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设计2 一个非递减有序的整型数组有n个元素,给定一个整数num,将num插入该序列的适当位置,使序列仍保持非递减有序 输入:输入有三行。第一行是一个正整数   。第二行是n个整数,第三行是待插入整数num. 输出:输出非递减有序的   个整数,数据之间用空格隔开。输出占一行

时间: 2024-12-13 22:18:18 AIGC 浏览: 116
实验设计题目描述的是在一个已排序的非递减整数数组中插入一个新元素的问题,使得插入后的数组仍然保持非递减顺序。这个问题可以用线性搜索或二分查找等算法解决,这里我们假设数组是有序的。 Python 示例代码: ```python def insert_sorted(nums, num): # 使用二分查找找到合适的位置 low, high = 0, len(nums) - 1 while low <= high: mid = (low + high) // 2 if nums[mid] > num: high = mid - 1 else: low = mid + 1 # 插入元素 nums.insert(low, num) # 示例输入 n = int(input()) nums = list(map(int, input().split())) target_num = int(input()) # 执行插入操作并输出结果 insert_sorted(nums, target_num) print(' '.join(str(num) for num in nums)) ``` 这段代码首先读取输入数组和目标值,然后通过二分查找确定目标值应该插入的位置。接着在原数组中插入目标值,最后按照要求输出排序后的数组。
相关问题

(1)建立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实现线性链表的建表、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 〖提示〗首先定义线性链表如下: typedef struct node datatype data; struct node *next; }LNode, *LinkList; 此题可仿照实验指导一节中22· 1顺序表的应用来做。将每个操作定义为一个函数,主程序对各个函数进行调用。函数的实现可参看配套教材。 (2) 处理约瑟夫环问题也可用数组完成,请编写使用数组实现约瑟夫环问题的算法和程序。 〖提示〗首先定义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约瑟夫环的算法思想参看实验指导一节的 223小节。 (3) 假设有两个按元素值递增有序排列的线性表A和B'均以单链表作存储结构,请编写算法将表A和表B归并成一个按元素非递减有序(允许值相同)排列的线性表c,并要求利用原表(即表A和表B)的结点空间存放表co 〖提示〗除了指向线性表c头结点的指针外,还需设置三个指针Pa、Pb、Pc;首先 pa、Pb分别指向线性表A和B的表头,pc指向A和B的表头值较小的结点,线性表c头结点的指针等于pc;然后,比较pa与Pb的值的大小,让Pc的后继指向较小值的指针,接着pc向后移动,较小值的指针也向后移动,以此类推,直到pa、Pb中某一个为空,这时,让pc的后继指向pa、Pb中非空的指针,这样就完成了c表的建立。 (4) 给定一个整数数组b[0..N-1], b中连续相等元素构成的子序列称为平台,试设计算法,求出b中最长平台的长度。 〖提示〗设置一个平台长度变量Length和一个计数器sumo初始化Length为1' sum 为1,再设置两个下标指针i、jo首先,i指向第一个数组元素,j指向其次的第二个元素,比较i、j指向元素值的大小,若相等,则sum++' i++' j++'再次比较i、j指向元素值的大小,若不相等,则比较Length与sum的大小,如果sum值大于Length'则把sum的值赋给Length, sum的值重置为1,同时i、j也向前各移动一位;重复上面的过程,直到i 指向最后一个元素为止,此时的Length就是最长平台的长度。 (5) 大整数的加法运算。c语言中整数类型表示数的范围为一231、231一1 '无符号整型数表示数的范围为0、232一1,即0、4 294967 295,可以看出,不能存储超出10位数的整数。有些问题需要处理的整数远不止10位。这种大整数用c语言的整数类型无法直接表示。请编写算法完成两个大整数的加法操作。 〖提示〗处理大整数的一般方法是用数组存储大整数,数组元素代表大整数的一位,通过数组元素的运算模拟大整数的运算。注意需要将输入到字符数组的字符转换为数字。 程序中可以定义两个顺序表LA、LB来存储两个大整数,用顺序表LC存储求和的结果。 (6) 设计一个学生成绩数据库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管理是学校教务部门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处理信息量很大。本题目是对学生成绩管理的简单模拟,用菜单选择方式完成下列功能:输入学生数据;输出学生数据;学生数据查询;添加学生数据;修改学生数据;删除学生数据。用户可以自行定义和创建数据库,并能保存数据库信息到指定文件以及打开并使用己存在的数据库文件。要求能提示和等待用户指定命令,进行相关操作。 〖提示〗本题目的数据是一组学生的成绩信息,每条学生的成绩信息可由学号、姓名和成绩组成,这组学生的成绩信息具有相同特性,属于同一数据对象,相邻数据元素之间存在序偶关系。由此可以看出,这些数据具有线性表中数据元素的性质,所以该系统的数据采用线性表来存储。本题目的实质是完成对学生成绩信息的建立、查找、插入、修改、删除等功能,可以先构造一个单链表,其结点信息包括字段名、字段类型以及指向下一结点的指针。通过对单链表的创建,达到创建库结构的目标。要能实现打开和关闭数据库操作,将每个功能写成一个函数来完成对数据的相应操作,最后完成主函数以验证各个函数功能并得出运行结果。

