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分析与数据规范化处理流程解析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31 00:14:05 阅读量: 3 订阅数: 15 AIGC 

# 智能分析与数据规范化处理流程解析
## 1 数据预处理与规范化流程概述
数据预处理和规范化是数据处理中的重要环节,其流程主要包含以下五个关键步骤:
1. **数据收集**:从各种数据源收集数据,包括现有数据库、自然语言处理工具等。
2. **数据对齐与验证**:使用 Pandas 库对现有数据进行对齐和验证。
3. **数据建模**:进行回归、分类等操作,为相关领域对象构建带有元数据的语言模型。
4. **知识应用**:联合应用已知技术对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将非结构化数据转换为结构化数据。
5. **可视化与探索性分析**:提出并测试初始假设,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并制定后续行动策略。
```mermaid
graph LR
A[数据收集] --> B[数据对齐与验证]
B --> C[数据建模]
C --> D[知识应用]
D --> E[可视化与探索性分析]
```
经过这些步骤处理后,数据将被规范化,便于可视化、访问、处理和管理,有助于工作流程的自动化和数字化,提高效率、生产力、可持续性和数据一致性。
## 2 数据收集阶段
数据收集是数据分析的基础,其方法多样,包括文本分析、音频和视频分析、社交媒体分析、预测分析等。数据源也十分广泛,如文本文件、Excel 文件、Web 服务、关系型 SQL 数据库、NoSQL 数据库等。
在收集数据前,需要获取元数据,并将数据转换为可理解的格式。文本分析常用于从数据库中搜索和检索信息,涵盖新闻、博客、论坛、社交媒体等内容的计算机处理。
数据可分为结构化(表格形式)和非结构化(如图像、纯文本、音频、网页)两种。对于结构化数据,列名和数据类型已知;对于非结构化数据,则需要重新处理以提取特征用于建模。在 Python 中,常用 Pandas 和 Dask 库来读取和处理数据。
### 2.1 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读取方法
- **本地文件**:在 Pandas 中,可使用 read_*() 函数读取文件,不同函数的参数类型有所不同。例如,read_table() 是通用的读取函数,read_csv()、read_fwf() 等则是在其基础上应用了特定设置。
- **CSV 文件**:可使用 Pandas 库的 read_csv() 函数读取和处理,该函数有多个参数,可设置表头、分隔符、提取的列、索引列等。此外,还有 read_table()、read_fwf()、read_sql() 等函数。
- **Excel 文件**:当 Excel 文件只有一个工作表时,无需指定。使用 read_excel() 函数读取数据时,最好有元数据以明确数据信息。
- **Web 服务**:Web 服务基于 HTTP 协议,常用 JSON 和 XML 格式提供数据。使用 pd.read_json() 函数读取,可通过 orient = “index” 参数使数据集更有序。
- **SQL 文件**:读取 SQL 文件需安装并导入 pyodbc 数据库连接库,然后连接到数据库。
## 3 数据准备、整理、清理与验证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将数据整理成便于处理和分析的形式,具体步骤如下:
### 3.1 样本识别
在处理大数据时,关键问题是明确为何选取某些数据而排除其他数据。数据可能存在熵值高、信息量大、值错误或缺失等问题,对于错误值,可将其替换为空、平均值或其他合适的值。
### 3.2 数据整理
Pandas 要求数据有序排列,每列包含一种相同数据类型的变量。结构化数据集的主要特征包括列(属性、特征、变量)、行(每个行代表一次观察)和值(每个特征对应一次观察)。若列中包含多个标签,则数据较为混乱。
### 3.3 变量识别
首先定义表中包含的变量。当一个变量作为行参数,另一个作为列参数,第三个作为表中值时,这种表称为透视表,它便于查看数据,但处理起来可能不太方便。
### 3.4 值分配
数据集的每个元素应具有唯一性,不允许行中存在重复值。若一个单元格中包含不同含义的变量值,需将其分离并分类。将数据整理成标准且有意义的形式的过程称为规范化(第三范式)。
### 3.5 数据清理
数据清理包括验证、转换、错误清理和特征识别等活动。可对数据进行重新格式化、合并或拆分列操作,检查重复行或列名、缺失值或损坏数据,还可对数据进行组合、分组和排序。验证是检查数据是否符合预设或通用要求,例如通过发送确认邮件验证电子邮件地址的有效性。
## 4 数据建模与分类、可视化阶段
良好的数据建模依赖于有序且干净的数据。此阶段的操作包括合并、链接和比较数据,以便更好地可视化或为后续处理做准备。在高等教育领域,常涉及过程和现象的语言和概念模型,以及数据库请求合成的假设。
## 5 知识应用与数据库查询合成阶段
此阶段应用熟悉的技术,如对非结构化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运用文本、图像、地理数据和网络的算法。要实现这些,需要具备高质量代码的概念、数据结构化知识、测试和调试能力,以及组织可重复和有论证性研究的能力。
从用户输入的问题中提取显式和隐式信息,获取问题涉及的参数后,构建数据库查询。在自然语言处理(NLP)过程中,需提取问题中语言对象的所有元数据,并判断问题的类型、模型或模式。科学过程的一部分是提出假设(零假设或备择假设),该假设可通过特定的数据库查询模式进行科学验证或反驳。
## 6 探索性分析阶段
预测分析基于统计方法,考虑当前、可用或现有的旧数据,寻找数据中的模式和关系。在大数据的 NLP 方法中,假设检验至关重要。通过实验生成数据,同时数据的收集、存储方式、验证和整理、质量、分析、可视化和呈现等方面也对决定如何使用数据以获取系统响应起着重要作用。
分析和提出假设后,生成数据库查询直至获得系统结果。对结果进行再次分析,可与使用相同参数的其他搜索结果进行比较,以验证假设的真伪。实验通过后,可分析最终结果,必要时更新或改进模型。无论假设是否成立,都需解释结果以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 7 测试与实验
以一个包含 40 行 169 列的表格为例,该表格描述了 2008 - 2021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