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取查询的泛化以获取信息性答案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23 02:02:24 阅读量: 12 订阅数: 33 


问答系统与商务智能查询解析
### 合取查询的泛化以获取信息性答案
在知识查询的过程中,并非所有查询都能在给定的知识库中得到正确答案。当一个查询没有正确答案时,我们称该查询失败。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查询泛化的方法,将失败的查询转化为能得到信息性答案的泛化查询。
#### 1. 基本概念
- **失败查询**:设 $\Sigma$ 为知识库,$Q(X)$ 为查询。若 $ans(Q(X), \Sigma) = \varnothing$,则查询 $Q(X)$ 在 $\Sigma$ 中失败。
- **演绎泛化**:设 $\Sigma$ 为知识库,$\varphi(X)$ 是带有自由变量元组 $X$ 的公式,$\psi(X, Y)$ 是带有与 $X$ 不相交的额外自由变量元组 $Y$ 的公式。若在 $\Sigma$ 中,较不通用的 $\varphi$ 蕴含较通用的 $\psi$,即 $\Sigma \models \forall X\exists Y (\varphi(X) \to \psi(X, Y))$,则 $\psi(X, Y)$ 是 $\varphi(X)$ 的演绎泛化。
例如,在经典一阶逻辑中,对于公式 $\varphi_1 = Ill(Mary, Cough)$,公式 $Ill(y, Cough)$ 是其演绎泛化,因为在任何一阶模型中都有 $\exists y(Ill(Mary, Cough) \to Ill(y, Cough))$。
- **带信息性答案的泛化查询**:查询公式 $Q_{gen}(X, Y)$ 是查询 $Q(X)$ (相对于知识库 $\Sigma$)的带信息性答案的泛化查询,需满足以下条件:
1. 失败查询:$ans(Q(X), \Sigma) = \varnothing$
2. 泛化查询:$Q_{gen}(X, Y)$ 是 $Q(X)$ 的演绎泛化
3. 信息性答案:$ans(Q_{gen}(X, Y), \Sigma) \neq \varnothing$
#### 2. 泛化算子
为了实现查询泛化,我们分析了三种泛化算子:
- **删除条件(Dropping Condition,DC)**:
- **操作步骤**:
1. 输入长度为 $n$ 的查询 $Q(X) = L_1 \land \cdots \land L_n$。
2. 从 $L_1, \cdots, L_n$ 中选择文字 $L_j$。
3. 返回长度为 $n - 1$ 的子查询 $L_1 \land \cdots \land L_{j - 1} \land L_{j + 1} \land \cdots \land L_n$。
- **示例**:对于查询 $P(x) \land Q(x) \land R(x)$,删除条件 $R(x)$ 后得到子查询 $P(x) \land Q(x)$。
- **性质**:DC 是演绎泛化算子,因为合取查询必然蕴含其所有子查询,即当 $Q(X)$ 是长度为 $n$ 的合取查询,$Q_{gen}(X)$ 是长度为 $n - 1$ 的子查询时,$\models \forall X (Q(X) \to Q_{gen}(X))$。
- **反实例化(Anti - instantiation,AI)**:
- **操作步骤**:
1. 输入长度为 $n$ 的查询 $Q(X) = L_1 \land \cdots \land L_n$。
2. 从 $Q(X)$ 中选择项 $t$,$t$ 可以是在 $Q(X)$ 中至少出现两次的变量或常量。
3. 选择包含 $t$ 的文字 $L_j$。
4. 用新变量替换 $L_j$ 中 $t$ 的一次出现,得到 $L_j'$。
5. 返回泛化查询 $L_1 \land \cdots \land L_{j - 1} \land L_j' \land L_{j + 1} \land \cdots \land L_n$。
- **特殊情况**:
- 将常量转换为变量:如 $P(a)$ 转换为 $P(x)$。
- 打破连接:如 $P(x) \land S(x)$ 转换为 $P(x) \land S(y)$。
- 原子内变量重命名:如 $P(x, x)$ 转换为 $P(x, y)$。
- **性质**:AI 是演绎泛化算子,因为包含项 $t$ 的文字必然蕴含用新变量替换 $t$ 后的文字,即 $\models \forall X\exists y (L_j \to L_j')$,对于整个查询也有 $\models \forall X\exists y (Q(X) \to Q_{gen}(X, Y))$。
- **目标替换(Goal Replacement,GR)**:
- **操作步骤**:
1. 输入长度为 $n$ 的查询 $Q(X) = L_1 \land \cdots \land L_n$。
2. 从 $\Sigma$ 中选择单头范围受限规则 $L_{i1} \land \cdots \land L_{im} \to L'$,使得存在替换 $\theta$ ,使得所有文字 $L_{i1}\theta, \cdots, L_{im}\theta$ 都出现在 $Q(X)$ 中。
3. 设 $L_{im + 1}, \cdots, L_{in}$ 为 $Q(X)$ 中除 $L_{i1}\theta, \cdots, L_{im}\theta$ 之外的文字。