### C语言实现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 #### 查找操作 在链式存储结构中,查找某个特定元素的操作通常通过遍历整个单链表完成。由于链表中的节点不连续存储,因此无法像数组那样直接访问指定位置的数据项。 以下是基于单链表的查找函数实现: ```c typedef struct Node { int data; struct Node* next; } Node; Node* find(Node* head, int target) { Node* current = head; while (current != NULL && current->data != target) { current = current->next; // 移动到下一个节点 } return current; // 如果找到返回指针,未找到则返回NULL } ``` 此方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1],其中n是链表长度。 --- #### 插入操作 对于单链表,在给定位置插入新节点需要调整前后节点之间的链接关系。如果是在头结点之前插入,则需特别处理头指针的变化。 下面是向单链表头部插入一个新节点的例子: ```c void insert_head(Node** head_ref, int new_data) { Node* new_node = (Node*)malloc(sizeof(Node)); new_node->data = new_data; new_node->next = *head_ref; // 新节点指向原头节点 *head_ref = new_node; // 更新头指针 } ``` 上述代码展示了如何动态分配内存创建新节点,并将其作为新的头节点连接至原有链表前端。 --- #### 删除操作 删除指定值的第一个匹配节点时,同样要先定位目标节点及其前驱节点的位置。之后修改前驱节点的`next`字段即可移除目标节点。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例子用于演示这一过程: ```c void delete_node(Node** head_ref, int key) { Node* temp = *head_ref, *prev = NULL; if (temp != NULL && temp->data == key) { // 若头节点就是要删掉的那个 *head_ref = temp->next; // 修改头指针 free(temp); // 释放旧头节点空间 return; } while (temp != NULL && temp->data != key) { prev = temp; temp = temp->next; } if (temp == NULL) return; // 节点不存在的情况 prev->next = temp->next; // 断开待删除节点 free(temp); } ```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当被删除的目标位于列表开头或者中间/结尾的不同情况下的特殊处理逻辑。 --- #### 约瑟夫环问题求解 约瑟夫环问题是经典的循环淘汰类题目,可以通过模拟的方式借助双向或单向链表解决。每次迭代都从当前剩余人员集合里按照固定步长挑选一个人出局直到剩下最后一位幸存者为止。 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如下所示: ```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struct Person { int id; struct Person* next; }; // 创建初始圈形链表 Person* create_circle(int n){ Person* first = malloc(sizeof(Person)), *last=first,*p; last ->id=1; for(int i=2;i<=n;i++){ p=(Person *)malloc(sizeof(Person)); p->id=i; last->next=p; last=p; } last->next=first;//形成闭环 return first; } int main(){ int m,n,k,i,j; scanf("%d%d",&m,&k); Person *circle=create_circle(m),*pre=circle,*cur=circle; for(i=m;i>1;i--){ for(j=1;j<k&&cur!=NULL;j++) pre=cur , cur=cur->next ; printf("%d ",cur->id ); pre->next=cur->next ;free(cur); cur=pre->next ; } printf("\nThe survivor is %d\n",cur->id ); return 0;} ``` 以上程序片段实现了基本功能框架,但并未考虑边界条件以及错误输入情形下应有的健壮性和鲁棒性的提升措施[^2]。 --- #### 大整数加法运算 大整数相加可以采用字符串形式保存每一位数字并通过逐位累加的方式来计算结果。考虑到进位因素的影响,还需要额外设置变量记录每一轮产生的进位量。 示例代码如下: ```c char* addStrings(char* num1, char* num2) { int carry = 0; int len1 = strlen(num1)-1; int len2 = strlen(num2)-1; int max_len = fmax(len1,len2)+2; char res[max_len]; memset(res,'0',sizeof(res)); while(len1 >=0 ||len2>=0||carry ){ int sum = ((len1<0)?'0':num1[len1]) - '0'+((len2<0)?'0':num2[len2]-'0')+carry; res[--max_len]=sum%10+'0'; carry=sum /10; --len1;--len2; } return strdup(&res[max_len]); } ``` 这段代码定义了一个辅助函数用来执行任意精度的大整数加法规则[^4]。 --- #### 单链表归并排序 归并将两个已有序序列组合成一个新的整体顺序排列的过程称为归并。针对单链表而言,我们可以递归地把其拆分成更小的部分再逐步合并回去得到最终完全排好序的新链条。 核心部分伪码描述如下: ```plaintext MergeSort(headRef) If list size equals to one or zero then Return. Divide the unsorted list into two sublists of about half the size. Call MergeSort recursively on both halves until each sublist contains only one element. Then merge those sorted lists back together using helper function `merge`. End Function. HelperFunction Merge(listA,listB) Create dummy node as start point and set tail pointer initially pointing at it also. While neither A nor B becomes empty do following steps: Compare heads from either side pick smaller value append after tail move corresponding iterator forward accordingly update tail reference too. Endwhile loop once any part exhausts attach rest portion directly behind previous attachment place. Return newly formed ordered chain starting address stored inside dummy's next field member variable now. ``` 具体实现细节省略此处仅提供思路指引[^3]。 ---

Python程序设计 第一次实验课作业 给定一个长度为n的整数序列,请找出其中最长的不包含重复元素的连续子区间,并输出该子区间的长度。 连续子区间:子区间是原序列中连续的一部分元素。例如,序列[1.2.3,41的连续子区间包括[1]、[1,21、[2,3,41等。 不包含重复元素:子区间中的所有元素必须是唯一的,不能有重复的元素。 示例: 输入:[1,2,3,3,4] 输出:3 要求时间复杂度小于o(n^2)

