路径,直到所有节点都被访问。时间复杂度为O(ElogV),其中E为边数,V为节点数。
Bellman-Ford算法则是一种动态规划算法,通过不断松弛边来更新节点的距离和路径,直到所有节点的距离都不再变化。时间复杂度为O(VE),其中E为边数,V为节点数。
两种算法各有优缺点,Dijkstra算法适用于稠密图,而Bellman-Ford算法适用于稀疏图和存在负权边的情况。
在实现时,可以使用优先队列来优化Dijkstra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也可以使用SPFA算法来优化Bellman-Ford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单源最短路径问题,图可用邻接矩阵c[n][n]表示;用一个一维数组dist[n]存储最短路径长度,当前源点到顶点i 的最短路径长度记在dist[i]中;用一个一维数组pre[n]存储构造最短路径需要的信息,当前源点到顶点i 的最短路径上顶点i的前驱记在pre[i]中。java实现使用分支界限算法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帮助用户用Java实现单源最短路径问题的分支限界算法,涉及邻接矩阵、最短路径长度数组和前驱数组。首先,我得回顾一下用户之前的交互。用户之前询问过Linux组管理的问题,现在转向算法实现,特别是分支限界法用于单源最短路径。这可能是因为用户在学习算法,尤其是图的相关算法,或者在准备面试或项目需要。
用户提供的引用内容提到了SPFA算法、分支限界法的装载问题示例,以及一个Graph类的模板。这可能暗示用户希望结合分支限界法和队列优化,类似于SPFA,但需要明确的是分支限界法通常用于解决组合优化问题,而最短路径问题常用的是Dijkstra或Bellman-Ford算法。不过用户特别提到分支限界,可能需要将优先队列与剪枝策略结合使用,类似Dijkstra的优先队列优化,但需要符合分支限界的框架。
首先,我需要确认分支限界法在最短路径中的应用。分支限界法通常通过状态空间树进行搜索,使用优先队列选择扩展节点,并通过上下界剪枝。对于最短路径,每个节点可能代表路径的一部分,优先队列按当前路径长度排序,每次扩展最短的路径,直到到达目标节点。这其实类似于Dijkstra算法,但可能用户希望用分支限界的术语来实现,比如显式管理优先队列和剪枝。
接下来,用户需要邻接矩阵c[n][n]、dist[n]、pre[n]。邻接矩阵表示图的连接关系和权重,dist数组存储从源点到各顶点的最短距离,pre数组记录前驱节点以便重建路径。
需要考虑Java的具体实现。邻接矩阵可以用二维数组,dist和pre用一维数组。优先队列可以使用PriorityQueue,但需要自定义比较器来按距离排序节点。每个节点需要记录顶点和当前距离。此外,剪枝策略是关键,当发现到达某个顶点的路径比已知的更短时,才更新dist数组并将该节点加入队列。
可能的步骤:
1. 初始化dist数组为无穷大,源点距离为0,pre数组为-1。
2. 使用优先队列(最小堆)来管理待处理的顶点,按距离排序。
3. 每次取出距离最小的顶点,遍历其邻接顶点,进行松弛操作。
4. 如果找到更短的路径,更新dist和pre,并将邻接顶点加入队列。
5. 重复直到队列为空。
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何处理负权边?如果存在负权,可能需要使用其他算法如Bellman-Ford,但用户明确要求分支限界,可能假设没有负权。或者,用户可能希望处理负权,但需要判断是否有负环,但分支限界法可能不适用,需要说明。
此外,代码结构方面,可能需要一个Node类来保存顶点和当前距离,实现Comparable接口以便优先队列排序。邻接矩阵的输入需要考虑如何处理无穷大(比如用Integer.MAX_VALUE),以及顶点编号是否从0开始。
测试部分,用户可能需要示例输入和输出,比如一个具体的邻接矩阵示例,运行后的dist和pre数组结果,以及路径重建的过程。
用户可能潜在的问题包括:如何优化队列处理,避免重复添加顶点;如何处理大图的性能问题;或者如何验证算法的正确性。因此,在回答中需要详细注释代码,解释关键步骤,并提供测试案例。
最后,确保引用用户提供的引用内容,但用户提到这些引用仅供参考,可能需要结合之前的Linux问题和回答。不过当前问题转向算法实现,可能需要专注于当前需求,适当忽略之前的引用,除非有直接关联。例如,引用中的分支限界示例可能帮助理解队列的使用,但需要调整到最短路径的上下文。
总结,我需要提供Java代码实现分支限界法解决单源最短路径,使用邻接矩阵、dist和pre数组,并解释关键步骤和测试方法,同时回答相关问题如优化、应用场景等。</think>### Java实现单源最短路径的分支限界算法
以下基于 **分支限界法** 实现单源最短路径算法,使用邻接矩阵存储图结构,并通过优先队列优化搜索过程。实现包含 **路径松弛**、**剪枝策略** 和 **前驱数组追踪路径** 的核心功能。
---
#### 一、算法设计思路
1. **数据结构**
- `int[][] c`: 邻接矩阵,`c[i][j]` 表示边 $i \to j$ 的权重
- `int[] dist`: `dist[i]` 表示源点到顶点 $i$ 的最短路径长度
- `int[] pre`: `pre[i]` 记录顶点 $i$ 在最短路径上的前驱顶点
2. **分支限界法核心**
- 使用 **优先队列(最小堆)** 按路径长度排序待扩展节点
- 每次选择当前路径最短的节点进行扩展
- 通过 **松弛操作** 更新邻接顶点的最短路径,并剪除非最优分支[^1]
---
#### 二、完整代码实现
```java
import java.util.*;
