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性能调优必修课:专家解读代码优化与高效编程实践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7-08 15:05:02 阅读量: 33 订阅数: 23 


Python与MySQL深度整合:从基础集成到优化与实践

# 摘要
随着Python在数据科学、网络开发等领域的广泛使用,性能优化成为了提高应用效率和响应速度的关键。本文从代码分析、内存管理、多线程与并发编程、高效数据处理以及架构层面的优化等方面,详细阐述了Python性能优化的必要性和实用策略。通过讨论静态代码分析工具和运行时性能评估方法,本论文提供了代码审查和重构的最佳实践,以便优化代码质量与性能。同时,本文深入探讨了内存管理机制,包括垃圾回收和内存泄漏预防,以及内存使用优化技术,如使用__slots__和生成器。另外,针对多线程编程和GIL限制,本文提出了有效的应对策略,并介绍了asyncio和多进程编程技巧。此外,本文还探讨了如何通过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和利用NumPy、Pandas等库来优化数据处理,以及如何通过Dask和Joblib实现数据处理的并行计算。最后,文章通过实践案例研究,展示了如何从架构层面优化Python应用,包括使用微服务架构和性能调优的经验分享。
# 关键字
Python性能优化;代码分析;内存管理;多线程;并发编程;数据处理
参考资源链接:[EDEM CreateParticle颗粒工厂API源文件详解](https://wenku.csdn.net/doc/27g52t9xk0?spm=1055.2635.3001.10343)
# 1. Python性能优化的必要性和策略
Python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高级编程语言,以其简洁明了、开发迅速而深受开发者喜爱。然而,在处理大数据和高并发场景时,如果不进行适当的性能优化,Python应用可能会遭遇性能瓶颈。性能优化不仅是响应时间的减少,更是资源利用率的提高,系统稳定性的增强。本章将探讨为什么需要对Python进行性能优化,以及性能优化的基本策略。
性能优化是确保软件质量和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对于Python而言,由于其解释型语言的特性,代码的执行速度天生不如编译型语言。此外,Python的内存管理机制和全局解释器锁(GIL)也限制了多线程在CPU密集型任务中的表现。因此,当应用的规模增长或对性能有更高要求时,不进行优化将直接影响到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响应速度。
性能优化的策略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微观优化和宏观优化。微观优化关注代码层面的细节改进,比如循环展开、算法优化和内存使用减少;而宏观优化则侧重于架构层面,如多线程与异步编程、数据库优化和资源池化等。有效的性能优化策略通常要求开发者具备对Python运行机制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性能分析工具的熟练应用。接下来的章节将逐一介绍具体的性能评估工具、优化技术和实践案例。
# 2. Python代码分析和性能评估
### 2.1 静态代码分析工具
#### 2.1.1 使用Pylint进行代码风格检查
Pylint是Python开发者中广泛使用的一个静态代码分析工具,它可以帮助开发者发现代码中的错误、不符合编码规范的地方以及代码异味(Code Smell)。Pylint的工作原理是读取源代码文件,分析语法,寻找潜在的错误,并检查代码风格是否符合PEP 8标准。其工作过程如下:
1. 安装Pylint:
```bash
pip install pylint
```
2. 运行Pylint:
```bash
pylint your_script.py
```
或者对于整个目录的分析:
```bash
pylint --recursive=y your_directory/
```
Pylint的输出会包括模块名、文件名、代码行号、问题类型、问题描述及严重级别。开发者可以通过Pylint的报告来提升代码质量,例如修复重复代码、不必要的导入等。
#### 2.1.2 通过McCabe复杂度分析代码质量
McCabe复杂度是一种衡量代码复杂度的方法,也称为圈复杂度,通过分析程序中线性独立路径的数量来确定。复杂度越高,代码越难以理解和维护。使用McCabe复杂度可以帮助开发者识别那些需要简化和重构的部分。
1. 安装McCabe复杂度工具:
```bash
pip install radon
```
2. 计算复杂度:
```bash
