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前沿领域探索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9-09 01:27:38 阅读量: 11 订阅数: 25 AIGC 


机器学习工程导论
# 机器学习前沿领域探索
## 1. 数据增强与模型欠指定
数据增强方法能降低模型对训练集的过拟合程度,使模型更不易受到对抗攻击,从而提升泛化性能。而模型欠指定是指存在多个模型,它们的总体损失相近,但在对抗鲁棒性等辅助指标上表现差异显著。这些在总体损失上等价的模型,在模拟部署条件的“压力测试”下,行为可能大不相同。解决模型欠指定问题,可通过在设计规范中加入“压力测试”标准,如对抗鲁棒性,或在归纳偏置中融入更详细的先验知识。
## 2. 因果关系分析
### 2.1 机器学习预测中的因果陷阱
机器学习主要利用数据中的统计依赖和规律来推断变量间的关系,其模型输出通常反映的是相关性,一般不能直接用于得出因果结论,除非对数据生成过程有额外假设。例如,在分析运动(x)和胆固醇水平(t)的关系时,若仅依据数据训练模型,会发现运动越多,预测的胆固醇水平越高。但不能据此得出减少运动就能降低胆固醇的因果结论,因为从数据本身无法确定两者的因果关系。
### 2.2 解决因果分析困境的方法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利用问题领域的先验信息,定义一类能明确编码变量间因果关系的模型。以运动和胆固醇的例子来说,考虑到年龄可能是运动和胆固醇水平的共同原因,将年龄纳入模型。通过按年龄分组重新分析数据,能解释运动和胆固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即年龄较大的人往往运动更多且胆固醇水平更高。因此,要捕捉运动和胆固醇之间的因果关系,需按年龄分组分别考虑趋势,这就是辛普森悖论的一个实例。
```mermaid
graph LR
A[数据] --> B[训练模型得出相关性]
B --> C{能否得出因果关系?}
C -- 无额外假设 --> D[不能得出因果结论]
C -- 有先验信息 --> E[定义因果模型]
E --> F[调整变量分析因果]
```
### 2.3 因果关系研究框架
目前,大多数机器学习算法在识别因果关系或回答反事实查询方面存在局限性。朱迪亚·珀尔提出的概率图模型干预框架为因果关系研究提供了有效途径。在该框架下,归纳偏置包含了对变量干预影响的假设。例如,在上述例子中,干预运动或胆固醇水平不会直接影响另一个变量,但干预年龄变量可能会同时影响运动和胆固醇水平。
## 3. 量子机器学习
### 3.1 量子机器学习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