<think>好的,我现在要解决这个问题:找出一个整数序列中最长的不包含重复元素的连续子区间的长度,并且要求时间复杂度低于O(n²)。首先,我得仔细理解题目要求。 题目给的示例是输入[1,2,3,3,4],输出是3,因为最长的不重复子区间是[1,2,3]或者后面的[3,4],但它们的长度都是3?或者可能示例的输出是3的解释是,例如在输入中,最长的是前三个元素?或者可能示例中的正确解是子区间[2,3,4]?这里可能要看具体处理方式。不过不管怎样,我需要一个高效的方法。 首先,最直观的想法是暴力法:遍历所有可能的子区间,检查每个子区间是否有重复元素,然后记录最长的那个。但这样的话,时间复杂度会是O(n²),而题目要求必须低于这个复杂度,所以显然暴力法不可行。 那怎么办呢?想到可能需要滑动窗口的方法。滑动窗口通常可以在O(n)的时间复杂度内解决这类子数组或子序列的问题。具体来说,维护一个窗口,用两个指针(比如左指针和右指针)表示窗口的左右边界。然后,右指针不断向右移动,同时保证窗口内的元素都是唯一的。当遇到重复元素时,调整左指针的位置,使得窗口内仍然没有重复元素。 那具体怎么实现呢?例如,当右指针指向的元素在当前的窗口内已经存在时,需要将左指针移动到该重复元素上一次出现的位置的下一个位置。例如,假设当前窗口是[left, right],当nums[right]在窗口内已经存在,且其之前的位置是i,那么left应该更新为i+1。这样,窗口内的元素仍然保持唯一。 为了快速查找元素是否在窗口内存在,并找到其位置,可以使用哈希表(字典)来存储每个元素最近出现的位置。这样每次检查当前元素是否在哈希表中,并且其位置是否在当前窗口的范围内(即大于等于left)。如果是的话,就更新left的位置,否则将该元素的位置记录到哈希表中,并计算当前窗口的长度,更新最大长度。 这样,每个元素最多被访问两次(左指针和右指针各一次),所以时间复杂度是O(n),满足题目的要求。 举个例子,输入序列是[1,2,3,3,4]。初始化时,left=0,max_length=0,哈希表为空。右指针从0开始遍历: - 右指针为0,元素1:不在哈希表中,加入哈希表{1:0},当前窗口长度是0-0+1=1,max_length=1。 - 右指针为1,元素2:不在哈希表,加入{1:0,2:1},窗口长度2,max_length=2。 - 右指针为2,元素3:不在哈希表,加入,窗口长度3,max_length=3。 - 右指针为3,元素3:哈希表中存在,且位置是2,此时当前的left是0,所以需要将left更新为2+1=3。然后更新哈希表中3的位置为3。当前窗口长度是3-3+1=1,max_length保持3。 - 右指针为4,元素4:不在哈希表,加入,窗口长度是4-3+1=2。max_length仍为3。 最终输出3,与示例一致。 那这样的算法是正确的。接下来,我需要考虑如何编写这个算法的Python代码。 具体步骤: 1. 初始化左指针left=0,最大长度max_len=0,创建一个字典来存储元素的最新索引。 2. 遍历数组,右指针right从0到n-1: a. 当前元素为num = nums[right] b. 如果num在字典中,并且其对应的位置>=left,说明在当前的窗口内有重复,需要将left移动到该位置+1。 c. 更新字典中num的值为当前的right。 d. 计算当前窗口长度(right - left +1),如果大于max_len则更新。 3. 返回max_len。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num是否在字典中,并且其索引是否大于等于当前的left。因为可能存在num之前出现过,但已经被移出当前窗口的情况,这时候不需要移动left。 例如,假设数组是[3,1,2,3],当right=3时,元素3已经在字典中存在,索引为0。此时,left当前的位置可能是1(比如窗口是1-3),所以此时,需要比较字典中的3的索引(0)是否>=left。如果0 >= left(此时left为1的话,这个条件不成立),所以不需要移动left。这时候说明之前的3不在当前窗口内,所以当前窗口可以包含这个3,而不会重复。此时,只需要更新字典中的索引为3即可。 所以,关键点是在每次遇到重复元素时,判断该元素是否在当前窗口内。如果不在,那么不影响,可以继续扩展窗口;如果在的话,则需要移动左指针。 那这样,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O(n),因为每个元素被处理一次,且哈希表的操作是O(1)的。 现在,编写代码的时候需要注意,Python中的字典如何存储元素的位置。例如: 代码的大致结构: def longest_unique_subarray(nums): if not nums: return 0 max_len = 0 current_start = 0 pos_dict = {} for right, num in enumerate(nums): if num in pos_dict and pos_dict[num] >= current_start: current_start = pos_dict[num] + 1 pos_dict[num] = right current_len = right - current_start + 1 if current_len > max_len: max_len = current_len return max_len 这样应该可以正确实现该算法。测试一下示例: 输入[1,2,3,3,4],执行过程: current_start初始化为0。遍历: 右=0,num=1。不在字典中。pos_dict更新为{1:0}。current_len=0-0+1=1,max_len=1. 右=1,num=2。不在字典中。pos_dict加入2:1。current_len=2,max_len=2. 右=2,num=3。不在字典。pos_dict加入3:2。current_len=3,max_len=3. 右=3,num=3。在字典中,且pos_dict[3]=2 >= current_start(0)。所以current_start=2+1=3。pos_dict更新为3:3。current_len=3-3+1=1。max_len不变。 右=4,num=4。不在字典。pos_dict加入4:4。current_len=4-3+1=2。max_len仍为3. 返回3,正确。 另一个测试用例,比如输入为"abcabcbb"对应的ASCII码,假设题目中的整数序列可能包含这样的元素。例如,[97,98,99,97,98,99,98,98]。这时候最长的应该是3(abc),但实际正确解应为3?或者假设更复杂的例子。 比如,输入是[3,3,3,3],那么每次遇到3都会更新current_start。比如,右=0,current_start=0。num=3不在字典,加入字典。current_len=1。max_len=1. 右=1,num=3存在,且pos_dict[3]=0 >= current_start(0)。所以current_start=0+1=1。current_len=1-1+1=1. 右=2,num=3存在,pos_dict[3]=1 >= current_start(1。current_start=2。current_len=1. 右=3,同样,current_start=3。current_len=1. 所以输出是1,正确。 另一个例子:输入为[1,2,3,4,5,1,2,3]。当右指针到5的时候,元素1的位置是0,此时current_start是0。此时,因为pos_dict[1]=0 >= current_start,所以current_start变成1。然后后面继续,当right到5时,窗口是1到5,长度5-1+1=5。之后继续到后面可能会有更长的吗?例如,当right=6,元素2的位置是1,此时current_start=1,所以判断pos_dict[2]=1 >=1,所以current_start=2。此时窗口是2到6,长度5。以此类推,最大的长度可能是在前面的5个数,即1-5的长度是5。所以输出应该是5。 这样算法是正确的。 综上,这个算法应该可以正确解决问题,并且时间复杂度是O(n),满足题目的要求。</think>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使用**滑动窗口**算法,在$O(n)$时间复杂度内高效地找到最长无重复元素的连续子区间长度。以下是具体步骤: --- ### 方法思路 1. **滑动窗口定义**:维护两个指针`left`和`right`,分别表示当前窗口的左右边界。窗口内的元素始终保持唯一。 2. **哈希表记录位置**:用一个字典存储每个元素最后一次出现的索引。当遇到重复元素时,快速更新左边界。 3. **动态调整窗口**:若当前元素在窗口内已存在,则将左边界移动到重复元素的下一个位置,保证窗口内无重复。 --- ### 算法步骤 1. 初始化左指针`left=0`,最大长度`max_len=0`,字典`pos_dict`记录元素位置。 2. 遍历数组,右指针`right`从0开始移动: - 若当前元素`num`已存在于字典,且其位置在窗口内(即`≥left`),则将左指针移动到`pos_dict[num] + 1`。 - 更新`num`的最新位置到字典。 - 计算当前窗口长度`right - left + 1`,更新`max_len`。 3. 返回最终的最大长度`max_len`。 --- ### 示例解析 以输入`[1,2,3,3,4]`为例: - `right=0`时,元素`1`未重复,窗口长度更新为1。 - `right=1`时,元素`2`未重复,窗口长度更新为2。 - `right=2`时,元素`3`未重复,窗口长度更新为3。 - `right=3`时,元素`3`重复,左指针移动到`3`的位置+1(即3),窗口长度变为1。 - `right=4`时,元素`4`未重复,窗口长度更新为2。 - 最终最长长度为3。 --- ### Python代码实现 ```python def longest_unique_subarray(nums): if not nums: return 0 max_len = 0 current_start = 0 pos_dict = {} for right, num in enumerate(nums): if num in pos_dict and pos_dict[num] >= current_start: current_start = pos_dict[num] + 1 pos_dict[num] = right current_len = right - current_start + 1 if current_len > max_len: max_len = current_len return max_len ``` --- ### 复杂度分析 - **时间复杂度**:$O(n)$,每个元素仅被访问一次。 - **空间复杂度**:$O(k)$,其中$k$为字符集大小(哈希表存储元素位置)。 通过滑动窗口和哈希表的结合,我们高效地解决了问题,满足题目时间复杂度要求。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小蓝最近迷上了一款名为《数字接龙》的迷宫游戏,游戏在一个大小为N×N的格子棋盘上展开,其中每一个格子处都有着一个0...K-1之间的整数。游戏规则如下: 从左上角(0.0)处出发,目标是到达右下角(N-1,N-1)处的格子,每一步可以选择沿着水平/垂直/对角线方向移动到下一个格子。 对于路径经过的棋盘格子,按照经过的格子顺序,上面的数字组成的序列要满足:0,1,2,...,K-1,0,1,2,...,K-1,0,1,2... 途中需要对棋盘上的每个格子恰好都经过一次(仅一次)。 路径中不可以出现交叉的线路。例如之前有从(0,0)移动到(1,1),那么再从(1,0)移动到(0,1)线路就会交叉。 为了方便表示,我们对可以行进的所有八个方向进行了数字编号,如下图2所示:因此行进路径可以用一个包含0...7之间的数字字符串表示,如下图1是一个迷宫示例,它所对应的答案就是:41255214 5e8faee915cd49bc95bd4785469fe21b.png 现在请你帮小蓝划出一条行进路径并将其输出,如果有多条路径,输出字典序最小的那一个;如果不存在任何一条路径,则输出-1; 【输入格式】 第一行包括两个整数N,K。 接下来N行,每行N个整数表示棋盘格子上的数字 【输出格式】 输出一行表示答案,如果存在答案输出路径,否则输出-1 【样例输入】 3 3 0 2 0 1 1 1 2 0 2 【样例输出】 41255214 解析