radon cc your_script.py
```
`radon cc` 命令会输出每个函数的复杂度,并给出一个总体的复杂度分数。理想情况下,应将复杂度高的函数进行分解,降低其复杂度,从而提升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 2.2 运行时性能评估
#### 2.2.1 用cProfile进行性能瓶颈定位
cProfile是Python的内置性能分析工具,可以用来分析程序运行时各个函数的调用次数和运行时间。这对于发现程序中的性能瓶颈非常有帮助。使用cProfile的基本步骤如下:
1. 使用cProfile对Python脚本进行分析:
```bash
python -m cProfile -o profile_output.prof your_script.py
```
2. 分析结果:
```bash
python -m pstats profile_output.prof
```
通过分析cProfile的输出结果,开发者可以了解哪些函数调用次数最多、运行时间最长,从而针对性地对这些部分进行优化。
#### 2.2.2 使用line_profiler深入分析性能热点
line_profiler是专门用来分析Python代码中每一行的运行时间和内存使用的工具。与cProfile不同,line_profiler能够提供更细致的性能数据。以下是line_profiler的基本使用步骤:
1. 安装line_profiler:
```bash
pip install line_profiler
```
2. 对特定函数进行逐行分析:
```bash
kernprof -l -v your_script.py
```
其中 `-l` 选项表示逐行分析,`-v` 表示输出详细信息。
通过line_profiler提供的数据,开发者可以发现那些耗时的代码行,并针对性地进行优化。
### 2.3 代码审查和重构
#### 2.3.1 代码审查的最佳实践
代码审查是提高代码质量、传播知识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手段。最佳实践包括:
1. **定期进行**:应定期安排代码审查,不要等到代码提交时才审查。
2. **团队合作**:代码审查应由团队成员共同参与,不应只由个别资深开发者完成。
3. **目标明确**:审查时应有明确的目标和重点,比如性能问题、代码风格和设计模式。
4. **工具辅助**:使用如Review Board、Gerrit等工具来辅助审查过程。
#### 2.3.2 重构策略提升代码可读性和性能
重构是改善既有代码质量而不改变其外部行为的手段。重构可以遵循以下策略:
1. **消除重复代码**:如果同一代码块出现在多个地方,应将其提取为函数或模块。
2. **优化循环和递归**:简化循环逻辑,移除不必要的嵌套循环,使用递归时确保有明确的终止条件。
3. **改善函数设计**:保持函数的单一职责,减少参数数量和默认参数的使用。
4. **接口的清晰化**:清晰定义类和函数的接口,使代码易于理解和使用。
代码重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应定期执行,确保代码库的健壮性和可维护性。
# 3. Python内存管理与优化
## 3.1 内存管理基础
内存管理是Python性能优化的重要方面之一。Python内部使用引用计数来进行内存管理,但有时这种机制会导致内存泄漏,特别是在涉及循环引用时。了解Python的内存分配机制和垃圾回收机制是避免这些问题的关键。
### 3.1.1 Python的内存分配机制
Python使用私有堆空间来管理内存。Python解释器有一块专门用于Python对象的内存区域。这块区域中的内存由Python的内存管理器进行管理,这使得内存管理对Python程序员来说是透明的。当需要创建新的对象时,Python会使用内存分配器从堆中获取内存空间。Python的内存分配机制是自动进行的,但是理解其工作原理对于优化内存使用非常有帮助。
Python的内存管理器还提供内存池机制,即预先分配一块较大的内存,之后需要内存时直接从这块内存中分配。这样做的好处是减少了内存分配和回收的次数,提高了效率。
### 3.1.2 垃圾回收机制和内存泄漏预防
Python使用引用计数和周期性垃圾回收机制来管理内存。每个对象都有一个引用计数器,当引用计数减少到0时,该对象会被释放。然而,循环引用可能会导致对象即使在不可达的情况下也保持被引用,从而造成内存泄漏。
为了处理循环引用,Python在特定条件下会执行垃圾回收。这个过程是周期性的,并且可以使用`gc`模块来手动触发。内存泄漏通常与创建了无法打破的循环引用有关。预防内存泄漏的一个最佳实践是确保在对象不再需要时手动将其引用设为`None`,特别是在涉及大量数据处理和复杂对象关系时。
## 3.2 优化内存使用
优化内存使用是提高Python程序性能的关键步骤之一。通过一些简单的技巧,可以显著减少内存使用。