4. 返回包含替换文字的泛化查询 $L_{im + 1} \land \cdots \land L_{in} \land L'\theta$。
- **示例**:给定规则 $P(x, y) \to Q(y)$ 和替换 $\theta = \{a/x, y/y\}$,查询 $P(a, y) \land P(b, y)$ 可转换为 $Q(y) \land P(b, y)$。
- **性质**:GR 是演绎泛化算子,因为 $\{ \forall X (L_{i1} \land \cdots \land L_{im}) \to L' \} \models \forall X (Q(X) \to L'\theta)$。
#### 3. 泛化算子的组合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查询生成,我们研究了三种泛化算子 DC、AI 和 GR 两两组合的性质:
- **AI 后接 DC**:设查询 $Q(X)$,$S_1 = AI(DC(Q(X)))$,$S_1' = DC(Q(X))$,$S_2 = DC(AI(Q(X)))$,则 $S_2 \subseteq S_1 \cup S_1'$(变量重命名意义下)。这意味着先进行反实例化再删除条件得到的查询,可以通过单独删除条件或交换操作顺序得到,因此只需在 DC 后应用 AI。
- **GR 后接 DC**:设查询 $Q(X)$,$S_1 = GR(DC(Q(X)))$,$S_2 = DC(GR(Q(X)))$,则 $S_1 \subseteq S_2$。这表明先删除条件再进行目标替换得到的查询,可以通过先进行目标替换再删除条件得到,因此可以避免在 DC 后应用 GR。
- **GR 后接 AI**:设查询 $Q(X)$,$S_1 = AI(GR(Q(X)))$,$S_1' = GR(Q(X))$,$S_2 = GR(AI(Q(X)))$,则 $S_2 \subseteq S_1 \cup S_1'$(变量重命名意义下)。即先进行反实例化再进行目标替换得到的查询,可以通过先进行目标替换再进行反实例化得到,因此只需对 GR 得到的查询应用 AI。
基于以上性质,我们得到以下定理:
- **定理 1(算子排序)**:组合泛化算子 DC、AI 和 GR 时,可以避免以下计算:GR 后接 DC、DC 后接 AI 和 GR 后接 AI。
通过合理安排算子的应用顺序,搜索泛化查询的效率可以得到显著提高。例如,当 GR 适用时,先应用 GR,接着进行 DC 步骤,最后进行 AI 步骤。
以下是一个查询 $Q(X) = Ill(x, Flu) \land Ill(x, Cough)$ 的泛化集合示例:
| 泛化集合 | 内容 |
| ---- | ---- |
| $G_1$ | $DC(Q(X)) = \{Ill(x, Cough), Ill(x, Flu)\}$ <br> $\cup AI(Q(X))$ <br> $\cup \{Ill(y, Flu) \land Ill(x, Cough), Ill(x, y) \land Ill(x, Cough), Ill(x, Flu) \land Ill(x, y)\}$ <br> $\cup GR(Q(X))$ <br> $\cup \{Treat(x, Medi) \land Ill(x, Cough)\}$ |
| $G_2$ | $DC(DC(Q(X))) = \{\varepsilon\}$ <br> $\cup AI(DC(Q(X)))$ <br> $\cup \{Ill(x, y)\}$ <br> $\cup AI(AI(Q(X)))$ <br> $\cup \{Ill(y, y') \land Ill(x, Cough), Ill(y, Flu) \land Ill(x, y'), Ill(x, y) \land Ill(x, y')\}$ <br> $\cup DC(GR(Q(X)))$ <br> $\cup \{Treat(x, Medi)\}$ <br> $\cup AI(GR(Q(X)))$ <br> $\cup \{Treat(y, Medi) \land Ill(x, Cough), Treat(x, y) \land Ill(x, Cough), Treat(x, Medi) \land Ill(x, y)\}$ |
| $G_3$ | $GR(GR(Q(X))) = \varnothing$ <br> $AI(AI(AI(Q(X)))) = \{Ill(y, y') \land Ill(x, y'')\}$ <br> $\cup AI(DC(GR(Q(X))))$ <br> $\cup \{Treat(x, y)\}$ <br> $\cup AI(AI(GR(Q(X))))$ <br> $\cup \{Treat(y, y') \land Ill(x, Cough), Treat(y, Medi) \land Ill(x, y'), Treat(x, y) \land Ill(x, y')\}$ |
| $G_4$ | $DC(DC(DC(Q(X)))) = AI(DC(DC(Q(X)))) = AI(AI(DC(Q(X)))) = DC(DC(GR(Q(X)))) = \varnothing$ <br> $AI(AI(AI(GR(Q(X))))) = \{Treat(y, y') \land Ill(x, y'')\}$ <br> $AI(AI(AI(AI(Q(X))))) = AI(AI(DC(GR(Q(X))))) = \varnothing$ |
以下是算子应用的流程图:
```mermaid
graph LR