class Node implements Comparable<Node> {
int vertex;
int distance;
public Node(int vertex, int distance) {
this.vertex = vertex;
this.distance = distance;
}
@Override
public int compareTo(Node other) {
return Integer.compare(this.distance, other.distance);
}
}
public class ShortestPathBB {
private int n; // 顶点数
private int[][] c; // 邻接矩阵
private int[] dist; // 最短路径数组
private int[] pre; // 前驱数组
public ShortestPathBB(int[][] adjacencyMatrix) {
this.n = adjacencyMatrix.length;
this.c = adjacencyMatrix;
this.dist = new int[n];
this.pre = new int[n];
}
public void shortestPaths(int source) {
Arrays.fill(dist, Integer.MAX_VALUE);
Arrays.fill(pre, -1);
dist[source] = 0;
PriorityQueue<Node> pq = new PriorityQueue<>();
pq.add(new Node(source, 0));
while (!pq.isEmpty()) {
Node current = pq.poll();
int u = current.vertex;
// 剪枝:若当前路径已非最优,跳过扩展
if (current.distance > dist[u]) continue;
// 遍历所有邻接顶点
for (int v = 0; v < n; v++) {
if (c[u][v] != 0) { // 存在边u->v
int newDist = dist[u] + c[u][v];
// 松弛操作
if (newDist < dist[v]) {
dist[v] = newDist;
pre[v] = u;
pq.add(new Node(v, newDist));
}
}
}
}
}
// 输出路径
public void printPath(int target) {
if (dist[target] == Integer.MAX_VALUE) {
System.out.println("无路径到达顶点 " + target);
return;
}
Stack<Integer> path = new Stack<>();
for (int at = target; at != -1; at = pre[at]) {
path.push(at);
}
System.out.print("路径: ");
while (!path.isEmpty()) {
System.out.print(path.pop() + " ");
}
System.out.println("\n总长度: " + dist[target]);
}
// 测试用例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graph = {
{0, 4, 0, 0, 0, 0},
{4, 0, 8, 0, 0, 0},
{0, 8, 0, 7, 0, 4},
{0, 0, 7, 0, 9, 14},
{0, 0, 0, 9, 0, 10},
{0, 0, 4, 14, 10, 0}
};
ShortestPathBB sp = new ShortestPathBB(graph);
sp.shortestPaths(0);
sp.printPath(5);
}
}
```
---
#### 三、关键代码解析
1. **节点类 `Node`**
- 封装顶点编号和当前路径长度
- 实现 `Comparable` 接口,按距离排序优先队列
2. **松弛操作**
```java
if (newDist < dist[v]) {
dist[v] = newDist;
pre[v] = u;
pq.add(new Node(v, newDist));
}
```
- 发现更短路径时更新 `dist` 和 `pre`
- 将新路径加入队列继续扩展
3. **剪枝策略**
```java
if (current.distance > dist[u]) continue;
```
- 若队列中节点的路径长度已非最优,直接跳过避免冗余计算
---
#### 四、测试输出示例
对于以下邻接矩阵(顶点0为源点):
```
顶点0 -> 1 (权重4)
顶点1 -> 2 (权重8)
顶点2 -> 3 (7), 5 (4)
顶点3 -> 4 (9), 5 (14)
顶点5 -> 4 (10)
```
输出结果:
```
路径: 0 1 2 5
总长度: 16
```
---
### 相关问题
1. **如何处理负权边?**
分支限界法无法直接处理负权边,需改用SPFA或Bellman-Ford算法[^1]。
2. **如何优化队列的重复插入问题?**
使用 `dist` 数组记录当前最短路径,插入队列前检查是否为更优解。
3.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多少?**
最坏情况 $O((V+E)\log V)$,与Dijkstra算法相同,优先队列优化减少了无效扩展。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