### 3.2.1 使用__slots__减少内存占用
在Python中,每个类的实例默认都有一个`__dict__`属性用于存储实例变量。这使得对象的内存占用随着属性数量的增加而增加。通过使用`__slots__`属性,可以在类定义中指定一个固定的属性集合,从而避免为每个实例创建`__dict__`。
```python
class Point:
__slots__ = ('x', 'y')
def __init__(self, x, y):
self.x = x
self.y = y
```
使用`__slots__`可以显著减少内存占用,特别是对于拥有大量实例的小对象。需要注意的是,使用`__slots__`会限制实例动态添加属性的能力。
### 3.2.2 利用生成器和迭代器节省内存
生成器和迭代器是Python中的懒惰序列,它们按需生成值,而不是一次性生成整个序列。这意味着生成器和迭代器不会一次性将所有数据加载到内存中,从而节省内存。
```python
def count_up_to(max_value):
count = 1
while count <= max_value:
yield count
count += 1
for number in count_up_to(1000000):
print(number)
```
在上面的例子中,`count_up_to`函数生成器会在迭代过程中逐个产生数字,而不是一次性生成一个包含100万个数字的列表。对于需要处理大量数据的程序来说,使用生成器可以显著降低内存消耗。
## 3.3 高级内存优化技术
在处理复杂的应用时,可能需要更高级的技术来进一步优化内存使用。
### 3.3.1 使用缓存优化内存重复使用
缓存技术可以用来减少对资源的重复加载,尤其是在处理大量计算或者数据访问时。在Python中,可以使用装饰器或者第三方库,如`functools.lru_cache`,来实现函数的缓存。
```python
from functools import lru_cache
@lru_cache(maxsize=128)
def compute(x):
# 计算过程
return result
```
在这个例子中,`lru_cache`装饰器缓存了函数`compute`的最近128个调用结果,当下次输入相同参数时,可以直接返回缓存结果,避免了重复计算。
### 3.3.2 内存池的创建和使用
创建内存池可以有效管理内存分配,减少碎片化。内存池通过预先分配一块较大的内存区域来优化小内存块的分配和回收。在Python中,可以使用`multiprocessing`模块中的`SharedMemory`来创建共享内存池。
```python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multiprocessing import shared_memory
# 创建共享内存池
shm = shared_memory.SharedMemory(create=True, size=1024)
buf = shm.buf
buf[:4] = b'test'
# 在另一个进程中访问内存池
another_shm = shared_memory.SharedMemory(name=shm.name)
another_buf = another_shm.buf
print(np.ndarray((2,), buffer=another_buf, dtype='u1').tolist())
```
在上述代码中,我们创建了一个共享内存池,并在两个不同的进程中访问它。内存池特别适合在需要进程间共享大量数据的场景下使用。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共享内存需要妥善管理,以避免内存泄漏。
# 4. 多线程与并发编程优化
多线程编程是提高应用程序性能的关键技术之一。然而,在Python中,由于全局解释器锁(Global Interpreter Lock,GIL)的存在,多线程并非总是提升性能的银弹。本章节将深入探讨Python中的多线程编程基础、GIL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以及高级并发编程技术。
## 4.1 多线程编程基础
Python的`threading`模块提供了基本的多线程编程工具。线程可以被创建并管理,以实现并行执行多个任务。理解线程的创建和管理是编写高效多线程应用程序的基础。
### 4.1.1 线程的创建和管理
在Python中创建线程非常简单,可以通过继承`threading.Thread`类并重写`run`方法来定义线程的操作。然后通过实例化这个子类并调用`start`方法来启动线程。
```python
import threading
class MyThread(threading.Thread):
def run(self):
# 线程要执行的代码
print(f"{self.name} is running.")