实验A.1:简单可靠传输层协议的实现 一:实验简介 在我们的课堂上已学习了传输层协议的基本原理,在此将尝试基于已学习的原理来编写程序实现传输层的相应功能。我们知道传输层之上是应用层,而应用层与传输层之间是Socket接口,传输层之下则是网络层。本实验要实现的目标是实现一个兼容TCP协议的简单TCP(Simple TCP)协议,使用STCP可以支持Socket的相应功能,并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有序的以及端到端全双工的交付机制。 为了降低实验难度,本实验已提供了一个框架,包括Socket接口、网络层、功能缺失的运输层以及客户端和服务端程序,并且已提供了除拥塞控制之外的所有功能。也就是说,我们只需实现传输层,让框架里的客户端和服务器工作在一个可靠的传输层。这样我们就无需关注丢包、重排序、重传以及超时等问题了。 二:实验环境 一台Linux系统的机器,需要包含gcc、Makefile工具 三:相关背景介绍 1. 各协议层代码结构 网络层【network.c】:为了简单起见,网络层是基于常规的传输层之上,被设计成可靠传输的。因此可以得知,本实验的协议均是用户态协议。 传输层【transport.c】:该层提供了最基本的框架,我们需要实现其中缺失的功能才能让客户端和服务器工作,这是本实验的核心。 应用层【ref_client, ref_server】:该层提供了仅有简单收发功能的客户端和服务端。 2. STCP数据结构 typedef uint32_t tcp_seq; struct tcphdr { uint16_t th_sport; /* source port */ uint16_t th_dport; /* destination port */ tcp_seq th_seq; /* sequence number */ tcp_seq th_ack; /* acknowledgment number */ #ifdef _BIT_FIELDS_LTOH u_int th_x2:4, /* (unused) */ th_off:4; /* data offset */ #else u_int th_off:4, /* data offset */ th_x2:4; /* (unused) */ #endif uint8_t th_flags; #define TH_FIN 0x01 #define TH_SYN 0x02 #define TH_RST 0x04 #define TH_PUSH 0x08 #define TH_ACK 0x10 #define TH_URG 0x20 uint16_t th_win; /* window */ uint16_t th_sum; /* checksum */ uint16_t th_urp; /* urgent pointer */ /* options follow */ }; typedef struct tcphdr STCPHeader; 在本实验中只需要实现可靠传输功能,因此不需要处理所有的域,其中th_sport, th_dport, and th_sum根据网络层的头填充,th_urp在此则不使用。此外本实验对TH_RST, TH_PUSH, and TH_URG这些标志位对应功能不作要求。 本实验中需要操作的域如下表所示。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域都需要使用【htonl/ntohl 或者 htons/ntohs】来进行字节序的转换。 域 数据类型 描述 th_seq tcp_seq 与数据包相关的序列号 th_ack tcp_seq ACK数据包的ack值 th_off 4 bits 数据包中数据起始位置的偏移量,单位为32bit的字 th_flags uint8_t 各种控制位,如TH_FIN, TH_SYN等 th_win uint16_t 接收方窗口大小的字节数,如发送数据包的主机愿意接受的未完成数据量。 3. 序列号 序列号是保证TCP各项功能的核心,STCP需要为应用程序数据流分配序列号,其方法是对字节进行编号。其中规则如下: 序列号以从0到255之间随机选择的序列号开始,依次对SYN标志,FIN标志和数据字节进行编号。 SYN和FIN指示符都与序列空间的一个字节相关联,这使序列号确认机制可以处理SYN和不承载数据的FIN数据包。 传输层为每个连接管理两个流:传入和传出数据。这些流的序列号彼此独立。 应当为每个数据包都设置序列号。如果该数据包是纯ACK数据包(即无数据,并且未设置SYN / FIN标志),则应将序列号设置为下一个未发送的序列号。 应该可以随机地选择并设置初始序列号。 4. 数据报 以下规则适用于STCP数据包: 负载最大长度为536字节。 数据包头中的th_seq字段包含有效负载中第一个字节的序列号。 只要应用程序中有可用数据,就会发送数据包。STCP不对首次传输时存在多个小包数据做任何优化,如将它们组合再发送。 5. ACK数据包 为了保证可靠传输,必须对收到的数据予以确认,对此STCP确认数据的规则是: 通过设置STCP的头的标志域里的ACK比特来确认数据。如果该比特被设置了,那么th_ack将包含接收方所期望的下一次收到的数据字节序列号。 数据可能会随确认数据包一起传输。虽然STCP不要求生成这样的数据包,但要求需要处理这样的数据包。 STCP在接收到数据包时将立即予以确认。 6. 滑动窗口 有两个窗口需要处理,即接收方和发送方的窗口。接收方窗口是接收方在任何给定时刻愿意接受的序列号范围。该窗口可确保发送方不会发送超出接收方处理能力的数据。 跟TCP一样,STCP也使用滑动窗口,发送方所发送数据的序列号受窗口值所限制。窗口在数据被确认后将进行“滑动”。其中窗口设置规则为: 本地接收方窗口的固定大小为3072字节。 拥塞窗口的固定大小为3072字节。STCP不做任何自适应拥塞控制。 发送方窗口大小由另一方通告的接收方窗口和拥塞窗口中的最小值所决定。 请注意,接收到的数据可能会越过当前接收方窗口的两端。在这种情况下,数据将被分为两部分,每一部分都需经过适当处理。 所发送数据不要超出发送方的窗口值。 所有窗口的第一个字节始终是最后一个确认数据的字节。例如,对于接收方窗口,如果最后一次确认的序列号是8192,则接收方愿意接受序列号8192到11263(8192 + 3072-1)的数据。 7. 重传 由于本实验STCP的网络层是在可靠的传输层之上实现的,因此不存在丢包和超时的情况,因此在本实验无需实现重传功能。 四:实验功能要求 1. 完善transport_init() 本实验中唯一需要修改的文件是transport.c,其中包括transport_init()、generate_initial_seq_num()和control_loop()需要修改。transport_init()用于初始化传输层,开启一个循环control_loop()来处理对端或者本地应用的任何数据。每个连接对应一个线程,当且仅当连接关闭时循环才退出。 完善内容:该函数中实现了基本框架,但是在其中需要根据参数【is_active】来实现不同的功能,若是TRUE则生成序列号并发送SYN数据包,若是FALSE则等待连接的到来。 void transport_init(mysocket_t sd, bool_t is_active){ context_t *ctx; ctx = (context_t *) calloc(1, sizeof(context_t)); assert(ctx); generate_initial_seq_num(ctx); ctx->connection_state = CSTATE_ESTABLISHED; stcp_unblock_application(sd); control_loop(sd, ctx); free(ctx); } 2. 实现generate_initial_seq_num() 完善内容:该函数比较简单,仅需对ctx->initial_sequence_num填充一个随机值即可。 static void generate_initial_seq_num(context_t *ctx){ assert(ctx); #ifdef FIXED_INITNUM ctx->initial_sequence_num = 1; #else /*ctx->initial_sequence_num =;*/ #endif } 3. 完善control_loop() TCP有限状态机是传输层协议运行的保证,而函数control_loop()则需要实现大多数“事件驱动”的STCP传输有限状态机。通过事件驱动,使用stcp_wait_for_event()函数接收来自应用程序层的信号以接收数据或关闭连接,并接收来自网络层的数据包。control_loop()的每次循环都将处理当前的挂起的事件集,并相应地更新有限状态机的状态。 static void control_loop(mysocket_t sd, context_t *ctx){ assert(ctx); while (!ctx->done){ unsigned int event; event = stcp_wait_for_event(sd, 0, NULL); if (event & APP_DATA){ /* 该应用程序已请求发送数据 */ } /* etc. */ } } 完善内容: 处理对端发送过来的数据。 处理应用程序通过mywrite()函数传入的数据。 处理应用通过myclose()函数关闭Socket。 处理超时。请根据上面的要求 指导我如何进行操作以通过检查

