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关系提取与目标识别方法解析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30 01:09:40 阅读量: 4 订阅数: 15 AIGC 

### 语义关系提取与目标识别方法解析
#### 语义关系提取
在语义关系提取方面,虽然已经识别出大量的语义关系,但召回率可能仍然较低,这从确定单词相似度的结果中可以反映出来。而且定义中的许多其他知识仍未被充分利用。例如,在“culver”的定义中,图6仅识别出了从标题词到定义中词汇的顶级语义关系,而较低层次的语义关系仍未被挖掘。
顶级语义关系示例:
- Ϫᬵ(culver) – < Hypernym> → (bird)
较低层次语义关系示例:
- ვર(feather) – < Color> → ߧލ(taupe)
研究采用了一种自动构建规则的策略,从机器可读词典中识别语义关系,并基于提取的关系构建了概念网络。为了评估精度,对每种类型的400个关系进行了手动检查,但这可能存在主观性。因此,采用了一种更客观的方法,即确定单词相似度,结果再次表明提取的语义关系精度较高,但也间接反映出语义关系提取的召回率可能较低。未来的工作是提高该方法识别更多语义关系的能力,包括顶级和较低层次的关系,还将尝试从百科全书(如中文维基百科)中提取语义关系。
#### 目标识别方法
目标类识别是计算机视觉中的关键问题。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1. **基于部件的形状模型**:通过更简单、鲁棒和稳定的特征以可变形的配置来描述对象。这些特征通常是通用的,如边缘点、线条甚至视觉单词,需要将这些特征组合起来描述给定对象。典型的基于部件的形状模型包括星座模型、隐式形状模型(ISM)、k - 扇形模型、成对关系模型和星形模型。在检测对象时,先检测单个对象部件,然后通过广义霍夫变换将这些部件的检测结果组合起来推断整个对象的位置。然而,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需要干净的训练形状,大多数此类方法需要对训练图像进行预分割或标记对象边界框,当考虑数百个类别时,这很快变得难以处理。虽然存在一些弱监督训练方法,但计算成本较高。
2. **滑动窗口分类器**:训练一个质量函数(分类器),然后扫描图像,预测得分高的子窗口中存在对象。这种方法在许多情况下非常有效,但主要缺点是计算效率低下,因为需要扫描整个图像并测试每个可能的对象位置。为了克服这个缺点,研究人员通常使用启发式方法来加速搜索,但这会引入错过目标对象的风险。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多目标识别方法,该方法将特征袋模型与高效子窗口搜索技术相结合。特征袋模型是一种强大而有效的分类模型,允许使用弱监督训练方法。高效子窗口搜索(ESS)技术用于快速定位,它基于分支定界方案来找到所有可能子窗口上质量函数的全局最优解,与通常的方法相比,所需的分类器评估次数要少得多。
#### 局部特征描述符
特征袋模型包含五个主要步骤:特征提取和描述、码本创建、图像特征描述、模型训练和分类。为了在杂乱的真实世界场景图像中学习和检测对象类,需要一些高效的局部特征描述符。过去十年中提出了许多局部特征描述符,分为基于外观的描述符(如SIFT、GLOH、Spin图像、PCA - SIFT)和基于结构的描述符(如PCBR、KAS)。基于结构的描述符在对象检测任务中更受青睐,但大多数基于结构的描述符需要对图像进行预分割,而分割本身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仍是一个开放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使用Census变换值的空间直方图(sPACT)来表示整个图像。Census变换(CT)将像素的强度值与其八个相邻像素进行比较,将强度比较产生的八位组合起来并转换为十进制数。CT可以捕获图像的局部结构,而大规模结构则通过相邻CT值之间的强相关性和直方图来捕获。PCA操作可以得到紧凑的表示,而空间PACT进一步结合了图像中的全局结构。sPACT在常用数据集上表现出高性能,并且不需要对图像进行预分割,评估速度极快。
对sPACT进行了修改以适应具体情况,并使其更适合特征袋模型。由于Census变换对相邻像素的变化敏感,即使在一致区域中CT图像也可能存在不必要的噪声。为了去除这些噪声并更清晰地保留形状信息,引入了一个阈值CTVALUE,只有当两个相邻像素的差异大于CTVALUE时,CT值才为1,否则为0。修改后的CT图像明显比标准CT图像更清晰,并且更好地保留了形状结构。
为了去除像素相关性的影响并获得更紧凑的表示,对CT直方图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操作,具体步骤如下:
1. 随机选择一些训练图像,将它们转换为灰度图像,并计算修改后的CT值。
2. 使用规则网格采样图像块,采样间隔设置为32,图像块大小设置为32X32。
3. 计算这些图像块的CT直方图并进行归一化,在计算CT直方图时,去除CT = 0和255的两个区间。
4. 对这些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