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架构:发展、模型与应用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23 00:42:27 阅读量: 5 订阅数: 17 


数据库与数据通信网络系统:技术与应用第一卷
### 数据库系统架构:发展、模型与应用
#### 1. 数据库系统与管理系统概述
数据库系统旨在支持紧凑、快速、易用且能并发操作的数据库,它涵盖硬件、软件、数据和用户。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与操作系统交互的软件,负责创建、操作和维护数据。DBMS 承担着多项重要职责:
- **冗余控制**:避免重复数据带来的资源浪费和数据不一致问题。
- **限制未授权访问**:通过安全和授权子系统,采用自主或强制安全机制保护数据。
- **数据库推理**:利用演绎数据库、数据挖掘等技术从现有数据中推导新信息。
- **表示数据间复杂关系**:通常采用实体 - 关系(ER)模型进行数据建模。
- **高效检索和更新相关数据**:合理的文件组织,如索引结构,对数据操作至关重要。
- **实施完整性约束**:确保数据处于特定状态,如域约束、键约束、实体完整性约束和引用完整性约束等。
- **并发控制**:采用锁定机制、时间戳协议等,防止数据操作冲突。
- **备份和恢复**:在系统故障时,自动或通过用户从备份恢复数据。
为履行这些职责,DBMS 包含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操作语言(DML)、数据安全和完整性子系统、数据恢复和并发机制、查询优化算法和性能监控功能等组件。
查询语言是处理用户请求的常用工具,如结构化查询语言(SQL),它是一种声明性语言,易于使用。与之对应的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也是知名查询语言,三者可相互转换,为理论分析和计算实现提供强大工具。
例如,使用 ER 模型表示的数据库,查找 2002 款福特探索者不可用的选项:
- **关系代数**:
```plaintext
πCODE, DESCRIPTION, PRICE (σMAKE = 'Ford' ∧ MODEL = 'Explorer' ∧ YEAR = '2002 (option ⋈ OPTCODE = CODE avaiLopt))
```
- **SQL**:
```sql
select CODE, DESCRIPTION, PRICE
from option
where not exists
( select *
from avaiLopt
where CODE = OPTCODE and
MAKE = 'FORD'
and MODEL = 'Explorer'
and YEAR = '2002');
```
- **元组关系演算**:
```plaintext
option(O) and not (existA)(avaiLopt(A) and A.OPTCODE = O.CODE and A.MAKE = 'Ford' and A.MODEL = 'Explorer' and A.year = '2002')
```
使用 DBMS 的用户主要有数据库管理员、数据库设计师和最终用户。数据库管理员负责数据库和存储资源管理;数据库设计师确定存储数据并选择合适结构;最终用户包括偶尔访问数据库的因果用户、使用标准查询的天真用户和具备专业知识的复杂用户。
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概念是三模式架构和两个映射独立性,即外部模式、内部模式和概念模式,以及逻辑数据独立性和物理数据独立性,这使得数据库设计和实现更加灵活。
#### 2. 数据库系统的历史发展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信息系统的变革,信息系统的发展可分为五代:
| 年代 | 计算机时代 | 信息系统特点 | 数据库发展 |
| ---- | ---- | ---- | ---- |
| 1950s | 第一代(真空管计算机) | 简单事务处理和记录保存 | 数据库技术未受关注 |
| 1960s |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 管理信息系统(MIS)兴起 | 第一代数据库系统 IDS 出现,网络和层次数据模型提出 |
| 1970s |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 决策支持系统(DSS)出现 | 关系数据模型和 ER 模型提出,SQL 推动数据库发展,著名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诞生 |
| 1980s | 第四代(VLSI 计算机) | 个人计算机普及,终端用户计算需求增长 | 数据库技术转向关系数据库,分布式和演绎数据库出现,面向对象数据库成为重要里程碑 |
| 1990s | | | 混合 DBMS 成为趋势,数据库需处理更复杂数据类型 |
mermaid 流程图如下:
```mermaid
graph LR
A[1950s] --> B[简单事务处理]
B --> C[无数据库技术关注]
A --> D[第一代计算机]
D --> E[真空管计算机]
F[1960s] --> G[管理信息系统]
G --> H[第一代数据库系统 IDS]
H --> I[网络和层次数据模型]
F --> J[第二代计算机]
J --> K[晶体管计算机]
L[1970s] --> M[决策支持系统]
