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安全措施全解析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29 11:14:43 阅读量: 7 订阅数: 16 AIGC 

### 物联网安全措施全解析
#### 1. 物联网安全概述
物联网(IoT)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商业、医疗和住宅等多个领域,它借助网络物理系统等前沿技术将现实世界与信息系统相连,构建出一个网络空间。然而,物联网安全面临诸多尚未妥善解决的技术挑战,部分问题仍未得到适当处理。
物联网安全问题涵盖 IT 安全和 OT 安全。OT 安全问题虽已受到行业关注,但缺乏正式定义和系统研究。OT 安全主要涉及操作,与安全密切相关;而 IT 安全主要处理信息。
物联网系统的安全具有以下特点:
- 涵盖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信息安全服务。
- 常应用于资源受限环境,特别是处理能力和电池电量较低的物联网设备,因此安全解决方案需具备轻量级特点。
- 除传统信息安全服务外,还包括操作安全(即 OT 安全),如稳定性、可靠性和入侵容忍等。
- 既要保护物联网系统免受外部攻击,也要防止物联网设备参与攻击其他网络资源。
#### 2. 物联网系统安全保护建议
##### 2.1 减少不必要的网络暴露
许多物联网系统无需始终连接网络。以电表读数为例,这是一个特定的物联网应用,每天只需进行几次读数,每次读数仅需几秒。大部分时间,作为物联网端点设备的电表根本无需连接网络。由于许多网络攻击者(如网络蠕虫)的第一步是通过扫描互联网寻找攻击目标,如果物联网设备在攻击者扫描网络端口时断开网络连接,攻击者很可能会跳过该系统,因为扫描过程无法揭示该设备的存在。
实际操作中,除了预定的电表读数时间,可能还会有临时需要读数的情况,因此电表需要不时连接网络,并在短时间连接后断开。假设电表连接网络的时间为 t 秒,断开网络后等待 T 秒再进行下一次连接(T 通常远大于 t)。如果发送命令进行临时电表读数,命令发送必须持续 T + t 秒以确保到达电表。例如,若 t = 5 秒,T = 55 秒,那么电表连接网络的概率为 t/(T + t) = 0.083,即网络扫描找到电表的概率仅为 8.3%,而非始终连接网络时的 100%。
对于更实际的网络断开策略,需要分析具体情况。总体原则是在网络暴露(越少越好)和网络连接(满足应用需求)之间取得合理平衡。
##### 2.2 启用入侵容忍
无论采取何种安全保护措施,都应假设物联网系统可能受到入侵。特别是在某些物联网设备资源受限的情况下,安全保护能力有限。一旦物联网系统被攻击者入侵,最佳方法是将攻击者造成的损害降至最低。针对 OT 安全保护,最有效的方法是入侵容忍机制。
虽然已有许多入侵容忍技术,但对于物联网系统中的 OT 安全保护,建议采用上述提出的入侵容忍机制,因为该机制是针对物联网系统中 OT 安全的特定情况设计的。
##### 2.3 保持足够的系统冗余
系统冗余旨在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设备冗余**:在传感器数据收集过程中,少量传感器故障不应影响所收集数据的整体可用性。但冗余并非简单地复制收集的数据,而是获取不同的环境数据样本。
- **网络冗余**: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少量连接中断不应影响网络的连通性,以确保数据传输任务能够完成。
- **数据存储冗余**:重要数据应进行一定程度的复制或采用类似机制存储,以便在某些存储数据因任何原因不可用时仍能恢复原始数据。上述冗余技术仍需进一步研究。
#### 3. 物联网感知层安全措施及测试方法
物联网感知层是物联网架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将信息网络与物理世界连接起来,与传统信息系统有本质区别。由于感知层物联网设备存在诸多限制,其安全措施与传统信息系统有所不同。为了全面覆盖安全措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物联网感知层的安全:
##### 3.1 物理安全措施
物理安全主要涉及物联网设备在特定环境下的保护,包括保护设备免受人为非法物理操作、免受不良环境影响,以及保护环境免受设备不可接受的影响。
| 安全措施 | 措施描述 | 测试方法 |
| ---- | ---- | ---- |
| 防止设备被盗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