# 创建线程实例
my_thread = MyThread()
# 启动线程
my_thread.start()
```
多个线程可以通过线程池来管理,从而避免创建过多线程导致的资源竞争和开销。
```python
from concurrent.futures import ThreadPoolExecutor
def task(n):
return n * n
with ThreadPoolExecutor(max_workers=5) as executor:
results = executor.map(task, range(10))
```
### 4.1.2 线程同步机制和锁的使用
当多个线程访问共享资源时,需要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这通常通过线程同步机制来实现。Python提供了多种同步原语,例如锁(Locks)、信号量(Semaphores)、事件(Events)等。
```python
import threading
lock = threading.Lock()
def synchronized_function():
with lock:
# 访问或修改共享资源
pass
```
锁可以防止多个线程同时执行同一段代码。在多线程环境中,使用锁是一种常见的避免数据竞争的手段。
## 4.2 GIL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尽管Python的GIL可以简化内存管理,但对多线程程序来说,GIL实际上限制了多线程在CPU密集型任务上的并行性。这意味着在某些情况下,使用多线程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性能提升。
### 4.2.1 全局解释器锁(GIL)的原理
GIL是Python解释器中用来保护对Python对象进行操作的一种锁,以防止多个线程同时执行Python字节码。它使得Python线程在执行时不能同时进行,因此对CPU密集型任务的多线程处理并没有提升CPU利用率。
### 4.2.2 避免GIL限制的方法
为了避开GIL的限制,可以采取多进程编程,因为每个Python进程都有自己的GIL和解释器。此外,还可以使用像`multiprocessing`这样的库来利用多核处理器。
```python
from multiprocessing import Process
def task():
# CPU密集型任务
pass
if __name__ == '__main__':
processes = []
for _ in range(5):
p = Process(target=task)
p.start()
processes.append(p)
for p in processes:
p.join()
```
## 4.3 并发编程高级技巧
除了传统的多线程编程,Python还提供了其他并发编程的高级技巧,例如使用`asyncio`库处理异步I/O密集型任务,以及多进程编程和进程间通信。
### 4.3.1 使用asyncio处理异步I/O
`asyncio`是一个用于编写并发代码的库,通过使用`async`和`await`关键字,可以以单线程的方式编写非阻塞代码。这对于I/O密集型任务,如网络通信、文件操作等,可以显著提高性能。
```python
import asyncio
async def main():
# 异步I/O操作
await asyncio.sleep(1)
print("hello world")
asyncio.run(main())
```
### 4.3.2 多进程编程和进程间通信
Python的`multiprocessing`模块允许程序创建多个进程,并且可以利用Python的`queue`模块或`multiprocessing`模块提供的`Manager`类实现进程间通信。
```python
from multiprocessing import Process, Queue
def worker(q):
# 执行任务
q.put("result")
if __name__ == '__main__':
q = Queue()
p = Process(target=worker, args=(q,))
p.start()
p.join()
print(q.get())
```
这些高级并发编程技术为Python开发者提供了解决复杂问题的多种手段,特别是涉及到大量I/O操作和复杂数据处理时。
通过掌握多线程与并发编程的优化策略,开发者可以设计出更加高效和响应迅速的Python应用程序。在本章节中,我们从多线程的基础知识讲起,然后讨论了GIL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并且介绍了并发编程的高级技巧,为构建高性能Python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5. Python高效数据处理
在当今数据密集型的世界中,Python作为一种高级编程语言,其在数据处理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高效的数据处理是确保应用程序能够快速响应和有效处理大量数据的关键。本章节将深入探讨如何优化Python中的数据结构,以及如何使用NumPy和Pandas等科学计算库来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
## 5.1 数据结构优化
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类型对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Python提供了多种内置数据结构,如列表、元组、集合和字典等,每种数据结构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和性能特点。