实验四 算符优先分析器的构造 1. 实验目的与任务 (1)理解自底向上的语法分析的基本思想。 (2)理解算符优先文法的概念。 (3)掌握算符分析表和优先函数的构造。 (4)掌握算符优先分析器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流程。 2. 实验原理 算符优先分析法是一种简单、直观、广为使用的语法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程序设计语言中的表达式的分析。算符优先分析法就是仿照算术表达式的运算过程而提出的一种自底向上的语法分析方法,它可以分析算符优先文法,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文法终结符之间的优先关系,通过比较相邻算符的优先次序来确定句型中的最左素短语,并进行归约。 所谓的算符优先文法是指:对算符文法中任意两个终结符对a、b之间至多有一种优先关系成立的文法,而算符文法G中的任何一个产生式中都不包含两个非终结符相邻的情况。对于满足这样条件的文法,我们就可以用算符优先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 确定了符合要求的文法之后,自底向上的分析方法的关键就是如何在当前句型中寻找可归约的子串,算符优先分析法在归约过程中,通过终结符之间的优先关系确定当前的句型中的最左素短语,与非终结符无关,只需知道把当前句型中的最左素短语归约为一非终结符,不必知道该非终结符的名字是什么,这样也就去掉了单非终结符的归约,一旦找到最左素短语,就将它归约成一个非终结符。 在算符优先分析法分析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个栈S,用来存放归约或者待形成最左素短语的符号串,用一个工作单元a存放当前读入的输入字符,归约成功的标志是当读入的输入字符是句子的结束符号#时,栈S中只剩下#N。 3. 实验内容 给定一个上下文无关文法G: <常量说明部分>→const<常量定义>{,<常量定义>} <常量定义>→<标识符>=<无符号整数> <无符号整数>→<数字>{<数字>} <变量说明部分>→{var}01 <标识符>{,<标识符>}:integer;∣{var}01 <标识符>{,<标识符>}:real;∣{var}01 <标识符>{,<标识符>}:boolean; <标识符>→<字母>{<字母>∣<数字>} <语句部分>→<语句>∣<复合语句> <复合语句>→begin <语句>{;begin<语句>end;} end. <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 <赋值语句>→<标识符>:=<表达式> <表达式>→[+∣-]<项>∣<表达式>+<项>∣<表达式>-<项> <项>→<因子>∣<项>*<因子>∣<项>/<因子> <因子>→<标识符>∣<常量>∣(<表达式>) <常量>→<无符号整数> <条件语句>→if <条件> then <语句> else <语句> <条件>→<表达式><关系运算符><表达式>{(and∣or) <表达式><关系运算符><表达式>} <循环语句>→while (<条件>){(and∣or) (<条件>)} do <语句> <关系运算符>→=∣<∣>∣≤∣≥ <字母>→a∣b∣c∣…∣z ∣A∣B∣C∣…∣Z <数字>→0∣1∣2∣…∣9 编写程序,构造上述文法G的算符优先分析器,使其能实现如下功能: (1)扫描单词的内部表示形式,按语言的语法规则识别出语法单位(语句等); (2)对各语法单位进行语法检查; (3)若发现单词的组成有错误时,输出有关的出错信息。 给出c语言的代码

请根据给定的文法设计并实现语法分析程序,能基于词法分析程序识别出单 词,并识别出各类语法成分。输入输出及处理要求如下: (1)需按文法规则,用递归子程序法对文法中定义的所有种语法成分进行分 析; (2)为了方便进行自动评测,输入的被编译源文件统一命名为 testfile.txt;输出的结果文件统一命名为 output.txt ;结果文件中包含 如下两种信息: 1)按词法分析识别单词的顺序,按行输出每个单词的信息(要求同词法 分析作业,对于预读的情况不能输出)。 2)在下列高亮显示的语法分析成分分析结束前,另起一行输出当前语法 成分的名字,形如“<常量说明>”(注:未要求输出的语法成分仍需要分析) <加法运算符> ::= +|‐ <乘法运算符> ::= *|/ <关系运算符> ::= <|<=|>|>=|!=|== <字母> ::= _|a|...|z|A|...|Z <数字> ::= 0|<非零数字> <非零数字> ::= 1|...|9 <字符> ::= '<加法运算符>'|'<乘法运算符>'|'<字母>'|'<数字>' <字符串> ::= "{十进制编码为 32,33,35‐126 的 ASCII 字符}" <程序> ::= [<常量说明>][<变量说明>]{<有返回值函数定义>|<无返回值函数定义>} <主函数> <常量说明> ::= const<常量定义>;{ const<常量定义>;} <常量定义> ::= int<标识符>=<整数>{,<标识符>=<整数>} | char<标识符>=<字符>{,<标识符>=<字符>} <无符号整数> ::= <非零数字>{<数字>}| 0 <整数> ::= [+|-]<无符号整数> <标识符> ::= <字母>{<字母>|<数字>} <声明头部> ::= int<标识符> |char<标识符> <变量说明> ::= <变量定义>;{<变量定义>;} <变量定义> ::= <类型标识符>(<标识符>|<标识符>'['<无符号整数>']'){,(<标识符>| <标识符>'['<无符号整数>']' )} //<无符号整数>表示数组元素的个数,其值需大于 0 <类型标识符> ::= int | char <有返回值函数定义> ::= <声明头部>'('<参数表>')' '{'<复合语句>'}' <无返回值函数定义> ::= void<标识符>'('<参数表>')''{'<复合语句>'}' <复合语句> ::= [<常量说明>][<变量说明>]<语句列> <参数表> ::= <类型标识符><标识符>{,<类型标识符><标识符>}| <空> <主函数> ::= void main‘(’‘)’ ‘{’<复合语句>‘}’ <表达式> ::= [+|-]<项>{<加法运算符><项>} //[+|‐]只作用于第一个<项> <项> ::= <因子>{<乘法运算符><因子>} <因子> ::= <标识符>|<标识符>'['<表达式>']'|'('<表达式>')'|<整数>|<字符 >|<有返回值函数调用语句> <语句> ::= <条件语句>|<循环语句>| '{'<语句列>'}'| <有返回值函数调用语句>; |<无返回值函数调用语句>;|<赋值语句>;|<读语句>;|<写语 句>;|<空>;|<返回语句>; <赋值语句> ::= <标识符>=<表达式>|<标识符>'['<表达式>']'=<表达式> <条件语句> ::= if '('<条件>')'<语句>[else<语句>] <条件> ::= <表达式><关系运算符><表达式> //整型表达式之间才能进行关系运算 |<表达式> //表达式为整型,其值为 0 条件为假,值不为 0 时条件为 真 <循环语句> ::= while '('<条件>')'<语句>| do<语句>while '('<条件>')' |for'(' <标识符>=<表达式>;<条件>;<标识符>=<标识符>(+|‐)<步长>')'<语句> <步长>::= <无符号整数> <有返回值函数调用语句> ::= <标识符>'('<值参数表>')' <无返回值函数调用语句> ::= <标识符>'('<值参数表>')' <值参数表> ::= <表达式>{,<表达式>}|<空> <语句列> ::= {<语句>} <读语句> ::= scanf '('<标识符>{,<标识符>}')' <写语句> ::= printf '(' <字符串>,<表达式> ')'| printf '('<字符串> ')'| printf '('<表达式>')' <返回语句> ::= return['('<表达式>')'] 【输入形式】testfile.txt 中的符合文法要求的测试程序。 【输出形式】按如上要求将语法分析结果输出至 output.txt 中,中文字符的 编码格式要求是 UTF‐8。 【样例输入】 const int const1 = 1, const2 = ‐100; const char const3 = '_'; int change1; char change3; int gets1(int var1,int var2){ change1 = var1 + var2; return (change1); } void main(){ printf("Hello World"); printf(gets1(10, 20)); }

