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积极人工智能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30 01:34:13 阅读量: 6 订阅数: 18 AIGC 

# 迈向积极人工智能
## 1. 智能体概述
人工智能领域旨在构建具备特定属性的系统,这些系统可依据两个属性进行组织:
1. **结构/模仿智能**:
- 具有与适用于生物智能体的智能解释理论相契合的结构组织,从而本质上具备智能的系统。
- 无论其组织形式如何,能够模仿智能行为的系统。
2. **人类/数学定义的理性**:
- 以人类(或其他生物)智能体为智能/智能行为参考的系统。
- 采用某种理性理论作为参考,以目标追求效率来表征“最优”智能的系统。
这两种属性的组合产生了四种替代方案:
| 替代方案 | 描述 |
| --- | --- |
| 方案 1 | 近似于人类(或其他生物实体)智能的系统 |
| 方案 2 | 能很好地近似模仿人类(或其他生物实体)所观察到的智能行为的系统 |
| 方案 3 | 与数学理性理论接近最优契合的系统 |
| 方案 4 | 能够生成与数学理性理论所确定结果近似良好的输出的系统 |
从工程角度来看,本文主要关注第二种和第四种替代方案。并且建议考虑各种可能性的频谱,这些属性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组合。
## 2. 理性与模仿智能体
### 2.1 智能理性体
数学理性理论基于优化,即如何最优地实现(可能是多属性的)目标,最大化奖励并最小化资源使用。在处理复杂系统时,常常需要面对不完整的数学模型,此时需要开发能够模仿复杂系统输入 - 输出行为的替代系统,这种系统可称为智能理性体。
### 2.2 智能模仿体
人类行为模型基于心理学理论和实证数据,识别人类行为模式并将这些模式与解释模型相匹配。人工智能中考虑第二种替代方案的是构建能够在面对相似场景和刺激时模仿人类智能体行为的替代系统,这类系统可称为智能模仿体。
一般来说,这两种属性是相互独立的,一个智能体在作为智能理性体或智能模仿体方面可能表现得更好或更差。在某些罕见情况下,这些属性可能会产生冲突,此时需要优先考虑其中一个属性。
## 3. 社交互动意识维度
在分析和设计智能体时,还可以考虑社交互动意识维度,它与设计的智能体对与其他智能体(包括其他智能体、人类或其他生物实体)关系的考虑程度有关。为了清晰呈现,将社交互动意识的可能性频谱简化为四个值:
1. **自我中心智能体**:只考虑自身目标和资源,将环境中的其他实体和事件视为可利用的资源或需要克服的障碍。这类似于人工智能早期发展阶段所考虑的智能体。
2. **战略智能体**:意识到其他智能体的存在,知道它们也有自己的目标和资源,但仍将自身资源管理和目标达成放在首位。这些智能体假设其他智能体也会有类似行为,并构建策略以优化自身目标和资源使用,这些策略可能对其他智能体也有益。这与古典经济学和数学博弈论中的概念相符。
3. **社交智能体**:考虑集体目标和资源,并采取行动优化它们,考虑可能超越智能体自身的长期目标。这类智能体不仅考虑自身利益,还考虑集体和后代的利益。
4. **共情智能体**: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平衡自身目标与其他智能体目标的重要性,并基于社会情感决定行动。
```mermaid
graph LR
classDef process fill:#E5F6FF,stroke:#73A6FF,stroke-width:2px;
A(Egocentric agents):::process --> B(Strategic agents):::process
B --> C(Social agents):::proc
```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