### 5.1.1 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类型
正确选择数据结构是性能优化的第一步。例如,当你需要快速访问元素时,使用字典(散列表)比列表(数组)要高效得多,因为字典提供了平均复杂度为O(1)的访问时间,而列表则是O(n)。另一方面,如果数据元素需要维持有序状态,那么列表排序后使用二分搜索会比使用字典来得更高效。
### 5.1.2 列表推导式和生成器表达式的性能
列表推导式(list comprehension)是Python中处理列表的一个快速且简洁的方法,相比传统的循环构造,列表推导式在许多情况下可以提供更优的性能。同时,生成器表达式(generator expression)提供了与列表推导式类似的功能,但它们不是立即执行的,而是按需生成元素,这可以节省内存,特别是在处理大序列时。
```python
# 列表推导式示例
squares = [x*x for x in range(10)]
# 生成器表达式示例
squares_gen = (x*x for x in range(10))
```
列表推导式和生成器表达式都能提供比传统循环更高效的实现,但生成器表达式在处理大数据集时,可以避免一次性将所有数据加载到内存中,从而节省内存资源。
## 5.2 NumPy和Pandas的高效使用
在科学计算和数据分析领域,NumPy和Pandas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库,它们对数据处理的性能有着显著的提升。
### 5.2.1 NumPy数组操作的性能优势
NumPy库是基于C语言实现的,提供了高性能的多维数组对象和一系列操作这些数组的函数。NumPy数组相较于Python原生列表,其内存使用更高效,而且许多操作都可以通过向量化(vectorization)直接在底层用C语言执行,这比循环的Python代码快得多。
```python
import numpy as np
# 创建一个NumPy数组
a = np.array([1, 2, 3, 4, 5])
# 对数组进行向量化操作
b = a * 2
```
在这个例子中,`a * 2`这样的操作直接对整个数组进行了操作,而不需要显式的循环。
### 5.2.2 Pandas数据处理的加速技巧
Pandas库构建在NumPy之上,它提供了一个DataFrame对象,用于存储和操作结构化数据。Pandas在数据处理方面的强大能力来自于其内部实现的优化和丰富的功能。比如,在对数据进行分组和聚合操作时,Pandas会自动应用优化策略,以达到最佳性能。
```python
import pandas as pd
# 创建一个Pandas DataFrame
df = pd.DataFrame({
'A': range(100000),
'B': range(100000, 200000)
})
# 对DataFrame进行分组和聚合操作
result = df.groupby('A').sum()
```
在这里,`groupby`操作是Pandas中的一个重头戏,它通过高效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快速处理大规模数据集。
## 5.3 数据处理的并行计算
当数据处理任务庞大到单个核心无法高效处理时,可以利用Python的并行计算能力来分散计算负载。
### 5.3.1 使用Dask进行大规模数据并行计算
Dask是一个灵活的并行计算库,支持大数据集的并行处理。它能自动地将任务拆分成多个子任务,并且在多个核心或机器上并发执行。由于Dask可以无缝处理超过内存大小的数据集,因此非常适合处理大规模数据。
```python
from dask import delayed
import dask.dataframe as dd
# 使用Dask的延迟执行来并行化任务
@delayed
def compute_sum(df):
return df.sum()
# 创建一个Dask DataFrame
dask_df = dd.from_pandas(df, npartitions=4)
# 分布式计算总和
result = compute_sum(dask_df)
```
在这里,`@delayed`装饰器可以延迟函数调用,直到结果被实际需要时才执行。`dd.from_pandas`函数会将Pandas DataFrame转换为Dask DataFrame,并且可以指定分区数量,从而将任务分散到不同的核心或机器上。
### 5.3.2 利用Joblib进行任务并行化
Joblib是一个用于轻量级并行计算的库,它在后台使用多进程来并行执行任务。Joblib对I/O密集型任务特别有效,比如进行文件读取和写入操作时,可以并行化以提高效率。
```python
from joblib import Parallel, delayed
def process_data(data):
# 处理数据的函数
return data.sum()
# 使用Joblib的Parallel来进行任务并行化
results = Parallel(n_jobs=4)(delayed(process_data)(chunk) for chunk in data_chunks)
```
在这个例子中,`Parallel`函数接受一个迭代器,其中包含需要并行处理的数据块,`n_jobs`参数指定了并行的进程数。Joblib会自动调度任务到多个进程中。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合理的数据结构选择、NumPy和Pandas的高效使用以及并行计算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Python数据处理的效率。在实际开发中,将这些技术和策略结合起来,可以构建出既快速又高效的Python数据处理应用。
# 6. 实践:构建高性能的Python应用
在前几章,我们已经深入探讨了Python性能优化的各个方面,包括代码分析、内存管理、多线程与并发编程以及高效数据处理等。现在,我们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了解如何构建高性能的Python应用。