#include “stm32f10x.h” // Device header uint16_t AD_Value[2]; //定义用于存放AD转换结果的全局数组 /** 函 数:AD初始化 参 数:无 返 回 值:无 */ void AD_Init(void) { /开启时钟/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ADC1, ENABLE); //开启ADC1的时钟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GPIOA, ENABLE); //开启GPIOA的时钟 RCC_AHBPeriphClockCmd(RCC_AHBPeriph_DMA1, ENABLE); //开启DMA1的时钟 /设置ADC时钟/ RCC_ADCCLKConfig(RCC_PCLK2_Div6); //选择时钟6分频,ADCCLK = 72MHz / 6 = 12MHz /GPIO初始化/ GPIO_InitTypeDef GPIO_InitStructure; 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AIN;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1 | GPIO_Pin_2; GPIO_InitStructure.GPIO_Speed = GPIO_Speed_50MHz; GPIO_Init(GPIOA, &GPIO_InitStructure); //将PA1和PA2引脚初始化为模拟输入 /规则组通道配置/ ADC_RegularChannelConfig(ADC1, ADC_Channel_0, 1, ADC_SampleTime_55Cycles5); //规则组序列1的位置,配置为通道0 ADC_RegularChannelConfig(ADC1, ADC_Channel_1, 2, ADC_SampleTime_55Cycles5); //规则组序列2的位置,配置为通道1 /ADC初始化/ ADC_InitTypeDef ADC_InitStructure; //定义结构体变量 ADC_InitStructure.ADC_Mode = ADC_Mode_Independent; //模式,选择独立模式,即单独使用ADC1 ADC_InitStructure.ADC_DataAlign = ADC_DataAlign_Right; //数据对齐,选择右对齐 ADC_InitStructure.ADC_ExternalTrigConv = ADC_ExternalTrigConv_None; //外部触发,使用软件触发,不需要外部触发 ADC_InitStructure.ADC_ContinuousConvMode = ENABLE; //连续转换,使能,每转换一次规则组序列后立刻开始下一次转换 ADC_InitStructure.ADC_ScanConvMode = ENABLE; //扫描模式,使能,扫描规则组的序列,扫描数量由ADC_NbrOfChannel确定 ADC_InitStructure.ADC_NbrOfChannel = 2; //通道数,为2,扫描规则组的前2个通道 ADC_Init(ADC1, &ADC_InitStructure); //将结构体变量交给ADC_Init,配置ADC1 /DMA初始化/ DMA_InitTypeDef DMA_InitStructure; //定义结构体变量 DMA_InitStructure.DMA_PeripheralBaseAddr = (uint32_t)&ADC1->DR; //外设基地址,给定形参AddrA DMA_InitStructure.DMA_PeripheralDataSize = DMA_PeripheralDataSize_HalfWord; //外设数据宽度,选择半字,对应16为的ADC数据寄存器 DMA_InitStructure.DMA_PeripheralInc = DMA_PeripheralInc_Disable; //外设地址自增,选择失能,始终以ADC数据寄存器为源 DMA_InitStructure.DMA_MemoryBaseAddr = (uint32_t)AD_Value; //存储器基地址,给定存放AD转换结果的全局数组AD_Value DMA_InitStructure.DMA_MemoryDataSize = DMA_MemoryDataSize_HalfWord; //存储器数据宽度,选择半字,与源数据宽度对应 DMA_InitStructure.DMA_MemoryInc = DMA_MemoryInc_Enable; //存储器地址自增,选择使能,每次转运后,数组移到下一个位置 DMA_InitStructure.DMA_DIR = DMA_DIR_PeripheralSRC; //数据传输方向,选择由外设到存储器,ADC数据寄存器转到数组 DMA_InitStructure.DMA_BufferSize = 2; //转运的数据大小(转运次数),与ADC通道数一致 DMA_InitStructure.DMA_Mode = DMA_Mode_Circular; //模式,选择循环模式,与ADC的连续转换一致 DMA_InitStructure.DMA_M2M = DMA_M2M_Disable; //存储器到存储器,选择失能,数据由ADC外设触发转运到存储器 DMA_InitStructure.DMA_Priority = DMA_Priority_Medium; //优先级,选择中等 DMA_Init(DMA1_Channel1, &DMA_InitStructure); //将结构体变量交给DMA_Init,配置DMA1的通道1 /DMA和ADC使能/ DMA_Cmd(DMA1_Channel1, ENABLE); //DMA1的通道1使能 ADC_DMACmd(ADC1, ENABLE); //ADC1触发DMA1的信号使能 ADC_Cmd(ADC1, ENABLE); //ADC1使能 /ADC校准/ ADC_ResetCalibration(ADC1); //固定流程,内部有电路会自动执行校准 while (ADC_GetResetCalibrationStatus(ADC1) == SET); ADC_StartCalibration(ADC1); while (ADC_GetCalibrationStatus(ADC1) == SET); /ADC触发/ ADC_SoftwareStartConvCmd(ADC1, ENABLE); //软件触发ADC开始工作,由于ADC处于连续转换模式,故触发一次后ADC就可以一直连续不断地工作 } 基于以上代码,可以修改配置,外接一个ads1220芯片,ads1220芯片输入接两路交流信号,输出在stm32f103c8t6内部adc,然后内部adc检测两路通道的电流大小及电流差,利用stmf103c8t6标准库,写出ads1220芯片的驱动代码和检测两路信号的相位量及相位差,检测代码编写在ads1220的驱动代码里,检测代码用过零检测,检测代码需要在已配置的oled里显示出两个通道的相位角多少°及相位角相差多少°,并显示出结果,所写代码自动生成.c和.h文件,代码简洁明了,代码ai率为0%

实验4 数字通信系统仿真实验 实验题目:数字通信系统仿真实验 实验内容:利用MATLAB计算机仿真软件设计一个完整的数字通信系统。其中包括信号预处理,信源编码,信道编码,数字调制与解调、系统抗噪声性能分析。 实验性质:综合型 实验要求: 1)信源信号为模拟信号,信号形式自拟,抽样速率自拟,需符合抽样定理,进行8位PCM编码(信源编码); 2)数字调制方法自选,其中一个载频8; 3)信道加入高斯白噪声,噪声单边功率谱密度n0自拟; 4)接收端滤波、信源译码、解调之后输出信号,统计误码率Pe。 ①加入信道编码和信道译码,编码方式自选。 模拟信源波形;PCM编码波形;信道传输波形;信道加入噪声后波形;接收端滤波器后波形;PCM译码波形;解调后波形;做信道编码,则需要加入信道编码波形;信道译码波形;实验结果分析:分析该系统的误码率Pe。截取信源的数字信息流和接收端抽样判决的信息流进行比较,计算出误码的个数,从而计算出误码率。 1、误码率的分析需绘制误码率曲线,即信噪比和误码率是一一对应的,在不同信噪比下得到不同的误码率,2、调制时需要考虑每个比特的持续时间内必须保证有5个以上整周期,不然解调的结果不成立;3、关于PCM编码尽量使用A律13折线编码方式 一个按照上述要求写出满足要求的完整代码

最新推荐

recommend-type

编译原理实验 设计一个词法分析器

在本实验中,任务是设计一个词法分析器,该分析器主要针对PASCAL语言。词法分析器是编译器的第一阶段,它负责识别输入源程序中的基本语法单元,即单词(token)。以下是对设计词法分析器时需要考虑的一些关键知识点...
recommend-type

基于vue3.x、Typescript、vite、Elementplus等,适配手机、平板、pc的后台开源免费模板库(vue2.x请切换vue-prev-.zip