classDef startend fill:#F5EBFF,stroke:#BE8FED,stroke-width:2px
classDef process fill:#E5F6FF,stroke:#73A6FF,stroke-width:2px
A([查询 Q(X)]):::startend --> B(GR):::process
B --> C(DC):::process
C --> D(AI):::process
D --> E([泛化查询 Qgen]):::startend
```
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可以将失败的查询转化为能得到信息性答案的泛化查询,提高查询的成功率和效率。
#### 4. 算子组合流程分析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如何运用这些泛化算子来生成泛化查询,下面详细分析其组合流程。
我们以一个具体的查询 $Q(X)$ 为例,按照定理 1 给出的算子排序规则,依次应用 GR、DC 和 AI 算子。
- **第一步:应用 GR 算子**
- 检查知识库 $\Sigma$ 中是否存在单头范围受限规则,使得规则的体可以通过替换 $\theta$ 映射到查询 $Q(X)$ 的子查询。
- 如果存在这样的规则,将规则的头替换查询中对应的子查询,得到新的查询。
- 如果不存在,则直接进入下一步。
- **第二步:应用 DC 算子**
- 对于上一步得到的查询(如果上一步未进行 GR 操作,则为原始查询 $Q(X)$),依次删除其中的一个合取项,生成长度减 1 的子查询。
- **第三步:应用 AI 算子**
- 对上一步得到的查询进行反实例化操作,引入新的变量,进一步泛化查询。
以下是这个流程的 mermaid 流程图:
```mermaid
graph LR
classDef startend fill:#F5EBFF,stroke:#BE8FED,stroke-width:2px
classDef process fill:#E5F6FF,stroke:#73A6FF,stroke-width:2px
classDef decision fill:#FFF6CC,stroke:#FFBC52,stroke-width:2px
A([开始:查询 Q(X)]):::startend --> B{是否可应用 GR?}:::decision
B -- 是 --> C(应用 GR 算子):::process
B -- 否 --> D(跳过 GR):::process
C --> E(应用 DC 算子):::process
D --> E
E --> F(应用 AI 算子):::process
F --> G([结束:泛化查询 Qgen]):::startend
```
#### 5. 效率与优化
在实际应用中,搜索泛化查询的效率至关重要。虽然定理 1 给出的算子排序规则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计算,但具体的效率还取决于 GR 和 AI 算子的适用性。
- **GR 算子的影响**:当 GR 算子适用时,优先应用它可以快速改变查询的结构,引入新的常量和谓词符号,可能直接得到信息性答案。但需要注意的是,检查知识库中是否存在匹配的规则可能会带来一定的计算开销。
- **DC 算子的作用**:DC 算子相对简单,通过删除合取项来泛化查询。在应用 GR 之后使用 DC 算子,可以进一步缩小查询的范围,提高查询的针对性。
- **AI 算子的补充**:AI 算子引入新的变量,增加了查询的灵活性。在最后应用 AI 算子,可以在不改变查询基本结构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查询的覆盖范围。
为了提高搜索效率,可以设置一个用户定义的泛化步骤上限,进行深度优先或广度优先的穷举搜索。这样可以避免搜索过程陷入无限循环,同时保证得到的泛化查询与原始查询的距离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 6. 总结
通过查询泛化的方法,我们可以将失败的查询转化为能得到信息性答案的泛化查询。具体来说,我们定义了三种泛化算子:删除条件(DC)、反实例化(AI)和目标替换(GR),并分析了它们的性质和操作步骤。
通过研究这些算子的组合性质,我们得到了算子排序定理,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计算,提高了搜索泛化查询的效率。在实际应用中,根据 GR 和 AI 算子的适用性,合理安排算子的应用顺序,可以更有效地得到与原始查询接近的泛化查询。
以下是三种泛化算子的对比表格:
| 算子名称 | 操作方式 | 引入新变量 | 依赖知识库 | 示例 |
| ---- | ---- | ---- | ---- | ---- |
| 删除条件(DC) | 删除查询中的一个合取项 | 否 | 否 | $P(x) \land Q(x) \land R(x) \to P(x) \land Q(x)$ |
| 反实例化(AI) | 用新变量替换查询中的常量或变量 | 是 | 否 | $P(a) \to P(x)$ |
| 目标替换(GR) | 用规则的头替换查询中的子查询 | 否 | 是 | $P(a, y) \land P(b, y) \to Q(y) \land P(b, y)$ |
通过合理运用这些算子和组合规则,我们可以在知识查询中获得更好的效果,提高查询的成功率和信息获取的效率。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