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开发教育中的项目管理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30 01:28:38 阅读量: 14 订阅数: 22 AIGC 

# 信息系统开发教育中的项目管理
## 1. 引言
自2004年起,信息系统开发实验室课程作为必修课,在大三下学期开展。通常一位教师指导一名学生,每次实验室参与学生不超过10人。学生被分成3 - 5人一组,一般为两组,从虚拟客户处接收使用Java开发Web系统的任务,以系统开发项目的形式完成。目标项目是一个小型书店系统,处理书籍、出版商、会员和订单等业务,其软件架构遵循MVC模式。
2004年第二次学期首次开展实验室课程,19名学生分成4组,一组更换项目主题,一组未能开始系统实施。因安装教材耗时过长,教师无法提前确认程序,且无助教,无法对每组进行单独指导,学生未能完成系统。2005年未开展该实验室课程。2006年,8名学生分成两组,一名四年级学生担任助教。一组因组长退出导致中间结果丢失,但最终仍按时完成系统实施。不过,两组开发的系统都有缺陷,只能处理30条以下数据,助教自身对系统理解不足,教师投入时间也不够。
### 目标程序规模对比
|年份|视图层|控制层|模型层|数据库层|其他|文件总数|代码行数(LOC)|
|----|----|----|----|----|----|----|----|
|2004|JSP 17文件,476行|Java 10文件,438行|Java 3文件,289行|Java 4文件,379行|Java 1文件,94行|35|1676|
|2006|JSP 17文件(会员),476行<br>JSP 24文件(订单),626行| - | - | - | - |35|1102|
## 2. 信息系统开发教育中的问题
### 2.1 系统开发问题
- **软件架构理解不足**:2004年学生无法实施系统,2006年虽能实施和测试,但系统有错误。并非程序规模差异导致,而是学生对软件架构理解不足,一方面讲解架构时间不够,另一方面学生未得到精心指导和问题解答。
- **系统功能使用理解不充分**:2006年学生完成的系统有缺陷,因为他们对现有系统功能的使用理解不充分,错误认为仅开发视图层就能轻松完成系统,多是复制会员功能的视图层。同时,教师和助教对文档需求检查不充分,有必要指导学生进行需求规格说明。
### 2.2 项目实验室问题
- **质量、成本和交付日期意识淡薄**:让学生认识项目质量、成本和交付日期的重要性不易。即便设定报告截止日期能保证交付日期,但难以保证系统质量,报告可能未达要求也能提交。教师评定成绩时间有限。
- **项目规划不足**:学生进行项目规划通常不充分,不按计划执行,角色与分配功能不符,如优秀学生独自努力、成员一起做相同事情等,无法体验项目实验室的本质。
- **成员退出问题**:若项目成员退出,难以添加新成员,可能需减少实验室内容以保证剩余成员在有限时间内完成项目,最坏情况下中间产品可能丢失。
### 2.3 项目管理问题
- **项目进度安排困难**:由于事先难以充分了解学生能力和行为,教师和学生自身都难以进行恰当的项目进度安排,导致估算不准确。
- **项目进度监控困难**:即便制定每日计划并检查,也只能知道项目是否按时进行,不清楚延迟时长、原因及如何恢复。引入合适的项目管理技术有必要,但时间有限,难以在系统开发之外花费大量时间讲解项目管理。
## 3. 系统开发实验室改进
### 3.1 目标程序
2007年要求学生开发订单功能的控制层,原因如下:
- 视图层接近HTML描述,与常规程序开发不同。
- 若学生在视图层设计错误的屏幕过渡,系统开发将完全错误。
为解决学生难以理解屏幕过渡的问题,采取以下措施:
1. 让学生查看和操作实际完成的系统。
2. 提前部署视图层所需的所有JSP程序。
3. 提供屏幕过渡图。
控制层的规格由给定的视图层完全定义,屏幕过渡图中描述了相应的控制层Servlet,还提供了与现有程序文件的对应表,引导学生开发具有指定功能的程序。
### 3.2 开发文档
-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