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技术融合:从强化学习到NLP的探索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9-01 01:19:31 阅读量: 4 订阅数: 16 AIGC 

# 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技术融合:从强化学习到NLP的探索
## 1. 计算机视觉与强化学习的融合
### 1.1 状态动作值计算与Q表更新
在给定状态下,智能体需要计算各种动作的价值。通过计算不同动作在特定状态下的价值,智能体可以做出更优的决策。同时,智能体利用在给定状态下采取动作的折扣值来更新Q表。具体来说,Q表记录了在每个状态下采取不同动作的预期价值。
### 1.2 Q表的局限性与深度Q网络的应用
当状态数量较多时,Q表的存储和计算变得不可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使用深度Q网络(DQN)。DQN通过神经网络来近似Q值,能够处理大量的状态。
### 1.3 基于DQN的应用
- **玩Pong游戏**:利用基于固定目标的DQN,结合CNN神经网络,构建能够学习玩Pong游戏的智能体。智能体通过不断与环境交互,学习如何做出最优动作以获得更高的分数。
- **自动驾驶**:使用CARLA模拟器,借助基于固定目标的DQN实现自动驾驶。智能体在模拟环境中学习如何根据不同的路况和交通信息做出决策,以实现安全、高效的驾驶。
### 1.4 深度Q学习的优势
深度Q学习可以使用几乎相同的代码来学习不同的任务,如CartPole平衡、玩Pong游戏和自动驾驶导航。这展示了深度Q学习的强大泛化能力。
## 2. 计算机视觉与NLP技术的结合
### 2.1 结合的概述
卷积神经网络(CNN)可以与自然语言处理(NLP)中广泛使用的Transformer算法结合,开发出同时利用计算机视觉和NLP的解决方案。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 视觉Transformer(ViTs)用于图像分类。
- Transformer光学字符识别(TrOCR)用于手写图像转录。
- LayoutLM用于文档图像的问答。
- Bootstrapping Language Image Pre-training(BLIP2)用于视觉问答。
### 2.2 Transformer的介绍
#### 2.2.1 RNN和LSTM的局限性
- 词嵌入不依赖于上下文:一个词的嵌入在不同上下文中是相同的,例如“apple”在水果和公司的上下文中具有相同的嵌入。
- 训练时隐藏状态计算顺序进行:一个词的隐藏状态依赖于前一个词的隐藏状态,导致处理文本的时间较长。
#### 2.2.2 Transformer的优势
- 可以在大量数据上进行预训练。
- 可以微调以适应各种下游任务,包括视觉任务。
- 可以在多种架构中利用中间状态/隐藏状态,如编码器 - 解码器架构。
- 与RNN相比,可以并行训练输出。
### 2.3 Transformer的基本原理
#### 2.3.1 机器翻译场景示例
以英语到法语的机器翻译为例,Transformer架构由编码器和解码器组成。
#### 2.3.2 编码器块
- **词嵌入获取**:对输入的英语句子进行字节对编码(tokenization),将单词拆分为更小的单元,避免出现未知词,并为每个token分配嵌入。
- **自注意力模块**:
- 输入三个二维矩阵:查询(Q)、键(K)和值(V)矩阵。
- 为了处理大的嵌入尺寸,将矩阵拆分为更小的组件。
- 执行缩放点积注意力计算,具体步骤如下:
1. 将输入的词嵌入转换为Q、K、V向量。
2. 使用多头方法将向量拆分为多个“头”。
3. 在每个头中,计算键转置和查询矩阵的乘积,除以向量维度的平方根,通过softmax激活得到每个词与其他词的重要性矩阵。
4. 将重要性矩阵与值矩阵相乘得到自注意力操作的输出。
5. 使用concat层将多个头的输出组合成一个张量。
6. 通过残差块和归一化处理输出。
7. 通过线性网络得到与输入维度相似的输出。
```mermaid
graph LR
A[输入词嵌入] --> B[转换为Q、K、V向量]
B --> C[多头拆分]
C --> D[键转置和查询矩阵相乘]
D --> E[除以向量维度平方根]
E --> F[Softmax激活]
F --> G[与值矩阵相乘]
G --> H[Concat层组合输出]
H --> I[残差块和归一化]
I --> J[线性网络输出]
```
#### 2.3.3 解码器块
解码器块与编码器块类似,但增加了两个部分:
- **掩码多头注意力**:在计算某个时间步的注意力时,掩码未来时间步的token,避免网络偷看未来信息。
- **交叉注意力**:编码器的键和值矩阵作为解码器交叉注意力的键和查询输入,值输入由神经网络独立学习。
同时,为了让网络理解输入序列中词的顺序,需要添加位置编码。
### 2.4 ViTs的工作原理
#### 2.4.1 工作流程
- **图像分块**:将图像分割成多个小块,例如将300x300的图像分割成9个100x100的小块。
- **线性投影**:将每个小块展平并通过线性投影,类似于提取词嵌入。
- **添加位置嵌入和类令牌**:为每个小块添加位置嵌入,同时初始化一个类令牌,用于最终的图像分类。
- **通过Transformer编码器**:将所有嵌入通过Transformer编码器,经过归一化、多头注意力和跳过连接等操作。
- **附加最终头部**:根据具体问题附加最终头部,如在图像分类中,仅对分类(CLS)令牌附加线性层。
```mermaid
graph LR
A[输入图像] --> B[图像分块]
B --> C[线性投影]
C --> D[添加位置嵌入和类令牌]
D --> E[通过Transformer编码器]
E --> F[附加最终头部]
```
### 2.5 ViTs的实现
#### 2.5.1 安装和导入包
```python
%pip install -U torch-snippets transformers kaggle
from torch_snippets import *
from transformers import ViTModel, ViTConfig
from torch.optim import Adam
model_checkpoint = 'google/vit-base-patch16-224-in21k'
```
#### 2.5.2 导入数据集
```python
%%writefile kaggle.json
{"username":"xx", "key":"xx"}
!mkdir -p ~/.kaggle
!cp kaggle.json ~/.kaggle/
!chmod 600 /root/.kaggle/kaggle.json
!kaggle datasets download -d tongpython/cat-and-dog
!unzip cat-and-dog.zip
```
####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