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D技术详解:提升存储性能与可靠性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23 01:16:46 阅读量: 2 订阅数: 20 

### RAID技术详解:提升存储性能与可靠性
#### 1. 引言
随着Web、数据库和多媒体等应用的数据存储需求飞速增长,尽管磁盘驱动器容量也在快速提升,但仍需要大量磁盘来存储数据。在系统中使用多个磁盘,若能并行操作,不仅可以提高数据读写速率,还能通过存储冗余信息来提升数据存储的可靠性,减少因单盘故障导致的数据丢失风险。RAID(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技术应运而生,旨在实现存储性能和可靠性的双重提升。
#### 2. RAID概述
RAID技术最初是将多个小而廉价的磁盘组合,作为大容量昂贵磁盘的经济替代方案,RAID中的“I”最初代表“inexpensive”(廉价)。如今,磁盘物理尺寸普遍较小,大容量磁盘每兆字节成本更低,RAID系统更多是因其高可靠性、高性能以及便于管理和操作而被广泛应用。
#### 3. 提升可靠性:引入冗余机制
- **单盘故障风险**:在一组N个磁盘中,至少有一个磁盘发生故障的概率远高于单个特定磁盘故障的概率。例如,假设单个磁盘的平均故障时间为100,000小时(略超11年),那么100个磁盘阵列中某个磁盘的平均故障时间将缩短至100,000 / 100 = 1000小时(约42天)。若仅存储一份数据,每次磁盘故障都可能导致大量数据丢失,这种高频率的数据丢失是不可接受的。
- **冗余解决方案**:为解决可靠性问题,引入冗余机制,即存储额外的信息,这些信息在正常情况下无需使用,但在磁盘故障时可用于重建丢失的数据。这样,即使磁盘发生故障,数据也不会丢失,从而有效延长了平均故障时间(仅考虑导致数据丢失或不可用的故障)。
- **镜像技术**:最简单(但最昂贵)的引入冗余的方法是复制每个磁盘,这种技术称为镜像(或有时称为阴影)。一个逻辑磁盘由两个物理磁盘组成,每次写入操作都会同时在两个磁盘上执行。若其中一个磁盘发生故障,可从另一个磁盘读取数据。只有当第二个磁盘在第一个故障磁盘修复之前也发生故障时,才会导致数据丢失。假设单个磁盘的平均故障时间为100,000小时,平均修复时间为10小时,且两个磁盘的故障相互独立,那么镜像磁盘系统的数据丢失平均时间为100,000² / (2 * 10) = 500 * 10⁶小时,约为57,000年。然而,磁盘故障独立性的假设并不完全成立,电源故障、自然灾害(如地震、火灾和洪水)可能同时损坏两个磁盘,且随着磁盘老化,故障概率增加,在修复第一个磁盘时第二个磁盘发生故障的可能性也会增大。尽管存在这些问题,镜像磁盘系统的可靠性仍远高于单磁盘系统。
- **电源故障问题及解决方法**:电源故障比自然灾害更频繁,若在数据传输到磁盘的过程中发生电源故障,即使采用磁盘镜像,若两个磁盘的同一块写入操作未完成时断电,两个块可能处于不一致状态。解决方法是先写入一个副本,再写入另一个副本,确保总有一个副本是一致的。电源故障重启后,需要进行一些额外操作来恢复未完成的写入。
#### 4. 提升性能:并行访问多磁盘
- **磁盘镜像提升读性能**:使用磁盘镜像时,读请求的处理速率可翻倍。因为只要一对磁盘中的两个磁盘都正常工作(通常情况),读请求可以发送到任意一个磁盘。虽然每次读取的传输速率与单磁盘系统相同,但单位时间内的读取次数增加了一倍。
- **数据条带化提升传输速率**
- **位级条带化**:最简单的数据条带化形式是将每个字节的位分散到多个磁盘上,称为位级条带化。例如,若有一个由八个磁盘组成的阵列,将每个字节的第i位写入磁盘i。这个八磁盘阵列可视为一个扇区大小为正常八倍的单个磁盘,且传输速率提高了八倍。在这种组织方式下,每个磁盘都参与每次访问(读或写),每秒可处理的访问次数与单磁盘系统大致相同,但每次访问在相同时间内可读取的数据量是单磁盘的八倍。位级条带化可推广到磁盘数量是8的倍数或因数的情况。
- **块级条带化**:块级条带化将块分散到多个磁盘上,将磁盘阵列视为一个大磁盘,并为块分配逻辑编号(假设块编号从0开始)。对于一个由n个磁盘组成的阵列,磁盘阵列的逻辑块i被分配到磁盘(i mod n) + 1,使用磁盘的第⌊i/n⌋个物理块来存储逻辑块i。例如,在一个八磁盘阵列中,逻辑块0存储在磁盘1的物理块0中,逻辑块11存储在磁盘4的物理块1中。读取大文件时,块级条带化可同时从n个磁盘并行读取n个块,提高大文件读取的数据传输速率。读取单个块时,数据传输速率与单磁盘相同,但其余n - 1个磁盘可用于执行其他操作。块级条带化是最常用的数据条带化形式,此外,还可以进行扇区字节或块扇区等其他级别的条带化。
磁盘系统并行操作的两个主要目标如下:
|目标|描述|
|----|----|
|负载均衡小访问|平衡多个小访问(块访问),提高此类访问的吞吐量|
|并行化大访问|并行处理大访问,减少大访问的响应时间|
```mermaid
graph LR
A[多磁盘系统] --> B[提升可靠性]
A --> C[提升性能]
B --> B1[引入冗余机制]
B1 --> B11[镜像技术]
B1 --> B12[其他冗余方法]
C --> C1[并行访问方式]
C1 --> C11[磁盘镜像提升读性能]
C1 --> C12[数据条带化提升传输速率]
C12 --> C121[位级条带化]
C12 --> C122[块级条带化]
```
#### 5. RAID级别
不同的RAID方案通过结合磁盘条带化和“奇偶校验”位来以较低成本提供冗余,这些方案具有不同的成本 - 性能权衡,可分为以下RAID级别:
- **RAID 0**:指在块级别进行条带化,但不包含任何冗余(如镜像或奇偶校验位)的磁盘阵列。
- **RAID 1**:指带有块条带化的磁盘镜像。部分供应商使用RAID 1 + 0或RAID 10来指代带条带化的镜像,而使用RAID 1指代不带条带化的镜像。不带条带化的镜像也可用于磁盘阵列,使其看起来像一个大型可靠的磁盘。
- **RAID 2**:称为内存式纠错码(ECC)组织,采用奇偶校验位。内存系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