## 6.1 从架构层面优化Python应用
### 6.1.1 微服务架构对性能的影响
微服务架构是将单体应用拆分成一系列小型服务,每个服务运行在自己的进程中,并通过轻量级通信机制相互协调。这种方式虽然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但也对性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服务拆分导致的性能开销**:每个服务之间的通信需要通过网络进行,网络调用通常比进程内调用要慢,因此会引入额外的延迟。
- **服务发现与负载均衡**:微服务架构通常需要服务发现机制和负载均衡器,这些组件会增加系统的复杂性,并可能成为性能瓶颈。
- **数据一致性与事务管理**:在分布式系统中,保持数据一致性和有效管理事务变得更加困难,可能会影响整体性能。
为了减少微服务带来的性能开销,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 使用高效的通信协议(如gRPC)和序列化格式(如Protocol Buffers)来减少通信开销。
- 采用边缘计算优化缓存策略,减少对后端服务的调用次数。
- 通过服务降级、限流等策略避免雪崩效应,保证系统稳定性。
### 6.1.2 使用Werkzeug和Flask构建高性能Web服务
Flask是一个轻量级的Web框架,非常适合快速开发小型和中等规模的Web应用。但是,在高性能要求的场合,我们需要对其进行优化。
- **利用Werkzeug WSGI服务器**:虽然Flask自带的Werkzeug WSGI服务器非常适合开发和调试,但在生产环境中应使用更健壮的服务器,如Gunicorn或uWSGI。
- **优化路由性能**:Flask的路由是基于字典树实现的,但是当路由数量非常大时,性能会下降。可以使用Flask-Limiter等扩展来限制路由访问频率,提高性能。
- **应用缓存和静态文件压缩**:可以使用Flask-Caching等扩展来缓存动态内容,减少数据库访问频率。同时,对静态文件进行压缩(如gzip)能够显著加快加载速度。
```python
# 示例Flask应用使用缓存和静态文件压缩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from flask_caching import Cache
app = Flask(__name__)
cache = Cache(app, config={'CACHE_TYPE': 'simple'})
@app.route('/')
@cache.cached(timeout=60)
def index():
return "This page is cached!"
if __name__ == '__main__':
app.run(host='0.0.0.0', port=5000)
```
## 6.2 性能优化案例研究
### 6.2.1 性能瓶颈的实际案例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性能瓶颈可能出现在不同的层面。比如数据库查询、代码执行效率、网络I/O等。一个案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如何诊断和解决性能问题。
假设我们有一个社交网络应用,用户量激增导致响应时间变长。通过使用cProfile定位到瓶颈在数据库查询。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步骤来优化:
1. **重构查询语句**:优化慢查询,使用更有效的索引。
2. **读写分离**:数据库主从复制,将读操作分散到多个从服务器。
3. **缓存策略**:实现缓存机制,如使用Redis缓存热点数据,减少数据库访问。
```python
# 使用Redis缓存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from flask_caching import Cache
import redis
app = Flask(__name__)
cache = Cache(app, config={'CACHE_TYPE': 'simple'})
redis_store = redis.StrictRedis(host='localhost', port=6379, db=0)
@app.route('/user/<username>')
@cache.cached(timeout=3600, key_prefix='user_info')
def get_user_profile(username):
user_info = redis_store.get(username)
if user_info:
return user_info
# 如果缓存未命中,从数据库获取数据并存入缓存
user_info = db.get_user_info(username)
redis_store.set(username, user_info)
return user_info
if __name__ == '__main__':
app.run(host='0.0.0.0', port=5000)
```
### 6.2.2 成功性能调优的经验分享
经验是提高性能调优能力的关键,以下是一些成功优化性能的经验:
- **持续监控**:使用如Prometheus、Grafana等监控工具,实时监控应用性能指标。
- **性能测试**:定期使用性能测试工具,如Locust,模拟高负载情况下的应用表现。
- **代码审查**:定期进行代码审查,识别并修复性能问题。
- **知识分享**:鼓励团队分享性能优化的最佳实践和案例。
通过这些实际案例和经验分享,我们可以加深对性能优化方法的理解,并将其应用于真实世界的项目中,实现构建高性能Python应用的目标。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