基于vue3.x、Typescript、vite、Elementplus等,适配手机、平板、pc的后台开源免费模板库(vue2.x请切换vue-prev-.zip
recommend-type

bls-wasm:Node.js下WebAssembly实现的BLS签名技术

### 知识点说明 #### 标题解析 - **WebAssembly**: 是一种新的代码执行格式,旨在提供一种在现代浏览器和服务器上都能运行的安全、快速的代码执行方式。WebAssembly最初的目标是让网页可以运行高性能的应用程序,比如游戏或视频编辑工具,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其应用场景已经扩展到服务器端。Node.js通过引入WebAssembly支持,使得可以在其环境中利用WebAssembly的能力执行高度优化的代码。 - **Node.js**: 是一个基于Chrome V8引擎的JavaScript运行环境,它执行JavaScript代码不需要浏览器支持。Node.js被设计为能够构建快速、可扩展的网络应用程序,尤其擅长处理大量并发连接的场景。 - **BLS签名**:BLS(Boneh-Lynn-Shacham)签名是一种基于密码学的签名方案。它在安全性、效率和功能上优于传统的ECDSA和RSA签名算法。BLS签名特别适合于区块链等需要快速验证大量签名的场景。 #### 描述解析 - **密钥和签名模型**: 描述了BLS签名方案中的基本要素:`Fr:SecretKey` 表示秘密密钥,而 `G2:PublicKey` 表示公钥。G1用于表示签名。在密码学中,密钥和签名的生成、使用和管理是确保系统安全的基础。 - **以太坊2.0兼容性**: 提到如果需要与以太坊2.0兼容的签名/验证,需要参考某些文档或指南。这暗示了`bls-wasm`库在区块链领域的重要性,特别是针对以太坊这样的平台,其正在向2.0版本升级,而新的版本将会使用BLS签名来改进网络的安全性和性能。 #### 使用指南 - **Node.js使用**: 通过`require('bls-wasm')`语句引入模块,展示了如何在Node.js环境中集成`bls-wasm`模块。 - **浏览器使用**: 对于在浏览器中使用,需要引入`bls.js`,并且通过`require('bls-wasm/browser')`的方式引入。这反映了WebAssembly模块的跨平台特点,能够适应不同的运行环境。 - **React使用**: 通过类似的方式`const bls = require('bls-wasm/browser')`说明了在React项目中如何集成`bls-wasm`。 - **版本兼容性**: 提到v0.4.2版本破坏了入口点的向后兼容性,意味着从这个版本开始,库的API可能发生了变更,需要开发者注意更新。 #### 执照信息 - **修改了新的执照**: 说明了关于软件许可证的新变化,暗示了库的许可证可能由之前的版本有所更新,需要用户关注和遵守新的许可证条款。 #### 压缩包文件信息 - **bls-wasm-master**: 由于提供了压缩包文件的名称列表,暗示了一个名为`bls-wasm`的项目,可能包含源代码、编译后的文件、文档等。 ### 知识点的深入拓展 #### WebAssembly在Node.js中的应用 WebAssembly在Node.js中的主要优势在于性能的提升,特别是在处理CPU密集型任务时。WebAssembly模块可以运行C/C++、Rust等语言编写的代码,并且这些代码在WebAssembly的沙盒环境中执行得非常快。 #### BLS签名在区块链中的作用 区块链技术依赖于密码学来确保交易的安全性和验证性。BLS签名因其在密钥长度、签名长度、签名速度以及多签性能等方面的优点,非常适合被用于区块链网络。它允许验证者更快地验证交易,并提高了区块链的处理能力。 #### Node.js环境下的安全实践 在Node.js环境中使用BLS签名或任何加密算法时,应当遵循安全实践,例如确保密钥的安全管理,避免在不安全的通道中传输密钥,以及定期更新和轮换密钥等。 #### 跨平台兼容性的重要性 对于WebAssembly模块来说,能够在不同的环境(如Node.js、浏览器、React应用等)中无缝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开发者需要关注不同平台间的API差异和兼容性问题。 #### 软件许可证的遵守 软件许可证规定了开发者如何使用该软件,以及他们可以对软件进行哪些修改和分发。遵循许可证的规定不仅可以避免法律风险,还可以确保代码的使用和传播不会侵犯原作者的权益。 综上所述,`bls-wasm`模块作为一个在WebAssembly环境下运行的BLS签名工具,为Node.js和Web开发者提供了强大的密码学能力,特别是对于希望支持以太坊2.0等区块链技术的项目。开发者在使用这类工具时,需要关注性能、兼容性、安全性和许可证等多方面的要求。
recommend-type

提升Linux终端使用效率的实用指南

### 提升 Linux 终端使用效率的实用指南 #### 1. i3wm 窗口管理基础操作 在 i3wm 中,创建新的窗口块(tiles)就等同于打开应用程序,因为所有应用程序都以窗口块的形式呈现在窗口管理器的网格中。 - **创建窗口块**: - 打开终端:使用 `win + enter`。 - 打开其他应用程序:按下 `win + d`,屏幕左上角会弹出一个小对话框,输入应用程序名称,对话框会显示自动补全状态,当显示目标程序时,按下“打开”,应用程序将以窗口块形式打开。 - **窗口块布局调整**: - 打开更多应用程序会在工作区自动创建更多窗口块,并在网格中分
recommend-type

现有以下数据: String[] keyAry: [{"fields":[{"name":"类型"}, {"name":"中问题", "width":"400px"}, {"name":"小问题", "width":"400px"}]}] String[] value: [{"fieldvalues":[{"value":"人员","row":0,"col":0},{"value":"1","row":0,"col":1},{"value":"1","row":0,"col":2}]},{"fieldvalues":[{"value":"设施","row":1,"col":0},{"value":"2","row":1,"col":1},{"value":"2","row":1,"col":2}]}] 请使用java语言将以上数据转化为word的表格,具体格式如下: 类型 中问题 小问题 人员 1 1 设施 2 2 其中,表格第一行是keyAry数组的name属性,value数组中每个fieldvalues属性作为一行

<think> 我们使用Apache POI库来操作Word文档生成表格。 步骤: 1. 创建文档对象,并创建一个表格。 2. 首先,我们创建表头行(第一行),遍历keyAry数组,取出每个元素的name属性作为表头单元格的内容。 3. 然后,遍历value数组,每个元素代表一行数据。每个元素有一个fieldvalues数组,这个数组中的每个元素对应一个单元格。 4. 注意:keyAry数组的长度应该与fieldvalues数组的长度一致,因为它们分别代表列名和每列的值。 假设数据结构如下: keyAry: 数组,每个元素是一个对象,对象有name属性(表头名称) v
recommend-type