M --> N[关系数据模型和 ER 模型]
N --> O[SQL 推动发展]
O --> P[著名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L --> Q[第三代计算机]
Q --> R[集成电路计算机]
S[1980s] --> T[个人计算机普及]
T --> U[终端用户计算需求增长]
U --> V[数据库转向关系数据库]
V --> W[分布式和演绎数据库]
W --> X[面向对象数据库]
S --> Y[第四代计算机]
Y --> Z[VLSI 计算机]
AA[1990s] --> AB[混合 DBMS 趋势]
AB --> AC[处理复杂数据类型]
```
#### 3. 关系数据模型
1970 年,IBM 研究员 Ted Codd 提出关系数据模型,因其简单统一的数据结构,很快成为最成功的数据库架构。关系数据库以表格形式表示数据,表格即实体类,列代表属性,行代表实例。
关系数据模型中的数据一致性通过完整性约束保证,约束可分为类约束和操作约束,其中键约束和引用完整性是核心。
设计关系数据库可采用关系规范化或语义数据建模两种方法:
- **关系规范化**:基于属性间的依赖关系分配事实,包括函数依赖和多值依赖。
- **语义数据建模**:使用 ER 模型和扩展 - ER(EER)模型,从小表格开始,通过完整性约束维护数据一致性和关系。
关系规范化的五个步骤如下:
1. 同一属性和元组中只能有一个单一值。
2. 每个非键属性必须完全函数依赖于键属性。
3. 表中不能有非键属性函数依赖于其他非键属性。
4. 表中不能有多个多值依赖。
5. 表分解后重新连接不能丢失事实和意义。
### 数据库系统架构:发展、模型与应用
#### 4. 其他数据库模型
除了关系数据模型,还有多种数据库模型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4.1 演绎数据库
演绎数据库利用逻辑推理从现有数据中推导出新信息。它结合了数据库技术和逻辑编程,通过规则和事实的组合来实现推理功能。例如,在一个员工信息数据库中,可以定义规则“如果员工 A 是员工 B 的上级,员工 B 是员工 C 的上级,那么员工 A 是员工 C 的上级”,通过演绎推理可以得出更多的员工上下级关系。一些著名的演绎数据库原型包括斯坦福大学的 NAIL!、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 CORAL 系统、微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公司(MCC)的 LDL 项目以及 Datalog 语言(Prolog 语言的子集)。
##### 4.2 面向对象数据库
随着数据密集型应用的需求增长,如办公信息系统(OIS)、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和计算机集成制造(CIM)等,面向对象数据库应运而生。它将面向对象的概念与数据库技术相结合,允许存储和操作复杂的对象。面向对象数据库的原型有 02、GemStone、ONTOS、ORION、Iris、POSTGRES、Versant 和 ObjectStore 等。
##### 4.3 分布式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将数据分布在多个站点,并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通信。其具有诸多优点,如本地自治、性能提升、可靠性和可用性增强、经济性、可扩展性和共享性等。有许多实验性的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如 Epstein 等人在 1978 年开发的分布式 INGRES、Devor 和 Weeldreyer 在 1980 年开发的 DDTS、Rothnie 等人在 1980 年开发的 SDD - 1、Lindsay 等人在 1984 年开发的 System R*、Ferrier 和 Stangret 在 1982 年开发的 SIRIUS - DELTA、Smith 等人在 1981 年开发的 MULTIBASE 以及 Rusinkiewicz 等人在 1988 年开发的 OMNIBASE 系统。大多数功能完整的商业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如 ORACLE、SYBASE 和 SQL Server,都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数据库分布能力。客户端/服务器架构也可视为一种具有有限分布式功能的分布式数据库。
##### 4.4 主动数据库
主动数据库不仅仅是被动的数据存储,它还尝试监控环境条件。例如,当数据库中的某个数据值达到特定阈值时,主动数据库可以自动触发相应的操作,如发送警报或执行特定的业务流程。
##### 4.5 多媒体数据库
多媒体数据库用于存储复杂的数据类型,如文档、音乐、图片和与知识相关的数据。它满足了现代社会对多样化数据存储和管理的需求。
#### 5. 混合数据库系统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各种数据库工具的成熟,构建混合数据库管理系统成为数据库技术的主要趋势。混合数据库系统旨在整合不同数据库模型的优势。
##### 5.1 演绎与面向对象数据库(DOOD)
研究人员尝试将演绎数据库和面向对象数据库的优点相结合,提出了演绎与面向对象数据库(DOOD)。这种系统既能够利用演绎数据库的推理能力,又能发挥面向对象数据库处理复杂对象的优势。
