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ado烧写flash起始地址
时间: 2024-09-26 12:18:50 浏览: 175
Vivado是一个Xilinx设计工具,用于FPGA的设计、仿真和编程。在使用Vivado对FPGA烧写Flash时,通常涉及到配置过程,特别是当需要存储用户自定义配置数据或软件程序时。
Flash起始地址是指将配置数据装载到Flash存储器的第一个字节的位置。这个地址是由硬件定义的,但也可能会在Xilinx的IP核或者具体设计中有所设置。例如,在XC3S系列FPGA中,常常使用JTAG或Serial Presence Detect (SPD)接口进行配置,这时Flash的起始地址通常会在参考手册或者配置文件(如.bit或.ipz)中指定。
如果你想要通过命令行进行操作,可以使用`xst`工具生成位流文件(.bit),然后使用`impex`命令导入到Vivado环境中,选择合适的启动地址。例如:
```sh
# 生成位流文件
xst -f design.xst
# 如果使用Vivado IP,则可能需要在Project Navigator里设置Flash启动地址
# 在"Hardware Manager" -> "Programmer Settings" 中指定 Flash 起始地址
# 使用Impex命令烧录
xelab -mig xil_default.ArgTools.runharness.tcl -gds2 design.runs/design.bit
```
相关问题
vitis qspiflash 烧写
### 使用 Vitis 进行 QSPI Flash 烧写的流程
在嵌入式系统开发中,使用 Vitis 工具链对 QSPI Flash 进行烧写是一项常见的任务。以下是详细的说明:
#### 1. 配置环境并准备镜像文件
为了完成 QSPI Flash 的烧写操作,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镜像文件 `BOOT.bin` 和可执行的应用程序 `.elf` 文件。这些文件可以通过 Vivado 和 Vitis 自动生成[^3]。
- **生成 BOOT.bin**:
在 Vitis 中创建一个新的平台项目,并基于目标硬件配置生成相应的引导加载器 (FSBL) 和其他组件。最终会得到一个名为 `BOOT.bin` 的二进制文件。
- **应用程序编译**:
编译用户自定义的应用程序代码,生成对应的 `.elf` 文件。此文件通常会被转换为适合烧录的格式(如 serc),以便存储到特定的闪存区域[^2]。
---
#### 2. 设置 Vitis IDE 并连接设备
打开 Vitis 开发环境,确保已正确安装驱动程序并与目标硬件建立通信链接。具体步骤如下:
- 启动 Vitis 软件后,在菜单栏选择 **Xilinx Tools -> Program FPGA** 来初始化下载过程。
- 如果需要验证数据一致性,则可以在选项窗口中启用 “Verify after flash” 功能来确认编程成功与否。
---
#### 3. 执行实际烧录动作
当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之后就可以正式开始向外部存储介质传输数据了:
- 将之前制作好的启动映像(`BOOT.bin`)以及主控逻辑(.bit/.elf等形式体现出来的成果物),按照既定路径放置好;
- 设定好目标器件类型(QSPI-X4-Single Mode etc.) ,最后按下“Program Device”按钮即可触发整个灌装序列。
---
#### 示例代码片段:手动构建 Serc 文件
如果某些情况下无法直接利用图形界面完成全部工作流的话,还可以借助命令行工具 mb-objcopy 实现 elf 至 serc 的转变,进而达成更灵活控制的目的。下面给出一段简单的 Python 脚本来展示这一转化机制:
```python
import subprocess
def convert_elf_to_serc(input_file, output_file):
try:
result = subprocess.run(['mb-objcopy', '-O', 'serc', input_file, output_file], check=True)
print(f"Conversion successful: {output_file}")
except subprocess.CalledProcessError as e:
print(f"Failed to convert ELF file: {e}")
# Example usage
convert_elf_to_serc('application.elf', 'application.serc')
```
上述函数接受两个参数分别代表输入源码形式(applications .elf)及其期望输出的目标产物(application.serc)。
---
### 注意事项
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注意几个关键环节以保证成功率最大化:
- 确认所使用的固件版本兼容当前硬件规格;
- 对于多分区布局的情况要特别留意各个区间的起始地址分配合理性;
- 完成所有设置前务必仔细核验各项参数准确性以免造成不可逆损害。
---
vivado 生成mcs
生成MCS文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使用GUI,另外一种是使用tcl命令。使用GUI的方法如下:
1. 首先生成比特流文件,假设生成的比特文件名是led.bit。
2. 在工具栏选择 "Tools" -> "Generate Memory Configuration File..."。
3. 在弹出的页面中,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设置:
1. 选择生成的文件格式为MCS。
2. 选择FLASH的大小,根据实际的板卡设置。
3. 填写将要生成的MCS文件的文件名。
4. 选择接口类型,建议选择SMAPx16。
5. 选中加载比特文件的复选框,并点击浏览文件按钮,选择相应的比特文件。起始地址选为全0,增长方向选为"up"。
6. 将三个复选框都选中。
4. 执行以上步骤后,会在页面上生成一条tcl命令。
5. 点击"OK"即可生成MCS文件。
使用tcl命令生成MCS文件的方法如下:
1. 还是以led.bit为例,使用以下命令即可生成MCS文件:
```write_cfgmem -format mcs -size 128 -interface SMAPx16 -loadbit {up 0x00000000 "M:/led.bit" } -checksum -force -disablebitswap -file "C:/Users/假大叔/AppData/Roaming/Xilinx/Vivado/led.mcs"```
解释一下这条命令:
- write_cfgmem:写配置存储文件,也就是生成MCS文件。
- -format:生成存储文件的格式,这里是mcs。
- -size:指定Flash大小,以Byte为单位。
- -interface:指定Flash接口为SMAPx16。
- -loadbit:指定生成MCS文件所需的比特流文件,并指定MCS文件存放起始地址为0x00000000,地址增长方向为向上增长。
- -file:指定MCS文件存放的地址及文件名。
生成完MCS文件后,可以将其添加到FLASH中。方法如下:
1. 打开少些比特流的页面。
2. 选中芯片,右键点击,选择"Add Configuration Memory Device"。
3. 选择自己板卡对应的FLASH。
4. 添加MCS文件,点击"OK"完成。
5. 烧写过程比较慢,大约需要7到8分钟。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