2000年代初的粉丝创神奇宝贝网站回顾

标题和描述中提到的“jps1:杰西(Jesse)基于粉丝的终极口袋妖怪网站(2000-2001)”反映了以下几个重要知识点: 1. 网站建设与维护的早期阶段:从2000到2001年的时间段中,互联网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而杰西(Jesse)创建的这个口袋妖怪主题网站,可以被视作个人站长时代的早期代表作。这代表了早期网络用户利用有限资源进行个人兴趣爱好的分享和推广。 2. 基于粉丝的互动平台:这个网站明确指出是基于粉丝而创建的,这表明了网络社区中粉丝文化的存在和影响力。在那个时期,围绕特定兴趣(如口袋妖怪)形成的粉丝群体,通过这些网站交流信息、分享资源,这种基于共同兴趣建立的社区模式对后来的社交媒体和粉丝经济有着深远影响。 3. 个人网站的存档意义:杰西(Jesse)在描述中提到了出于存档目的而发布,这说明了这个网站对于网络历史保存的重要性。随着互联网内容的快速更迭,个人网站往往由于服务器迁移、技术更新等原因而丢失,因此存档个人网站是对互联网文化遗产的一种保护。 关于标签“JavaScript”,它指向了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4. JavaScript在网络技术中的作用:标签“JavaScript”点出了该网站使用了JavaScript技术。作为早期的动态网页脚本语言,JavaScript在提高用户交互体验、网页特效实现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尽管该网站发布的年份较早,但极有可能包含了一些基础的JavaScript代码,用于实现动态效果和基本的客户端交互。 至于“压缩包子文件的文件名称列表”中的“jps1-gh-pages”,它暗示了以下知识点: 5. GitHub Pages的使用:GitHub Pages是GitHub提供的一项服务,允许用户将网站内容部署到一个独立的域名下,通过“jps1-gh-pages”文件名我们可以推测,这个口袋妖怪网站可能是被部署在GitHub Pages上的。这表明了即使在早期,个人站长已经开始利用现代网络服务来托管和分享他们的项目。 6. 压缩文件的作用:文件名称中的“压缩”二字意味着该网站的文件内容可能是经过压缩处理的,这可能是为了便于存储和传输。在互联网早期,由于带宽和存储空间的限制,压缩文件是一种常见的数据管理手段。 总结以上知识点,可以归纳为: - 网站建设与维护的早期案例,以及个人站长时代的特点。 - 基于粉丝文化的网络社区,及其对后来社交媒体的影响。 - 个人网站的存档价值和对互联网文化遗产的贡献。 - JavaScript的早期应用以及它在改善用户交互体验方面的重要性。 - GitHub Pages的使用案例,以及压缩技术在网络数据管理中的应用。 从这些知识点可以看出,即便是早期的个人网站项目,也蕴含了丰富的技术和文化内涵,为理解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recommend-type

Linux终端实用工具与技巧

# Linux 终端实用工具与技巧 ## 1. gnuplot 绘图与导出 ### 1.1 绘制方程图形 任何方程都可以用特定方式绘制图形。例如,一个斜率为 5、y 轴截距为 3 的直线方程,可使用以下命令生成图形: ```bash plot 5*x + 3 ``` ### 1.2 导出图形为图像文件 虽然能在终端显示图表,但多数情况下,我们希望将图表导出为图像,用于报告或演示。可按以下步骤将 gnuplot 设置为导出图像文件: 1. 切换到 png 模式: ```bash set terminal png ``` 2. 指定图像文件的输出位置,否则屏幕将显示未处理的原始 png 数据:
recommend-type

华为310散热

<think> 嗯,用户想了解华为昇腾310处理器的散热解决方案,我需要从提供的引用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首先查看引用[1],里面提到Atlas 500智能小站使用了TEC半导体制冷技术,这项技术具有无风扇、低功耗和高可靠性的特点。虽然这是Atlas 500的设备,但考虑到昇腾310芯片的应用场景,很可能采用了相似的散热方案。 再看引用[2]中关于CloudEngine 16800交换机的散热描述,这里提到了两项关键技术:碳纳米导热垫和VC相变散热。虽然这是交换机产品,但散热原理应该可以迁移到AI处理器场景。特别是VC相变散热技术的高效热传导特性,对昇腾310这样的高密度芯片应该很适用。 引
recommend-type

VB提取EXE/DLL文件中所有图标的教程与源码

在深入探讨这个知识点之前,我们需要对VB(Visual Basic)有所了解。VB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编程语言,最初由微软公司开发,它属于事件驱动编程语言的一部分。随着技术的发展,VB已经演变出多个版本,其中包括较为人熟知的VB6和VB.NET。VB在开发Windows应用程序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因为其简洁的语法和可视化的开发环境使得编程变得相对容易。 【知识点】: 1. VB源码解析: VB源码通常包含对某个特定任务的指令集。在这个案例中,源码是用于从可执行的EXE文件和动态链接库(DLL)文件中提取ICO图标。这个程序允许用户选择一个快捷方式打开的应用程序(例如桌面上的Word快捷方式),通过解析快捷方式,程序能够找到实际的可执行文件,并从中提取图标资源。 2. 系统相关知识: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对于这类任务至关重要。Windows操作系统将图标作为资源存储在可执行文件和DLL文件中。资源是二进制文件内的一部分,包含图像、字符串、菜单和其他可加载的元素。使用VB程序能够访问和操作这些资源,允许开发者或用户提取出图标资源。 3. ICO与图标处理:ICO文件是Windows系统中图标图像的文件格式。图标可以有不同的尺寸和颜色深度,通常用于表示文件、文件夹或程序。在VB程序中,提取的图标会被以ICO格式保存,这样可以确保在不同的应用程序中被识别和使用。 4. 图标提取程序的实现:要提取EXE文件中的图标,VB程序需要执行几个关键步骤。首先,程序需要打开目标EXE文件,并读取其内部的资源表。接着,程序要查找资源表中与图标相关的条目。通常,这些图标资源可以通过一个编号或名称被识别。然后,程序将这些图标资源读取出来,并保存为独立的ICO文件。在读取过程中,开发者可能需要使用Windows 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函数来处理各种底层操作,例如打开文件、读取资源和关闭文件等。 5. VB中的用户界面元素:为了实现从EXE文件提取图标的功能,VB程序需要提供一个用户界面,允许用户选择快捷方式并显示提取出的图标列表。这通常涉及到使用VB中的控件,如列表框(ListBox)或图像框(PictureBox)来显示图标,使用滚动条(Scrollbar)来浏览不同图标,以及统计图标数量的逻辑。 6. 可能的编程实现和挑战:实现这个功能可能会遇到的挑战包括了解如何操作Windows资源,熟悉Windows API,以及处理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例如用户选择的不是有效的可执行文件。程序员需要编写错误处理逻辑来确保程序的稳定性。此外,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版本(比如32位与64位),资源读取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因此程序可能需要考虑兼容性问题。 7. 关于文件名称"okbase.net"的讨论:虽然在给出的信息中并未提供具体的VB源代码或进一步的说明,文件名称"okbase.net"可能指向一个提供源代码下载、技术讨论或者知识共享的网站。"okbase.net"作为一个资源网站,可能会有各种类型的资源文件,包括我们这里讨论的VB源代码。开发者可以访问这类网站来获取所需的代码、库或其他开发资源。 总体而言,VB从EXE文件提取图标的功能展示了一个有趣且实用的应用,它涉及到了编程、操作系统原理以及图形用户界面的设计。对于那些对Windows编程感兴趣的开发者来说,这是一个很有教育意义的项目。
recommend-type

Tmux:高效终端管理工具的使用与定制

### Tmux:高效终端管理工具的使用与定制 在终端操作中,我们常常需要处理多个任务,并且希望这些任务能够在后台持续运行,同时方便我们随时切换和管理。本文将介绍如何在终端中让进程在后台运行,以及如何使用 Tmux 这个强大的工具来管理和切换虚拟终端窗口。 #### 让进程在后台运行 在终端中,我们可以使用 `bg` 命令让进程在后台重新启动,但该进程仍会与当前终端会话关联。要查看当前终端会话中正在运行的作业列表,可以使用 `jobs` 命令,它会返回一个包含作业编号的列表。 若要将某个进程与终端会话分离,可使用 `disown` 命令,例如 `disown %1`,这里的 `1` 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