##### 5.2 其他混合系统
除了 DOOD,还有将分布式系统和面向对象数据库集成的分布式面向对象数据库,以及将分布式系统和知识库系统集成的分布式知识库等。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表格,总结不同数据库模型的特点:
| 数据库模型 | 特点 | 应用场景 |
| ---- | ---- | ---- |
| 演绎数据库 | 利用逻辑推理生成新信息 | 需要知识推理的场景,如专家系统 |
| 面向对象数据库 | 处理复杂对象 | 数据密集型应用,如 CAD/CAM |
| 分布式数据库 | 数据分布在多站点,网络通信 | 大型企业级应用,需要数据分散存储和共享 |
| 主动数据库 | 监控环境条件,触发操作 | 实时监控和自动化业务流程 |
| 多媒体数据库 | 存储复杂数据类型 | 多媒体内容管理,如媒体库 |
mermaid 流程图展示混合数据库系统的集成关系:
```mermaid
graph LR
A[演绎数据库] --> C[DOOD]
B[面向对象数据库] --> C[DOOD]
D[分布式系统] --> E[分布式面向对象数据库]
B --> E[分布式面向对象数据库]
D --> F[分布式知识库]
G[知识库系统] --> F[分布式知识库]
```
#### 6. 数据库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数据库技术的研究将集中在设计视角、知识探索和系统接口等方面。
##### 6.1 设计视角
在设计方面,需要进一步优化数据库的架构和数据模型,以适应不断增长的数据量和复杂的应用需求。例如,研究如何设计更加灵活的数据库结构,使得数据库能够更容易地进行扩展和修改。
##### 6.2 知识探索
知识探索涉及从大量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这需要结合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深入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和模式,为决策提供支持。
##### 6.3 系统接口
良好的系统接口能够提高用户与数据库之间的交互效率。未来的研究将致力于开发更加友好、智能的系统接口,使得用户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数据查询、操作和管理。
#### 7. 重要数据库应用
数据库在众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
##### 7.1 数据仓库
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随时间变化的、非易失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企业的决策分析。它将来自多个数据源的数据进行整合和清洗,为企业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分析基础。
##### 7.2 在线分析处理(OLAP)
OLAP 允许用户从多个维度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查询。例如,企业可以从时间、产品、地区等多个维度分析销售数据,以便更好地了解市场趋势和业务状况。
##### 7.3 决策支持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为决策者提供决策建议。它结合了数据仓库、OLAP 和数据挖掘等技术,帮助决策者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
##### 7.4 工程和生产应用
在工程和生产领域,数据库用于管理产品设计、生产流程、质量控制等信息。例如,在汽车制造企业中,数据库可以存储汽车的设计图纸、零部件信息、生产进度等数据,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以下是这些应用的简要对比表格:
| 应用场景 | 特点 | 作用 |
| ---- | ---- | ---- |
| 数据仓库 | 面向主题、集成、随时间变化、非易失 | 提供全面数据基础,支持决策分析 |
| 在线分析处理(OLAP) | 多维度数据分析 | 深入了解业务状况,发现市场趋势 |
| 决策支持系统 | 结合多种技术,提供决策建议 | 辅助决策者做出科学决策 |
| 工程和生产应用 | 管理工程和生产信息 | 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
#### 8. 总结
数据库系统架构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和完善。从早期的层次和网络数据模型到如今的关系数据模型、演绎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等多种模型并存,数据库技术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混合数据库系统的出现进一步整合了不同模型的优势,满足了更加复杂的应用需求。未来,数据库技术将在设计视角、知识探索和系统接口等方面继续发展,为各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强大的支持。同时,数据仓库、OLAP、决策支持系统和工程生产应用等重要的数据库应用也将不断拓展和深化,推动各行业的发展。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